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风俗画

2020-09-10 07:22王超
今古文创 2020年35期
关键词:商品经济风俗

【摘要】 《东京华梦录》中记载宋代社会,“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商品经济的繁盛促进了宋代风俗画的兴盛,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风俗画家,如张择端、李嵩、李唐、王居正、苏汉臣等。

【关键词】 风俗;两宋;婆娑于市;商品经济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5-0058-02

风俗画始于汉代,是以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在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题材多样,舞乐宴舞、社会生活、房舍建筑均有所涉猎。风俗画发展到魏晋、隋、唐时期,主要题材依然是皇室与上层社会的生活。随着贵族制度的分崩离析,社会阶层有所变动,绘画的内容更为丰富,绘画的取材也从宫廷生活走向了世俗百态。风俗画发展到宋代,真正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市井生活被作为审美情趣为大众所接受。

宋代农业生产发达,工商业复苏,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在经济繁荣的城市里,聚集了众多小商品与手工业者。宋代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反映到绘画作品中,就是表现题材的迅速扩大与多样化。北宋末南宋初兴起的社会风俗画成为宋代绘画的主流。宋代风俗画,以当时繁杂丰富,人烟浩闹的市井生活为描画对象,题材广泛多样,如城郭、街市、店肆、车马、货郎、婴戏、僧道以及村医、村学、耕织等。李嵩所绘的《服田图》,画面由“耕田”“浸种”开始,描写了农民生产活动的十二个阶段,记录了水稻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苏汉臣的《重午婴戏图》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南宋无名氏的《卖浆图》绘有六个“充茶酒”的小贩,或斟或饮,自然亲切。这些风俗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以宏大的场景来刻画北宋时期的市井百态。清明上河,是北宋时期汴京的民间风俗,期间有各式商贸活动。作品以长卷的形式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街市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在五米多长的画作中约描绘了五百余人,各色牲口六十余只,楼阁三十多栋,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的行业,繁盛浩闹。画面内容分为郊外,汴河,城街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郊外,大地回春,枝叶萌芽,薄暮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扁舟横卧,两个脚夫赶着几匹毛驴走向城中来。几间农舍坐落疏林,旁边有几个石碾。再往前去,一支队伍由北走来,轿上缀花木,由郊区扫墓而归。与《京东梦华录》记载的“都城人出郊。各携枣锢、炊饼,黃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族顶上,四垂遮映”相符。南边有一人家探亲,脚夫挑着行李向东南方徐徐而去,为画面拉开了序幕。画面中段是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宋代的漕运枢纽,是商业交通的要道。“其锢路、钉饺、箍桶、修整动使、掌鞋、刷腰带、修幞头帽子、补角冠。日供打香印者,则管定辅席人家眚额,时节即印施佛像等。其供人家打水者,各有地分坊巷,及有使漆、打钗环、荷大斧斫柴、换扇子柄、供香饼子、炭团,夏月则有洗毡淘井者,举意皆在目前。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则有就门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蟹、香药果子,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铜铁器、衣箱、磁器之类。亦有扑上件物事者,谓之勘宅。”画面中码头上粮船云集,人烟稠密,或者在茶馆小憩,或者算命相看,或者码头休息。汴河中船舶首尾相连,有的靠岸停泊;有的满载货物。有些纤夫拉纤,有些匆忙卸货。汴河之上,横跨虹桥,一只大船正待穿桥而过。船上的人个个为此奔忙,或者撑竹竿,或者以绳挽船,或者下放桅杆。桥上的人探头观望,临船的人大声吆喝,画面沉浸在紧张的氛围中。末段是以城楼为中心的街市。街道两侧楼宇林立,鳞次栉比,阡陌纵横,婆娑于市,有茶坊、药铺、酒肆、庙观、肉铺等。“凡京师酒店皆缚彩楼欢门”,悬挂旗帜。深街小巷,千门万户,店面字迹清晰可见,有“孙羊店”“王员外家”“赵太丞家”“锦帛铺”等。酒肆的招牌幌子随处可见,有两家店分别写着“正店”“脚店”。与幽兰居士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酒店相符,正店酿酒,脚店售卖。一家店旁出现了堆积如山的酒坛,酿酒的原料来自粮食,由此可见北宋发达的农业和商品经济。

