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化学变化观与平衡思想的培养

2020-09-10 07:37雷鸣
南北桥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

雷鸣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变化的学科。高中学生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会形成学科思想,即使学生将来没有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但学生脑海深处因学习化学形成的“变化观念”“平衡思想”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因此,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这里所谓的“道”,即“引导”学生针对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加工,“引导”学生利用情境,不断实践与体验,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认识线索进行宏观事实积累、微观结构解释,通过模型构建、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实验验证等手段建立和强化认识方式,使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达到认知、理性范畴,更扩展到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  变化观  平衡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66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高中化学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学习过程很少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内涵解读化学学科知识,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容易形成知识体系中的模糊“地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释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把握不同学段知识的衔接与连贯,引导学生理顺知识脉络,注重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直到形成完整的学科结构体系。教学过程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针对高中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结合课程标准,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提前进行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需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只有有效地结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在整体上将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化,再将整个理论体系按照课程的安排到不同主题、不同课题的教学活动中,即教师要设计出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理论培养的大目标,将大目标分散成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小目标,引导学生理论学习的完整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的构建。当前的化学教学往往更偏重于知识的解析和细化学习,而对于理论知识,大多时候只是单纯地给出定义和概念,这样会给学生错误的暗示,认为理论学习无关大局,导致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缺乏探索意识和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重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设计,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知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类比已有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已有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框架的构建,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细化化学课程目标,打牢基础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练习过程中、考试过程中出现一些“低级错误”,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不够注重细节的问题。不少学生认为只要能做好课堂练习题、考试试题,就说明知识过关了,不需要认真分析、理解和深入研究。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在教学中轻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将注意力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平时的教学活动会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总结易考题型以及易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习题的数量是无穷尽的,学生是不可能做完的,而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靠刷题能刷出来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生需要打牢知识基础,深入理解核心概念。

因此,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基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有可能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形成化学学科能力,通过化学学科能力的综合提升达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下要求达到的各级水平。

三、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的教育方式倾向于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习惯于被灌输思想和方法,而懒于主动思考,更无从谈及主动探究的精神。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观,绝不是靠教师“填鸭式”教学可以形成的。化学变化观念的养成需要化学教师将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横向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纵向上注重学科内容的紧密联系、层层递进,逐步构建变化观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对于探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形成科学探究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变化观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变化观念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才会有更发散的思维,从而逐步形成成熟的化学认知习惯,最终使“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成为认识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工具。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具有思维属性,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培养与形成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知识的教与学,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培养。当然,在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中,仅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难以形成成熟稳定的化学核心素养体系。还需要学生自身利用学习情境、生活情境不断实践,增强体验,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达到认知、理解范畴,更扩展到思维方法、情感态度领域,形成植根于学生内心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课题名称: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培养的实践研究 编号:JCJYC19072506】

参考文献

[1]王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3]周艳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内涵研究[J].教育,2018(04).

[4]王亚男.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7.

[5]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

[6]吴俊明,吴敏.刍议化学变化观的形成、内容和结构——关于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五[J].化学教学,2014(12).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略论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