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彰显文化新理念

2020-09-10 07:22胡笛
今古文创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特色

胡笛

【摘要】 新时代文化建设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新时代文化精神是在提高中外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质量和能力水平中体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色又富有创意,提出了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结合,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39-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喀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项目编号:2019KMY001)。课题名称:延安时期革命歌曲中的国家观研究。

一、社会文明建设新时代诉求

(一)世界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相互交融

谁也无法拒绝,我们马上就要成为一体化的世界了,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重视中国文明、自身文明绝对不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想法,在获取了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基因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在思想上也充分吸取了世界各地的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定要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方针,虽然目前全世界各国的发展局势不同,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但我们也要坚持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道路,而绝不是欺凌他国和剥夺别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建设的规律使然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着中华民族最深沉、最完强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了人性,仁爱、友善,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历史年代所有人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就是重视学习,重视谦虚,善于思考,精于取长补短。我国传统文化自产生以来,中华民族人民就没有停止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发扬。实时改进不助于造福人民的措施和规则。也改进生产、生活中有不助于国家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不断学习、完善的历史。

二、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

(一)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与性质。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阶段,全民族都实现了认同,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实现了整个民族的认可,以此为基础,我国整体上正在一步步迈向小康社会,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构建和达成,这是当代公民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也是正确和高度凝练的有效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过程中达成了该体系内涵的丰富性和实践的具体需求。作为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一价值观必须把我国优秀的民族特征和文化深入有效地予以体现。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底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包容汇通”的开放精神,中国共产党作为忠实继承、建设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体,我们必须秉承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相关思想。也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顺天应时、追求天人和谐的精神智慧,即能包容万物,万物与我为一,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本质。事实上中华民族内部的文化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也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传入的文化,无不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古文明中,唯一从未曾中断的文明传统。

(三)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把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予以解决,总体上看已经步入小康,马上也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们的美好生活日益实现,在物质、文化、生活等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日益增长着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中国全方位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上的不断增强,我国国民也是在文化、社会、政治环境下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多、更具體而又全面性的需求。再也不是像以前一样只对温饱、生存的低品质生活那么简单了。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国传统文化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要从伦理道德出发,重视内圣外王之道,要用道德的手段来教育、并且感化并约束他人,让中华人民知耻从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倡议廉政建设保质保量、精益求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探讨、走访,去粗取精,通过传统文化建设,并且加以改正,才能提高所有中华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中国人民整体素质,讲诚信、互助互爱。坚决要学习、丰富习近平传统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内容,强化问题意识。

三、文化自信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创造性转化的

具体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需要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它又是在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沟通的结果,进而实现不断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价值观还是文化自信的形成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新价值、新文化的基础。创新和继承文化,不仅需要自我更新文化的内部,还应该体现在和世界其他文化的沟通之上。从历史上来讲,中华文化对很多外来文化都有相应的引进经历,只是到了清朝后期,由于闭关锁国等因素才变得封闭。但是在走出去角度来看,中华文化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向周边和中东国家输出,然后以中国为中心,开启了向世界各国输出的进程。不管是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等等路径,都是中华文化向世界不断进发的真实见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的梦,中国梦”的思想,也激励着古代中国的文人的相关思想和抱负。孙中山等人也倡导“打破专制,建设民国”等理念,引领着中华大革命,为我国革命提供了经验,现代化实现。構建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是习总书记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的新目标。传统文化的内在是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也是完全追求国家强,民族强,为人民幸福为宗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革命文化对现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古为今用”,也对外国的优秀思想以及文化进行了去粗取精。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明通往民心的重要途径

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往民心就要坚决要学习、丰富习近平传统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有人指出习近平传统文化自信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形成的渊源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在学术界对习近平提出的传统文化的自信思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大规模的研讨。可是在研讨过程中有些问题研究的意识还是不够深入,例如对反问、追问、深问等。习近平传统文化自信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也不会停滞。而习近平传统文化自信思想究竟怎么样才能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相结合,并做到继承与发扬。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挖掘,只有把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揭示习近平传统文化自信思想的内涵和本质,才能更好地丰富习近平传统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内容。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公民判断善恶的标准,是在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经过全民族的认同进而形成的,目标追求就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予以建设,这也是我国体系基本特征和根本性质的体现,切实体现出核心价值,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过去、当下和今后进行连接的具体体现,更是以此为载体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连绵不断、生生不息地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正是因为人民不断学习、更新的成果。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

四、结语

世界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相互交融是同各国人民一起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各国现代化文明的全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然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也是要最终使其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深入人心,促进人与人、国与国的互学互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坚持不同文明开放包容交流互鉴[N].光明日报,2019-05-18(001).

[2]本报评论员.立足传统开放包容[N].光明日报,2019-06-07(007).

[3]范玉刚.以文化促进开放包容与共同发展[N].学习时报,2016-04-11(001).

[4]王宏伟,龚倩,贾梦雨.新精彩,彰显开放包容国际化[N].新华日报,2012-10-12(A07).

[5]袁志冲.开放包容,江海文化的鲜明特质[N].南通日报,2015-11-16(A04).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特色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对不文明说“不”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文明歌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