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民族普通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转变研究

2020-09-10 07:22丁艳丽吕美仙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

丁艳丽 吕美仙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生物教学的目的正在逐渐转变,以往是想办法让学生理解、记住知识点从而能应对各项考试。现如今,更加注重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与探究,把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且生物作为一门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实践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还是以教授理论为主。因此,本文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过程、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三个方面入手,阐述高中生物教师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应如何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民族普通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作为民族普通高中,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基础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再加上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必然要适应新高考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地位,也不忘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够克服先天存在的一些困难,实现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认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要去主导课堂教学,把想要教授的生物知识都给到学生,学生能听懂越多的知识点越好。可见,在传统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把学生当成一个“观众”,学生没有课堂参与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点。这样的生物教学无法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生物课堂中,并利用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探究能力【1】。

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这一节时,因为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性别决定”,具备了学习伴性遗传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其感兴趣的“红绿色盲的遗传”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掌握与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首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色盲的发现史以及相应症状,接着查看全国色盲调查表,大致了解遗传的表现,即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随即产生疑问。然后绘制遗传图解决疑问,画出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统计出婚配的子女中男孩与女孩的发病率,最后根据搜索的资料、绘制的遗传图谱进行总结,每个小组轮流来展示结论。期间,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绘制遗传图谱时,当学生的交叉连线、概率计算等步骤出错时,进行及时纠正,并不忘给学生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自信。如此一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见,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若能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给到学生,而自身则作为一个促进者,纠正学生的错误,适当给予鼓励,能够实现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并且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充分掌握了相关的生物知识。

二、转变传统教学过程

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高中生物教师通常是利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课文内容讲解,剩最后一点时间给学生做相关的练习,或是课堂上让学生做大量的生物练习题,有剩时间教师就会用来讲评,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而新高考改革也倡导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学习看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见解,同时,教师要能够融入学生中,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有机会一起讨论、探究。

例如,在学习“基因工程及运用”时,生物教师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大致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农业、医药领域方面的运用。随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表达看法,如“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是哪些”、“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如何看待转基因生物?对生活、对世界的影响”等。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有不同看法的可以踊跃发言。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与表达,有助于学生掌握重要的生物知识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使教学形式能够多样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展示学习的成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生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

生物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围绕实际生活展开的,比如人口问题、环境保护等,高中生物主要是研究一个生命如何出现、成长,最后衰亡的过程,也涉及基因遗传的研究。新高考改革希望学生可以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更好地认识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与实际进行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讲解“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教师可以提前在教室的阳台上放一盆花,让学生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对这盆花进行观察,看看花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花卉是向光弯曲、向光生长的,并且学生亲自观察过,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类似的现象,也能够用生物的原理进行解释。又如,在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时,为了解释“无氧呼吸”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在放完长假之后,回学校上第一次体育课,第二天是不是全身酸痛,这便是“无氧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可见,教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生物教学,会使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也会感受到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提起学习生物的兴趣,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释一些现象。

在新高考背景下,民族普通高中的生物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可改变的困难,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来克服这些困难,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其学习生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东辉.谈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想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1(9):33-33.

[2]张文秀.江苏新高考模式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此论文为昆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民族普通高中教学模式转变研究》的成果论文,课题编号:DHA170419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探讨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的初高中数学教育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高中教师针对新高考背景下听说考试的教学应对对策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