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屯堡石碉研究

2020-09-10 12:19符亚琴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屯堡艺术作品

摘要:历史的洪流不断向前,现代的文明不断兴起,在贵州的安顺却有着这样一段文化,它依旧保存着600年前的模样,那里的他们还是当年朱元璋镇南的大军吗?每一段存留下来的文化都值得我們去珍惜,每一段流传下来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聆听,每一个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都值得我们去维护,每一个坚持去传承的人儿都值得我们敬仰。走进贵州安顺,走进屯堡石碉,让我们和滕维平老师一起去传承,去保护,去研究那段被定格在600年前的江南风物……

关键词:贵州安顺;屯堡;石碉研究;艺术作品

一、屯堡石碉的研究

(一)历史沿革

中国有一群神秘的村寨,它们坐落于贵州安顺市的周围,他们还保留着明初时期的风俗习惯,衣着明清江南汉族人的服饰,唱着带有江南风韵的花灯曲调,居住在一个个用石头堆砌成的碉堡,他们就是屯堡人。他们的祖先是朱元璋征南的大军,古代君王一声令下,三十万大军屯兵安顺,这一屯就是600年。六百年风云变化,六百年朝代更迭,屯堡人从未忘记自己是明朝镇南大军的后裔,恪守本分,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形成了与寓居地迥异的文化,但又与明朝汉文化不完全相同,久而久之他们就有了自己特有的屯堡文化。

(二)屯堡建筑特点与功能

屯堡又被誉为石头之城,顾名思义,屯堡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户人家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一块块石头围城一个个四合小院,看似平平无奇的四合小院,却将江南四合院与华东四合院的特点相融合,形成了独有的屯堡石碉,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石碉都是一个全封闭的个体。并且在村寨中依然还存留着,屯、堡、官、哨、卫、所、关、卡、旗等定名。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石头的街道,连成一座守护的城墙。

“屯堡者,屯军居住之地名也。”作为明代镇南大军的寓居地,屯堡在具备居住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防御的功能,在每一户碉楼和围墙之上,都设有射击眼。一座民宅就是一座堡垒,一座村庄就是一座城墙。远远望去,白白一片,但却又错落有致,这样坚固的建筑形式,不仅可以防止敌人入侵,保护家眷安全,也让每一个家庭成为守城的一份子。一个个私密的石碉,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他们既是个体也是整体,既可以各种为阵,又可以左右支援。不得不感叹,600年前人类智慧的伟大,这样一个人造的易守难攻的城池,真正的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滕维平老师也关注到屯堡石碉的特点与功能,并将其融入画作中去,在写实的同时,更表达自己的对屯堡石碉独特的感受。

二、意义与现状

屯堡在经历600年历史沧桑后,依旧保留着中古汉文化。在这里消失已久的汉族风俗仍存,粗犷的屯堡地戏带我们梦回600年前,妇女的汉族服饰再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样的大规模且保存完整的中古汉文化,极其罕见,每一个村寨都像一块活化石,值得我们去研究。屯堡文化的精髓是保留的大明王朝的文化,这对明代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大的意义。屯堡自成体系的屯田文化保留至今,对中国古代屯田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经历时间的洗礼,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创新,屯堡文化更展现出它本身的独特魅力,越探越迷,越研越爱。

三、屯堡石碉美术作品赏析

(一)美学与历史的碰撞

历史是被定格的,艺术是被创造的。观滕维平老师画作,大部分画作都在描绘贵州安顺的屯堡石碉。老师抓住了展现历史最好的证据,也是最具特点的一面,那就是历史遗址。历史遗址作为考古工作者最有力的证据和考究,同样也是滕维平老师画作最具历史特点的一面,它具有极强的代入感,观画作,便可带你回归600年前,再现当年朱元璋30万大军镇守南疆的故事,感受那份对大明王朝的忠诚,和对祖国边疆的坚守。如今镇南军已不在,但是军魂犹存,他们的故事被后代传唱,他们的军魂被后辈传承。同时滕维平老师作为屯堡人,自幼长在屯堡,深受屯堡文化的熏陶,在他的画作中展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故乡,他用画笔,用刻刀,用颜料,再现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历史与艺术就在滕维平老师的画笔下碰撞。

