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比的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2020-09-10 07:22高倩娜白冰峰
今古文创 2020年20期
关键词:政治哲学美好生活

高倩娜 白冰峰

【摘要】 法拉比是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哲学家,被人们尊称为哲学亚师,具有非常显著的地位。他在继承、学习古希腊哲学家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与此同时,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需要,吸收发展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加入政治化的思想,并且得出结论认为政治的目的是使人追求更高的善,具有更高的美德,进而实现真正的幸福。在自己的《优越城居民意见书》中,他还设计了优越城邦或美德城市,这种理想社会本质上具有乌托邦的色彩,属于一种空想,但同样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 法拉比;政治哲学;美好生活

【中图分类号】B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0-0079-02

一、法拉比其人

法拉比的全名为艾卜·纳赛尔·穆罕默德·伊本·穆罕默德·伊本·奥扎莱格·法拉比,生于公元 870年 ,逝于公元950年。其父亲是波斯籍人, 曾为阿拔斯朝将军,而母亲是土耳其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便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日后成为阿拉伯伟大的哲学家奠定了基础。法拉比除了成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以外,他还是逻辑学家、语言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二、法拉比政治哲学提出的背景

法拉比生活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时的阿拔斯王朝已经不再是鼎盛的状态,而是开始走向衰落。政治上,阿拉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宫廷政变频发,哈里发更迭不已。而经济上较之政治,却是截然相反的状态,处在一个较为繁荣的时刻。例如商业贸易、手工业都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巴格达也由此成为了重要的商贸中心。

在科学文化方面,时任哈里发允许哲学与教派之间争论,这也使得学术可以自由发展,进而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还兴起了一股翻译热潮,许多学者译介了各国的学术著作,其中以古希腊罗马为主,内容包括哲学、医学、数学、化学、天文、物理、地理和音乐等, 这也为当时阿拉伯的学术研究做了极大的贡献。

三、法拉比的政治哲学

法拉比在研读柏拉图的思想后,想到了如何智慧的思考政治,认为是政治哲学。因此,他果断引入古典政治哲学,希望穆斯林借此能够理性的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政治态度,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和美好的生活。由此,他构建了政治哲学,回答美好的生活何以实现的问题。正如施特劳斯所说:“政治哲学是用关于政治事务的本性的知识取代关于政治事务本性的意见的尝试”而法拉比的政治哲学便是探索政治事务的知识。

(一)政治哲学的目标创立:美好生活

古典政治哲学中,总是将政治与一种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柏拉图在自己的著作当中,也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的思想观念中,每个城邦居民的善和城邦的善是密不可分的,谁也离不开谁,个人的良善依存于城邦的秩序和统治之中,因此,其实真正的政治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选择一种生活的状态或是方式,或者说如何过上理想的生活。就如法拉比所言,政治的目的就是追求一种美好生活或幸福的生活。法拉比把哲学的思考看作是一种美好的生活,认为这是哲人应该的生活。

当时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对于生活方式存在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信仰的方式,第二种是知识的方式。前者是以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作为依据,将信仰作为生活的指导精神。而知识的生活方式,主要突出理智,以积极探索追寻真知的精神所给出的一种生活方式 ,是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生活方式,法拉比主张知识的生活方式,提倡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认为,人类所追求的快乐分为两类,一类是肉体的快乐,另一类是精神的快乐,肉体的快乐容易得到但是也消散的快,而精神的快乐虽来之不易,但却是可以长久保留的,例如博学的快乐、获得胜利的快乐,因此我们要追求精神的快乐。他提倡过一种追求知识的精神性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哲学的生活方式就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法拉比认为要做出一种选择,需要智慧和理性,来确认自己是合理正当的选择美好生活方式。

(二)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本体论

法拉比在自己哲学思想中,阐述了“什么是存在”,而且还对本体论进行了证明,在这,本体论证明主要针对的是对真主存在的证明。对于法拉比来说,真主是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因此它就是万物存在的第一因,它其实说明了第一因是至善的,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使美好生活变成可能。而法拉比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已经阐明了自己对宇宙的看法, 形成了其宇宙论学说,而宇宙论学说恰好成为了他使用城邦概念的理論依据。

