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0-09-10 03:47玉尖香
新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潜水艇镜子科学

摘要:探究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探究科学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把探究科学教育引用到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科学教育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一滴水珠、一根鸡毛等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关键在于老师能否抓住材料的特性,为他们提供机会,帮助幼儿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关键词:探究活动;幼儿科学教育

探究在科学领域中提出: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管,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科学教育是提供适合于幼儿操作、探索材料,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体验到自然奇妙和探索发现的乐趣。幼儿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从中可以学习到探究活动科学教育的重要。

一、创设条件,激发操作欲望

1、适宜的刺激,引发操作兴趣

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而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以大班科学活动《瓶子潜水艇》为例,紧紧围绕《纲要》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这一重要信息,在活动中导人身临其境的多媒体刺激,播放潜水艇在大海里渐渐潜人海中的情景,快速有效地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主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之后,再提出瓶子潜水艇的实验,使得幼儿对实验充满了期待,对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2、適宜的材料,提供操作基础

选择适宜的材料是开展实验的保证,同时也是操作活动的基础。在《瓶子潜水艇》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透明的玻璃小药瓶,搜集了陶瓷小珠子,这是幼儿实验成功最为关键的两种材料。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这种唾手可得的潜水艇吸足了幼儿的眼球,添加几颗珠子“潜水艇”会悬浮、会沉,幼儿有自己的拿捏。正是源于提供材料的适宜性,使得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究,获得操作经验

1、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究式的科学操作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究材料的投放更要注重阶段性,逐渐加深要求、提高难度,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因此,在设置内容时要根据年龄层提出适宜的操作要求,提供不同难以程度的材料。如在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中,老师准备了海绵、瓶子、沙子等材料,结合小班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等特点,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一般是一些成品,不需要进行再次加工就直接拿来用的,幼儿只需通过操作尝试找出可以使蛋宝宝站起来的材料就可以了。

2、小中班的科学活动

小中班的科学活动是在探究层面的,但到了大班仅仅只是探究是不够的,因此,探究后的记录就变尤为重要,记录能使其知识与经验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大班科学活动《谁会滚动》中,给幼儿提供表格式的纸张,请幼儿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记录谁会滚动,让幼儿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把探究活动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所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应该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幼儿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那么材料投放也应该是有的阶段性的,有了阶段性的特征就为幼儿在最近发展区之间搭设了一个“梯子”,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三、分享交流,享受操作的乐趣

1、注重材料的可操作性

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变魔术”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适合儿童摆弄的可直立的小镜子,幼儿利用镜子或两两相对,或组成三角形或组成长方形或让镜子成锐角,或成钝角或分开,在三三两两的相互摆弄中,幼儿纷纷发现了秘密:有的说,两个镜子对着放,里面有无数个镜子;有的发现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子里照出小木偶更多;有的发现三面镜子放在一起,可以做万花筒。一直到活动结束,幼儿还纷纷尝试摆弄镜子,不仅兴趣高,而且在玩中发现了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可见,提供便于儿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幼儿变中去探索和发现。

2、注重材料的对比性

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同时,还应提供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的材料。如在沉浮的活动中提供了木块、纽扣、海绵、瓶子等物品让幼儿操作,有的幼儿开始认为海绵和瓶子会浮在水面上,教师又让幼儿尝试浸了水的海绵和装了水的瓶子进行操作分析,重新理解有的物体的沉浮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固定的。此外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更能激起幼儿的尝试欲望。

3、注重材料的多样性,拓展思维空间

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思维更广。在小班科学活动“让蛋宝宝起来”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蛋之外,还为幼儿提供了毛线团、沙箱、剪刀、胶带、书、纸盒、杯子等辅助材料,幼儿在思考让蛋立起来的方式,思路就更广了。可见,巧妙提供辅助材料,对拓展幼儿思维,激发创新火花有重要作用。

4、注重自选材料的开放性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允许儿童按兴趣自选材料实验,也就是允许幼儿尝试失败。幼儿自己用自选材料操作。有的孩子实验成功了,有的孩子发现实验失败了。实验失败了,却引起了幼儿新的思考:放哪些东西可以产生好听声音,哪些不能,为什么?这样的失败对教师和儿童而言应该说仍然是一种成功。

四、集体科学活动中的“做科学”

现在幼儿园一般的集体科学活动,都是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科学,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我们老师都会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这种“做科学”的活动不仅给了孩子探索的机会,更是培养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我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孩子在相互讨论中使思想得到交流、互相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如在科学活动“报纸大力士”中,孩子们知道了报纸折了以后就有了弹性,能把一些小东西弹起来,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折一次弹一次,引导孩子自己来发现问题:“为什么报纸折的次数少就弹不起来,折的次数多了弹得也高?”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五、总结

集体教育活动来让孩子主动地学科学,平时我们更多的是利用科学区域活动来让孩子“学科学,做科学”。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我们除了提供一些科学小实验的探索活动,更多的是让孩子来学习制作一些科学小制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科学小制作中,孩子们不仅有了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是对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有了深入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刑少颖:《关于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2]张天宝:《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3]张金梅:《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4]王彦波:《幼儿园游戏知道的价值取向:情感关怀》,《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7、8期。

作者简介:玉尖香,女,民族:傣族,工作单位及职务:景洪市民族幼儿园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潜水艇镜子科学
小小潜水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悬的镜子
鸡蛋潜水艇
科学拔牙
小镜子,大威力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