(二)情怀与画作的融合

老师您画的是历史,还是故乡?故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养育着身体,滋养着灵魂。故乡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每一位游子心中的归宿。我想滕维平老师笔下那一个个白色的石碉,都寄托了老师对故乡的情感,油画平和静远,板画干净有力,铜画模糊飘渺……其实这就是眼前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回忆里的儿时,清晰而模糊,物是而人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元璋的大军不在了,但是滕维平老师的故乡仍在。

老师画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表达的却是对家乡的情思。人们对家乡的印象总是那样的美好,滕维平老师也不例外。虽然屯堡有着强烈的军事特色,石碉又是由一块块白色石头堆砌而成,更表现了军人坚韧与刚硬。但是故乡却是温润的,有着和母亲一样的柔情,所以老师的画作,在写实的同时,更展现出屯堡特有的江南的韵味,让整幅画作外强内柔,这是情感与画作的融合。

(三)艺术与精神的涵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滕维平老师生在平坝,长在平坝,屯堡人那种坚守与坚韧也深深的烙印在滕维平老师的身上,更烙印在老师的画作之中。百年的坚守,几十年的耕耘,滕维平老师用他自己的笔触,干净利落的刀锋,绘画着,雕刻着他所深爱的那片土地。作为屯堡人,他把家乡的文化传承,作为艺术家,他把屯堡文化展现给世界,让世人看到了屯堡人的忠诚与坚守,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汉族文化博大的魅力。

艺术之所以伟大,除去本身的美感,更在于精神的传承与文化的弘扬,这才是作为艺术工作者,艺术家追求的真谛。滕维平老师的画作,尤其是黑白木刻,每一笔的刀锋,铿锵而有力,板面的清理,干净而利落,展现的不仅是老师扎实的功底,更是老师情感的融入和精神的融合,驻军后裔骨子里的军人的硬朗,让滕维平老师的黑白木刻更具力量感和厚重感,将石碉的安全性与它的功能性,通过刀起刀落的刻画展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将情感融在笔中,将精神融在刀尖,才能让观者看见屯堡,感受屯堡文化,这就是艺术的涵养。

四、传承与保护

文化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没有传承的文化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所以适度的开发屯堡,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是最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也是最卓有成效的传承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屯堡文化,才能让文化流传。但是开发不等同于商业化,文化需要被人们所知道,所欣赏,所传播。但是不去注重文化本身内涵,不关注遗址本身价值,一味的宣传噱头,招揽游客,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独有的魅力。适度的开发,落实的保护,让那一块块的石头、一声声的腔调、一身身的服饰、一个个的石碉、一片片的城墙,再流传百年千年。

五、小结

六百年的沧桑历史,时代一次次的变迁,历史不断的更迭,屯堡文化就在此保留下来,我不知道这六百年间它经历了什么,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挺过一次次风雨的洗礼,但是我知道,它就像一本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向我们展示着大明王朝的风貌,再现中古汉文化的魅力。赏滕维平老师画作,品屯堡文化的魅力,我仿佛置身那亦军亦民的生活,守护祖国的边疆,保障王朝的稳定。那一个个白色的石碉,厚重又有安全感,这是历史的积淀;那远处错落有致的一片片的白色,这是家乡颜色;那声声漫唱的花灯曲调,那粗犷豪迈的屯堡地戏,一声声一幕幕萦绕在耳畔,浮现在眼前……一幅画画作,看到的不是石碉,是画中的历史与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雨澈.安顺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J]. 理论与当代 ,2018(11).

[2] 兰定松 . 试析安顺市九溪村民间组织如何做好屯堡文化的传承工作 [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4(02).

作者简介:

符亚琴,女,土家族,贵州思南人,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版画。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屯堡艺术作品
贵州屯堡古村落传承发展的价值
梁国华先生艺术作品选登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浅谈如何将屯堡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屯堡女子“尖头绣花鞋”探析
西部之秀 奋起若飞
吕品昌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