方寸溢彩:让书法课堂更具“儿童深度”

2020-09-10 07:22李新杰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4期

【摘要】基于“儿童深度”的书法课堂,追寻让儿童在书法课上真正习得技法、懂得审美、涵养文化。教学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下《学习与运用(一)》一课,基于儿童深度、教材开发、学书法则三个原则,致力让教学目标更具梯度,教学内容更具浓度,学生学习更具深度,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关键词】集字;学习运用;书法课堂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9-0034-03

【作者简介】李新杰,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苏州,215123)教师,教导处主任,一级教师。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苏州工业园区学科带头人,首届金鸡湖教育领军人才,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组)特等奖获得者。

《徐氏法书记》云:“梁大同中,武帝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模次羲之之迹,以赐八王”,这是关于“集字”的最早记载。集字,是指將前代某一书家的字迹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也是书法学习者由临摹走向创作的桥梁。教学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下《学习与运用(一)》一课,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基于儿童的深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基于“儿童深度”的书法课堂,追寻让学生在书法课上真正习得技法、懂得审美、涵养文化。让学生习得“拿得走”“留得下”的学书方法与家国文化,让课堂的梯度、浓度、深度共生共融。

二、基于教材的开发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编写精心、内容丰富,教材中编排的集字创作课《学习与运用》,是一种重要的书法技能训练创新课型。所以,依据年段有序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用,感知传统书法作品的内涵,体验书法创作的过程显得十分重要。基于六年级学生学书经验与技能水平,让教学内容更丰富、课堂容量更丰盈,也是对于教材的再次开发与运用。

三、基于学书的法则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集字是一种收集、整理、组合的学书方式,教学中,要直截了当地明确:集字集原帖,将原帖中现成的字直接拿来临摹,字帖上没有的字就要自己拆分组合,组合时要遵循所临字帖的结字特点和笔画特点,否则组合而来的字就与字帖有很大的差距。

1.明晰“集字”的含义及方法。

2.通过“集字”之法——翻字帖、组部件、查字典等,完成颜楷集字作品《为人师表》《笔精墨妙》《当仁不让》。

3.感知“集字”是书法学习从临摹向创作过渡的桥梁。

一、连字成诗“知集字”

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咱们先来练练眼力,一起“连字成诗”。(出示三组九宫格字群)

生1:春风不度玉门关。

生2:姑苏城外寒山寺。

生3:劝君更尽一杯酒。

师:大家连得快、答得准。(追问作答学生)说说看,你是怎样在短时间内正确“连字成诗”的?

生:九宫格出现后,我就快速搜集信息、迅速整理内容。

师:说得好!“快速搜集、迅速整理”是一项更强的本领。今天,我们就用“搜集、整理”的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学习与运用——集字》。

师:(出示“集字”定义)集字,就是通过搜集、整合某一字体中的字例,集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设计意图】此板块借鉴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出题形式,以九宫格“连字成诗”的方式导入新课,运用“短、平、快”的诗词导入双线并举,既让学生短时间内记忆诗词内容,又开门见山地获取了一种学习方法——搜集、整理,为《集字》一课的教学定下基调。

二、循序渐进“学集字”

(一)翻字帖,集字练习

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发放的字帖中搜集相关字例,完成集字作品《为人师表》。(学生翻看字帖并进行集字练习)

展评。(相机指导“为”字书写)

(二)组部件,集字练习

师:请大家继续在老师发放的字帖中搜集相关字例,完成集字作品《笔精墨妙》。(学生翻看字帖并提出问题)

师:字帖中有我们需要的四个字例吗?

生1:“精”“妙”两个字在字帖中可以直接找到。

生2:字帖中没有“笔”字,但可以借鉴字帖中“符”的竹字头、“律”字的聿,把两个部件组合成“笔”(筆)。

生3:字帖中没有“墨”字,但是可以取“黔”的半边。

师:说得好。集字过程中,字帖中不可能出现所有我们需要的字例,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的熟悉字帖、熟悉字体,通过“组部件”甚至“背字例”的方式完成集字。

学生集字练习并展评。

(三)查字典,集字练习

师:请大家继续在老师发放的字帖中搜集相关字例,完成集字作品《当仁不让》。(学生翻看字帖并提出问题)

生1:这四个字在字帖中都无迹可寻。

生2:“当仁不让”中,“仁”“不”两字虽然字帖中没有出现,但是我们经常临写的字例,可以通过背临完成书写。

生3:“当”字是有繁体字的,我记得是这样书写——當(学生投影示范)。

生4:“让”字比较陌生,不能确定怎样书写。

师:大家都善于发现问题。当遇见像“让”这样显得陌生的汉字时(颜楷字帖中未曾出现过的字例),我们应当先确定它是否有繁体形式,通过查字典就可以得知(翻阅字典确定“让”字是否有繁体)。

师:大家看,这是“让”的繁体——讓。(師示范)

学生集字练习并展评。

小结:完成集字作品,需要熟悉字帖字例、熟练组接部件,必要时还需对照字典确认古今字形。

【设计意图】“集字”是通过搜集、整合某一字体中的字例(部件),集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此板块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在集字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一步一个台阶学集字——在明晰集字定义基础之上,教师逐层展开集字教学:集成诗句时,字帖中有现成的字例就“翻字帖”,直接对临或背临;字帖中有现成的部件时,则边临边创“组部件”;字帖中无现成参考的字例或部件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确定该字是否有繁体形式,再根据所学字体的整体风格尝试创作书写,最终完成一幅集字作品。

三、合作探究“悟集字”

师:集字过程中,除了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同样重要,今天的三幅四字集字作品是以斗方形式书写的。想一想,如果将它们以折扇、团扇的形式书写,应当注意怎样排布?(出示折扇、团扇作品范例)

生1:如果以团扇形式书写,和斗方一样,需要注意四字左右对齐、上下对齐,字距均匀。

生2:如果以折扇形式书写,要注意四字横向排列的间距,书写时注意沿弧形自右向左书写。

生3: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整,还要落款、钤印。

师:说得很好,这些都属于集字作品的形式;集字作品的内容可以是成语,更可以是诗词歌赋等(出示《集王圣教序》等历代书作)。集字,是书法学习从临摹向创作过渡的桥梁,只有不断积累、练习,才能让书法学习更精进。

【设计意图】读帖、临帖、出帖是学习书法的系统工程。对于学生来说,书法学习从临摹到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集字,是书法学习从临摹向创作过渡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桥梁,集字的方式是多元的,集字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更是多样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集字既要关注结体取势,也要关注章法布局,还要关注整体风格与气韵等。

基于“儿童深度”,本课通过“连字成诗知集字”“循序渐进学集字”“合作探究悟集字”三个板块展开教学。第一板块“连字成诗知集字”通过诗文组合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链接集字教学发轫点,让学生在较短时间的汉字实践与体验中知晓“集字”之意,即搜集字例、整合字例、书写字例;第二板块“循序渐进学集字”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又从三个层级“阶梯式”推进学生书法学习的实践活动,从直接借助字帖中字例集成书法作品,到借助字帖中字例的部件集成所需字例,再到借助字典确认字形、运用所学书体的笔法与字法创写字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深入学习“集字”之法,即翻字帖、组部件、查字典;第三板块“合作探究悟集字”则是通过鉴赏名作等方式,了解集字的内容、样式等,进一步拓展“集字”之道,整体感知集字是书法学习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