南宋时期另有一种风俗画以小观大,如李嵩的《货郎图》。《梦粱录之风俗篇》可见详细记载,“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盒器皿新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盖效学汴京气象,及因高宗南渡后,常宣唤买市,所以不敢苟简,食味亦不敢草率也。”由此可见,南宋时期这种负重挑担,穿梭于巷的货郎担十分流行。古柳新树,野地小路,作者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了一幅恬淡朴素的村野景象。画面中的孩童围绕着一副货郎担,货郎肩挑杂货担,笑逐颜开,繁杂多样的货物令他压弯了腰。货担上的物品一应俱全,四方百货聚拢于此,引得一帮孩童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最左侧妇女正在为自己的孩子拿取玩具。货郎腿边有三个孩子围绕笑闹,手臂伸向货担,侧脸相向。背朝观众的婴孩甚至因为着急赶来而不及穿裤子,露出了藕节般的小胖腿。另有一个孩子躲在了货担的后面,手臂伸展,似打招呼。画面的右侧有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在匆匆赶路,身旁的两个孩子叫闹着,指引者,催促着。旁边两个小童在拉扯着,另有一个孩子已经冲向了货郎担。画面的最右侧,一个孩童手提葫芦,驻足回顾,神情犹豫不定。另有四只小狗吠叫着,给画面增添了活泼与喜悦。李嵩细致地刻画了货郎担,从中可见泥人、风筝、葫芦、锯子、斧头、锅碗瓢盆。那是南宋时期市民常用的生活用品,尽管有些至今已不明用途。李嵩作为钱塘人,将本地风土原汁原味地表现了出来,细腻地展示了乡村货郎的真实形象。南宋时期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从中可窥一斑。同时,这个热闹生动的生活场面也反映出了南宋城镇贸易与商品经济的繁荣。

在李嵩另外一幅《货郎图》的小品中,能感知更多的市民文化。画面中依然有一位老货郎身挑装满了货物的货担,满目琳琅。左侧一位怀抱孩子的母亲正领着四个孩童赶来。其中一个孩童的手触货品,似在挑选。两只喜鹊落在货担上,活泼了画面。母亲袒胸露乳给怀中的婴儿喂奶,毫无遮蔽之态,旁边的货郎同样泰然处之,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比传统认知中民风更为开放的宋代。此外,《货郎图》把劳动人民作为描绘对象和审美追求,这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钱塘观潮图》中,李嵩描绘的是杭州特有的观潮景象。画面描绘了“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

王居正的《纺车图》,描绘了一幅和乐融融的家庭劳作图。古色古香的柳树下,怀抱婴儿的妇女坐于纺车前,右手转动车机,左手托住婴儿哺乳。随着车机转动,两根长线被扯出。线的另一端是一位老妪,弯腰曲背,一手拿线,和坐在柳树下的村妇互相配合。村妇的身后逗弄着蛤蟆的小童,纺车旁边欢跃着的小狗,给画面渲染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老妪的裤子上面缀着补丁,面容饱经沧桑,但她的神色却慈祥而平和,没有华服加身但也安之若素,甘之如饴。这是另一种生活方式,亲切自然,朴实无华。

楼璹所绘的《蚕织图》描绘的是江南一带的蚕织户从“浴蚕”到“下机入箱”的养蚕、织帛生产过程。《蚕织图》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隔断将一幅长卷划分为二十四幅小图:腊月浴蚕;清明日暖种;摘叶、体喂;谷雨前第一眠;第二眠;第三眠;暖蚕;大眠;忙采叶;眠起喂大叶;拾巧上山;箔簇装山;㶸茧;下茧、约茧;剥茧;称茧、盐茧瓮藏;生缫;蚕蛾出种;谢神供丝;络垛、纺绩;经靷、籰子;挽花;做纬、织作;下机、入箱。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南宋从养蚕到纺织的全过程,这是关于纺织记录最早的画作。这一长卷,生动简练,画中配诗更是对蚕丝生产的各个环节加以说明。开端的环节名为“浴蚕”,配诗曰“时节过禁烟,小雨浴蚕天。”意为清明之前要用清水清洗蚕卵以杀菌。又有“下蚕”,配诗曰“谷雨无几日,溪山暖风高。华蚕初破茧,落纸细于毛。”标题为“切叶,续细叶喂,清明日暖种”。再如喂蚕阶段的题诗为“蚕儿初饭时,桑叶如钱许”,意为刚开始给幼蚕喂食桑叶时要采摘铜钱般大小的嫩叶。“㶸茧”,是指蚕吐丝做茧期间,在蚕室内加温,调节湿度。畫面中间放着炭火盆,一老者蹲守在火盆旁,加碳调火。整个步骤简单易懂。全画共绘74人,翁媪长幼,生动形象。蚕具、织具各色各样,真实细致。画面中对于蚕织的描绘与陈敷所著的《农书》中关于养蚕的记载相吻合。图中甚至出现了提花机,它以图画的形式将宋代提花机的模样公之于众。《蚕织图》再现了宋代的养蚕与丝织生产行业。

黄宾虹概括宋代风俗画的题材为“一人,二婴,三山,四花,五兽,六神佛”。宋代风俗画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是记录两宋时期风土民情的画卷,从中可以深究其社会背景与文化发展,成就斐然。

参考文献:

[1]吴自牧.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阎丽川.中国美术史略[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孟元老.东京华梦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6]吴甡.柴庵疏集记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7]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王超,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梁山现代高级中学,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国画花鸟。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风俗
六下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差异分析
六下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论商品经济与金融史的关系及发展
跟踪导练(四)4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