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和散打在体育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2020-09-10 07:22陆劲松
体育时空 2020年1期
关键词:散打体育教育太极

陆劲松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1-013-02

摘  要  我国近年来逐渐加大了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传播力度,各个学校因此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文化学科教学。其中,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太极拳与散打,也受到了外界更高的关注,发展太极和散打教学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太极和散打教育目的与价值的基础上,探索了太极和散打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实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太极  散打  体育教育  传承和发展

我国教育部一直以来都呼吁着“人才强国”的口号,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倡导重视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工作。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散打也是华夏民族沿袭下来的宝贵财富,两者都可以当成是中华武术融入现代体育运动的重要手段。结合相关调查报告得知,目前太极拳和散打在体育教育中的开展情况,与跆拳道等其他搏击类运动项目相比,较为滞后。所以,探索太极和散打在体育教育中的传承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一、太极和散打的教育目的与价值

(一)弘扬国粹,传承民族之魂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国青少年应当承担的责任,他们在了解有关太极和散打文化的同时,也需要身体力行,通过实践促进自身的提升。一方面,通过太极拳和散打知识与历史的学习,帮助自身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内核,促进自身思想认识的提升;另一方面,太极和散打要想获取稳定的传承并实现发展,且与时代脚步紧随,离不开新生力量的参与,所以在体育教育中引入太极和散打,有利于两者学习人群结构比例的改善,并促进传承、发展太极和散打有效性与价值性的提升。

(二)注重礼教,培育君子人格

自古以来,社会都十分景仰和推崇文武兼备的能人志士,太极中的“以柔克刚”、“心静体松”和“以静制动”等原则,皆来自于老子“无为、贵柔、尚雌、崇阴、法水、主静”等思想。加之太极遵循“以静体松”、“中正安舒”,恰好是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推崇的中庸之道的体现[1]。散打不仅拥有强身健体、锻炼筋骨、防身自卫、塑造康健体格的现代体育属性,同时也具备发展和完善人性、修身养性及内外双修的教育属性,其体现出的勇敢正直、讲礼守信、尊师重道刻苦求进等传统美德,在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民族精神培养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增强体魄,促进身心健康

太极倡导松静安舒、导引经络、阴阳平衡、神形合一、周身协调、以意领行、通畅气血,立足于整体上调整人体状态的锻炼,且能够有效调整神经系统与内脏器官的状态。在练习太极的过程中,需要刚柔并济,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于动静之中调整自身心态和思想,有利于负面情绪的减缓,也有利于强化心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散打源自于我国传统武术,踢打摔拿等攻击方式密切联系着传统武术,同时也拥有将中国大量传统兵法、谋略容纳在内的战术思维,“避实就虚、诱敌深入、欲擒故纵”等思想无一不是中国古代大家智慧的体现。相对于传统武术而言,散打的对抗性、实用性更强,不但有利于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帮助学习者掌握防身自卫的技能,并且也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

二、太极和散打在体育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一)太极在体育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其一,转变认知,营造特色太极练习氛围。当代精英教育、素质教育等理念的日益普及下,社会各界也逐渐提高了对青少年全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也对其提出了健康体魄、广泛视野的要求。作为国家扶持武术发展策略之一的武术进校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的关键途径。要想在体育教育中实现太极的推广与传承,就必须将学生练习太极的外部客观动机朝着功能型主观动机转变,倡导持之以恒的练习、坚持不懈的操练[2]。学校若是开设了太极,需重视自身武术品牌力量的提升,致力于武术校园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能够产生“正宗太极的学习并非只有在校外专业武术培训机构才能实现”的意识。

其二,组建校内太极兴趣小组,开设能被广泛接受的文化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太极的学习途经十分丰富,依托指导教师的指引和帮助,社团及兴趣小组可对学生学习时间、场地及学习种类进行规范。由于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间与练习次数方面都不具备固定性的缘故,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性格等特点,开设能够更容易被大家认可的太极文化课程,例如通过太极剑、太极扇项目的增设,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将其积极性调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在学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将太极扇打造为特色教学内容,扩大校内学习覆盖面积,通过有效开展太极,促进学生自学习的增强,并实现太极的传承与发展。

其三,积极创新太极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也表明了要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太极教学中,若仅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将教学目标达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的融入小组合作学习、驱动任务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分组之后开展太极各套动作的训练[3]。在小组合作学习、驱动任务教学等方法的运用下,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训练,而教师在学生训练中切忌直接进行干涉,建议采取善意引导的方式,如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指点、配合等。此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太极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可将现代化教育要求满足。

(二)散打在体育教育中的传承和發展

其一,反思体育教育中有关散打的认知。对于散打而言,学生可谓是直接的学习群体,能够有效促进散打的发展与传承。但是,目前多数学生在散打的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不够准确,以致于参与散打学习的人数远不足,整个项目的发展也就难以达成。对此,武术散打战术要想实现发展,就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散打。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引导校内开展体育课程,或是通过讲座、表演等,使学生对散打的魅力产生直观感受,同时立足于专业角度科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产生准确认知。此外,学校也可与专业人员一同引导学生于特定时间将相关训练任务完成,使散打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通过此类方式,即可从根本上将学生对散打的认识改变,使其对散打的魅力有所感受,逐渐产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促进散打的发展。

其二,反思体育教育中散打课程的设置。之所以会有学校不开设散打课,给出的理由在于学生易受伤或容易引发打架斗殴等。实质上,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若是能够选择恰当的内容,保持合理的教学与练习方法,选用科学的器材,那么就很难产生因学习散打而受伤的问题,特别是公共体育学生仅需将基本散打技术了解即可,无需参与教学比赛,重点在于锻炼身体。而打架斗殴更是荒谬,散打倡导武德教育,禁止恃强凌弱,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为主要学习目的。

其三,反思体育教育中散打教学内容的设置。个别散打教师倾向于求全责备,对于授课对象特点、授课时间长短不予考虑,教授所有知识[4]。然而,有些知识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学习,例如摔法、实战对抗等,即便是拳法腿法也仅需将一些简单常用的教授给学生即可,便于他们掌握并减少受伤的几率,有利于他们对散打学习兴趣的培养。哪怕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也需要对其特点予以考虑,切忌超出学生承受范围。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接受情况、身体情况实时观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能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三、结语

综上所诉,整个教育体系中,太极和散打教学所发挥的教育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使學生能够积极参与健康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之后,能够促进终身运动思想的形成。所以,各个学校在今后所开展的教学中,应当准确认识开展太极和散打的重要性与价值,依托各类渠道和途径广泛挖掘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资源,在传承与发展太极和散打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陈丹.太极文化在福建高校传承发展及推广策略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3):77-81.

[2]王士赵,何亚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太极拳的传承价值及其发展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01):121-124+132.

[3]马永军.武术技法的传承与现代散打的可持续发展[J].运动,2010(08):130-131.

[4]康涛,陈红梅.传承·创新·发展——统一武术“散打”和“散手”名称的启示[J].搏击(体育论坛),2010,2(03):74-75+78.

作者单位:奥沃德(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散打体育教育太极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关于散打教学方法的研究
东莞高校散打课程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