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寓意法命名的内涵与特点研究

2020-09-10 04:26佟玮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命名内涵特点

摘要:明清时期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作品创作与发展的高峰期,多数小说作品具有深刻寓意,而这在作品命名当中表现得十分显著。本文以寓意法视角研究明清时期小说命名内涵以及特点,即强化宗教宣传与自寓生活境遇的内涵意蕴,以及鲜明的时代性与模仿性命名特征。

关键词:明清小说;寓意法;命名;内涵;特点

引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始终存在着寓意寄托的文化传统。孟子、韩非子与庄子等应用大量寓言方式,使读者经过形象且生动的寓言故事感知处事原则与生活哲理。我国古代小说作品创作领域,对于寓意法的应用较为普遍。采用寓意法进行创作的作品当中,可表达出作者较为浓郁的创作情感,同时在作品中亦可看出作者明确的创作目的,作者以小说文本为依托表达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和态度。而明清时期作为小说创作与发展的高峰期,该时期出现了诸多名作与名家,多数小说作品拥有深远的寓意,尤其体现在作品命名当中。基于寓意法视角研究明清小说命名内涵及特征,前人鲜少论及。本文从强化宗教宣传与自寓生活境遇层面,论述明清小说作品寓意法命名的理论内涵,从时代性与模仿性对明清小说命名特征加以总结。

一、明清小说寓意法命名的主要内涵

(一)借助命名强化宗教宣传

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者时常借助小说命名方式强化宗教宣传,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利用小说命名进行宗教宣传已有悠久的历史,明清小说,在作品命名中,蕴含宗教色彩的作品众多。以佛教思想宣传为例,佛教较为重视人本心与本性的修养,期望世人可清心寡欲、摒弃俗念,致力于把人从社会多元化欲望与功利环境中解脱出来,使其真正回归于本性本心,而这一思想在《西游记》小说的命名当中获得有效呈现。该作品命名的寓意,并非单纯呈现在书名方面,亦成现在小说角色命名当中。如孙悟空,其本无姓无名,是由祖师为其命名为孙悟空,而悟空寓意为学道之人,必然潜心悟道,必须要达到悟空,要打破那个顽冥,否则便是一场空。而小说中,孙悟空护佑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修成正果。这一过程实质为宣传佛教,寓意佛法无边。另外,小说中第十四回中,师徒四人遭遇六名强盗,作者为强盗命名为身本忧、眼看喜、意见欲、耳听怒、舌尝思以及鼻嗅爱,这与佛家六根清净之说相顺应。

(二)借助命名自寓生活境遇

借由小说命名自寓生活境遇和人生经历,体现自身对现实与社会的真实看法,此类小说在明清时期相对常见。《草木子》作为明代初期叶子奇所撰写的文言小说集,作品触及内容十分广泛。作者身为浙西地区著名学者,曾在洪武年间任岳州巴陵县主簿,随后由于某些事件牵连而无辜入狱,于狱中生活撰写《草木子》这部作品。作者于小说自序当中阐述作品命名原因,即担忧入狱后遭遇不测,从而与狱中草木同腐,因此命名为草木子。同时,将作品命名为草木子同于司马迁所撰《史记》以及左丘明所撰《国语》,均为生活感慨而创作,深刻感慨命运如草芥一般微不足道。清代小说创作中依托于小说作品命名来自寓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吴敬梓所撰写的《儒林外史》当中依托于杜少卿自寓。而杜少卿是吴敬梓重点描绘的小说角色之一,其不像普通封建士子一般着力投身于科举考试当中,而是轻视尚义、拒绝科举并蔑视礼教。诚然,吴敬梓和杜少卿存在诸多相似的地方,一样蔑视礼教、辞却征辟,吴敬梓借由杜少卿这一虚拟角色自寓个体生活境遇和人生经历。

二、明清小说寓意法命名的主要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明代末期,党争较为激烈,奸臣当道,朝中以魏忠贤领导的阉党组织勾结各部门官员为所欲为,同时高攀龙与顾宪成为主的东林党与其进行激烈斗争。而在对外关系层面,倭寇与满清等势力对明朝江山带来巨大威胁。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史学思潮较为兴盛,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倡导崇实黜虚与经世致用观点,而这亦在明清小说作品的寓意法命名当中集中呈现。在明朝末期,出现诸多贬斥奸佞与歌颂忠臣的作品创作意图,多数作品将忠烈、斥奸与警世等词汇用于小说命名当中,例如《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以及《辽海丹忠录》等等。随后,清代初期小说作品命名呈现出两种态势,即遗民思想集中呈现,以及在表面层次看,清代初期才子佳人作品创作者好像置身当下社会变革外,着力描绘歌舞升平和男女爱情,但实质上是部分文人墨客借此自我陶醉,以逃避现实,这些作者在作品命名层面注重礼与情的融合,如《醒风流》以及《好逑传》等等。

(二)模仿性命名的特点

明清小说在命名过程中,小说中的各类字眼,例如“后、补、广”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从《在园杂志》中可以看出,整个文字布局与寓意表象特征所呈现出来的意境具有对等含义,其不仅起到价值渗透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原有含义的一种延伸。此类模仿手法,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后三国志》中也被提到。从模仿性命名角度来看,整个晚清作品的呈现,对于当代历史发展而言,其是起到促进效果的,如《仇史》与《痛史》、《九尾狐》与《十尾龟》等著作中,均可以看出一定的模仿意向,甚至在内容结构中,也呈现出一定框架对等性。从晚清作品来看,大多以纰漏主义为主,小说中呈现出的人物关系具有映射性,而从整个小说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其也属于一种顺延的意义,以更加贴合小说的创作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古代文化,但同时也作为新时代小说雏形的一种代表。从文学史的形成角度来看,文字本身具有的寓意在小说中进行呈现时,是以文字发展以及文字映射形式为导向的,其在不同语句、语义中的组成具有传递效果。本文则是对晚清小说寓意法所存在的范式意义进行相关研究,为大众呈现出晚清时代下的文学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顾磊.浅谈针对明清小说文本的知识抽取方法[J].科技視界,2020(10):11-13.

[2]熊丹,陆勤,罗凤珠,石定栩,赵天成.基于语料库的明清小说人名与称谓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5,29(01):19-27+43.

[3]程国赋.论明清通俗小说书名的命名特点[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55(03):130-138.

作者简介:佟玮(1982.4-),女,满族,河北昌黎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讲师,从事明清小说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东亚文学比较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命名内涵特点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木木相册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过足官瘾
官瘾成癖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