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020-09-10 07:22凌编
意林彩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卢氏纳兰秋风

凌编

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中,有这样一群诗人,他们的诗作读起来意蕴深远,妙绝千古,历来为人称道,被世世代代广为传诵,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耀眼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彩。但是,鲜有人知诗歌背后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或为儿女情长,或为家国情怀。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意将为大家盘点那些“因一首诗、一个故事流传千古的诗人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走近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诱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秉赋超常,读书过目不忘。其贵族家庭更为他提供了绝佳的成长环境,小小年纪便成了超级“多面手”:通史书、精骑射、擅书法、会丹青,而他最为出色也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作词。

纳兰名满天下,不是因为他的出身,不是因为皇帝的宠信,而是“家家争唱纳兰词”!

二十四岁时,纳兰把自己的词结集成书,名为《侧帽词》。“侧帽”一词典出南北朝时独孤信的故事。此人不仅才华当世无双,且有无人比肩之容颜。可以说,既是实力派,又是偶像派。

相传,一次他外出回城,风刮歪了帽子不自知,第二天全城男子竟然皆效其歪戴帽子之态。纳兰少年英才,以此自诩风流,也毫不为过。

而纳兰词一出,立即风靡于世。其词遍于村郊野舍、旅店馆墙,“家家争唱纳兰词”。有人评价:“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可见得纳兰词影响之广不输柳永。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经典之句,语出天然,又凄恻绵柔,深情刻骨。

词中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王国维评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其凄婉深情,恰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其声之哀,“泣尽风前夜雨铃”,令人不忍卒读,被誉为“千古伤心词人”。

有人曾把他与康熙相提并论,说十七世纪的中国,是属于他二人的:皇帝如皎月朗照,纳兰似灿星闪耀。只可惜纳兰英年早逝,康熙朝星空骤暗。

他一生多情,却情路士欠坷,令人扼腕长叹。

二十岁奉父母之命成婚,本是情伤未愈、意兴阑珊,却不料遇上了他一生最爱的女人——卢氏。

这位兵部尚书家的干金小姐以其温婉柔顺、剔透情心,把纳兰从滴血的伤痛中解救出来。她就像凛凛冬夜的灯光,温暖了纳兰本已凄寒的人生旅途。

婚后生活美好溫馨,“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卢氏也是才华横溢,常与纳兰诗文相和。他曾把妻子比作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一句可见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鸣。

婚姻生活的美满,不仅填补了纳兰情感世界的空白,且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短短时间内他写了许多诗词,《侧帽词》就是婚后第二年出版的。

然,天妒情深。两人的幸福生活只持续了三年,卢氏便因难产去世。纳兰如遭雷劈,以头撞墙,号啕不止!

31岁那年,纳兰与友饮酒聚会,归去后,不出八日,便与世长辞。或许,他是悠然去赴梦中之会了,因为那儿有他的“一生一代一双人”……

猜你喜欢
卢氏纳兰秋风
卢氏连翘生产现状与产业转型升级
《纳兰的雪》
纳兰性德为卢氏与沈宛作词比较辨析
悄悄过去的夏天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秋风
卢氏生态县建设的探索及对策
爱恨两难说纳兰
秋风吹
那一日艳阳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