城邦是信仰与起源的“集合体”, 法拉比提出:“只有统治者有权把人民的各等级安排在制度的秩序中,并指定他们的地位,而且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然后使居民获得美好的生活。法拉比还认为理想社会,即优越城邦是全体城邦居民通过共同的合作努力从而获得真正幸福的城邦。在城邦中,倘若团结的结果就是具有了法律,那么法律就真正体现了城邦的合法状态。

因此,法拉比认为:“只有臣民的眼中的法律才是固定的,才具有不容置疑的神圣权威。”当然,哲学家是提供法律的人,它才是神圣具有权威的。这样,城邦的各部分就实现了为追求整体的最高目标而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政治哲学的制度设想:善的制度

法拉比提出美德城邦需要通过善的制度达到美好的生活。而善其实可以理解为人基于为了追求幸福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制度。提到善的制度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核心的概念,那便是正义。正义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从它是《理想国》的副标题就可以看出,在柏拉图那里,正义就是各司其职,法拉比在吸收柏拉图思想的过程中,也吸收了正义观,作为自己政治哲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并且也认为制定法律保障正义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实现整体的善,那就必须坚守正义。

善的制度的特点是其存在着关于人的最终完善的知识,善与恶的区别。统治者与臣民教导和学习这些事情的共同一致的努力,以及发展有助于实现幸福的高尚行为所做出的那种性格的道德形成或状态的共同努力。在善的制度中,居住在城邦的居民,无论处于三个等级中的哪一个等级,都具备一种共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智慧或哲学家、第一等级的追随者以及其他居民。居民在这两种观念的支配下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法拉比提出关于善的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做了一种设想,他认为善的制度的政体形式是贵族制,在贵族制的政体中,人们具有理性和智慧,所以人们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四)政治哲学的政体设置:优越城邦

法拉比在参照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后,认为设置形式对于一个城邦来说非常的重要,正如他在《优越城居民意见书》中所提到过的观点,他认为城邦是最高的善和最后的幸福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人们想要获得幸福就必须依靠城邦。因此他规划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即优越城邦或美德城邦。城邦居民按照自己的分工相互协作,为实现城邦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理想状态的社会。法拉比吸收了柏拉图的许多思想,其中就包括柏拉图思想中提到的四种不合理的制度,又提出城邦除了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须外,其他的理想目标都没有实现。正是由于没有实现本该实现的目标,城邦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腐败形式,这种腐败形式,法拉比称之为“对立的”形式。这些“对立的”形式一共有四种,分别是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高贵的僭主政制。不过相比较柏拉图,法拉比对于城邦的划分更为细致。他共论述了四个城邦,即迷途城邦、堕落城邦、恶意城邦和愚昧城邦。这四个城邦对于法拉比来说都是比较消极的城邦,并不是理想的状态。法拉比在进行自己理想城邦设定的时候,大量参阅了柏拉图的思想,吸收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但也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借鉴一部分内容,再加之自己的想法,整体来讲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但究其本质是一种空想。

四、结论

法拉比的政治哲学理论大多来源于以柏拉图为主要代表的希腊古典政治哲学,他的诸多思想继承于柏拉图,并结合当时阿拔斯王朝的境况和人民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吸收和发展。法拉比的政治哲学设想在当时虽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如今看来实质上带有空想的乌托邦的色彩。当然,这并不影响后世对法拉比思想的研究兴趣,相反,学界对法拉比在阿拉伯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也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其思想。

参考文献:

[1]Muhsin Mahdi.Alfarabi and the foundation of Islamic political philosophy[M]. New York: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1:59.

[2]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J].新疆大学学报,1987,(03).

[3]李振中.法拉比哲學思想简介[J].回族研究,2002,(01).

[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等译.商务出版社,2007.

[5](美)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6]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172.

[7]法拉比.优越城居民意见书[M].埃及商务出版社,194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高倩娜,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东方哲学。

第二作者:白冰峰,男,汉族,宁夏银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猜你喜欢
政治哲学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的路上,车是什么样子的?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列奥?施特劳斯关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学理分析
为了美好生活: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差异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