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探讨

2020-09-10 07:22何景周 周杨
体育风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中小学习惯

何景周 周杨

摘要: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习惯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成的行为习惯,很有可能会影响并伴随其一生。在中小学体育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要符合主体教育观念的要求,在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设置体育活动环节,将多样化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融入到体育课堂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锻炼;习惯

中小学学校开展体育锻炼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教学的体现。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陈旧,课堂内容枯燥无味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消极面对体育课堂活动。因此,改变现代的体育教学现状,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则成为每一位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体育课程的内容,对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以及对课堂内容活动进行丰富等体育教学策略,来为学生创造适宜的体育锻炼环境。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特点

体育锻炼就本质而言,是一项能够增进健康的活动。良好的锻炼习惯是需要培养的,需要练习者在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的指导之下,积极地调整自身锻炼形式和方法,以形成自然而特定的锻炼方式。

1.习得性

习惯是通过后天培养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样也不例外,因此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习得性。习得性主要就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通过长期行为锻炼的坚持,在体育活动和动作技能练习中,养成一定的肌肉记忆,形成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习惯。这样一来,再通过学生动作技能的反复训练,能够为接下来的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性

体育活动的锻炼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学生在接连不断的体育运动中养成习惯,使自身的运动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因此也就具备了自然锻炼的条件。当学生的体育锻炼具备强化性时,哪怕当前不具备锻炼条件,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就像是早晨习惯性跑步的人,在遇到雷雨天氣时可能就会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或者在跑步机上进行运动。

3.特定性

将体育锻炼变成个人的内在需求,已经成为进行高效体育锻炼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在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学生把对体育锻炼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再将这一运动动机转化为体育锻炼行为。例如,一个习惯晨跑的人,当他早晨起床一睁眼,自身的肌肉记忆就会告诉他该去跑步了。

二、阻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各种因素

1.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小学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非常突出。首先,学校应当建立适合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通过“会说话的校园”,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精神,并且促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个人因素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也就是要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运动特长以及兴趣特点,挖掘学生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只有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性格,所以对于体育活动会有不同的选择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基本学情,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达到个性化发展。

3.家庭因素

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生的家庭,如果学生的父母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那么学生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大多数都会喜欢上体育锻炼。家庭中,父母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引路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以及示范,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社会因素

中小学学生天性活泼,大多数学生放假在家是闲不住的,会在所居住的小区以及城市的体育文化中心活动玩耍。这些社会因素也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对于体育的认知。各种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身姿,也都在激励着学生不断的进取和拼搏,对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三、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策略

1.渗透体育锻炼的常识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主要是以锻炼性的行为活动为主,通过体育锻炼常识的讲解和掌握,学生能够意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体育活动虽然以体力活动为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育常识和技能的教授也同样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锻炼的技巧和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当代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和特点,根据他们的成长需要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正确的指导。例如,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要做哪些准备活动,有许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准备活动,直接开始进行体育运动就好了,这一意识是不正确的,教师要予以纠正。在进行准备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的活动,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对身体的锻炼效果是不同的。在体育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也要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整理工作,帮助学生恢复常态。比如对跑步运动中的起跑,加速,冲刺等的讲解,踢足球过程中的传球,接球,运球,进球,防守等技能的掌握,教师都要重点讲解。其次,教师在每进行一项体育活动之前,一定要用专业的术语为学生讲解每一项体育活动的意义。比如球类运动主要让学生掌握反应力,弹跳度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常见的运动。再者,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有些学生心脏承受能力较差,因此不适宜做长跑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教师就可以帮助它们选择那些负荷较轻,轻快活泼的运动,例如简单的体操活动。最后,教师一定要再三讲解体育活动中的规则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跑步运动中何时起跑,弯道跑步时注意避免其他人等等,这些规则都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2.激發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并将其带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增加一些游戏元素,音乐元素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跳绳训练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手脚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加入一些音乐,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跳动,规定时间内,跳绳动作规范、次数多的同学获胜。在田径类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在弯道上设置不同的有趣障碍,让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反应能力。在接力赛跑中,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传球棒,学生只需要接住橙色的传球棒即为获胜。此类游戏不仅能够考验学生的分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取得胜利,就会在跑步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速度,也让体育课充满了趣味性。

3.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内容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教师就必须要确定体育训练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内容,才能够保证体育训练在课堂中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对体育活动进行和合理安排,以确保所选择的体育运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400米速跑项目中,由于男生跑步速度比女生略高,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让女生和男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但是女生可以优先于男生起跑十秒钟,最终首先到达终点的组获胜。同时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胜利的小组可以进行其他体育活动,但失败的小组还要继续跑步。教师发布这一任务之后,学生顿时跃跃欲试,男生和女生都想立刻一较高下。当教师一声令下后,每一个学生都在尽全力奔跑,想为自己的组争光。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跑步速度为训练的出发点,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训练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质量。

4.提高家长和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要想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需要从根本上对学生和家长普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转变学生和家长传统的体育锻炼思维,帮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紧迫性,才能够在将来的体育活动中更好地进行锻炼。第一,需要小学体育教师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展示出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科学调查,让家长看到学生的素质在逐年下降,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通过这些数据的展示,家长和学生就会转变以往对体育的态度。家长在注重抓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会意识到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也包括身体素质,这样家长就会自发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第二,体育教师可以引用学生周边的案例,并讲述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转变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转变自身的思考思维方式。然后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例如,以小学六年级乒乓球体育锻炼小组活动为例,这一小组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好,但是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团结协作,最终在和外校比赛时赢得了冠军。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乒乓球对抗活动中培养自身的耐力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通过这样真实发生的实际案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一精神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求知和探索生活的目标。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坚定学生的意志,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进行篮球教学,通过田径比赛视频的观看,使学生对运动员们永不言败的品质产生强烈的共鸣感,从而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以2008年奥运会中博尔特的表现为例,他之所以能够打破三项世界纪录,与他日常体育锻炼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国家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体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只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是促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最好动力,技能是学生运动的载体,同样也是体育锻炼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设置科学合理的运动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朝红.浅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145–146.

[2]赵素梅.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探析[J].新课程(上),2016(12):183.

[3]刘仁建.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3):123–12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中小学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小小“运动员”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