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环节中护理质量提升策略

2020-09-10 07:22马静瑶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站护理人员

马静瑶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

血站是我国重要的血液管理机构,负责采血、供血地域范围内的检验、存储、运输和输血等工作,其工作管理质量决定着输血安全。在采供血的管理环节中,护理质量至关重要。规范护理操作可提升血液质量,保证患者的输血治疗安全。加强对采血、供血等过程中的护理服务,可提升血站的护理形象、维护献血者与血站护理人员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献血者的献血意愿。由此可见,加强血站采血、供血环节中护理质量提升非常重要。

1 采供血环节的护理特点

1.1护理服务性强

血站的护理工作与医院内常规护理不同,存在一定特殊性。血站护理人员所面对的对象是健康献血者,且部分献血者是第一次来血站进行献血,缺少献血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当献血者对献血知识掌握不足时,可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献血质量。在采供血环节中良好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的情绪不适感,增加对献血的正确认知。血站护理工作体现着对献血者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同时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与责任,对构建良好社会形象大有帮助。提升血站采供血环节的护理服务性,向群众普及献血知识,号召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这一伟大公益活动中。

1.2危险性强

血站的护理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血液,每日接触的人群复杂多样,流动性强,在护理期间易出现血液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等存在较强的护理危险性。加强血站采供血环节的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操作,保障献血者、病患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2 采供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献血者因素

部分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缺少认知,在采集时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机体应激反应明显。献血者在空腹状态下、睡眠不足或劳累时可出现献血反应。献血者因血站护理人员的护理不当产生反应,如多次穿刺造成疼痛感、供血不畅时产生的不适感等,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情况时,会导致献血失败,给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2.2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缺少对献血者的情感安抚和关怀,未及时宣传献血健康知识、流程和注意事项等,使献血者未能在良好的状态下献血。在采血期间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止血钳松弛、血袋破裂、血液外溢等,影响采集质量。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护理原则,采血前后护理双手、献血者皮肤表面消毒不彻底等,导致血液污染。在采血完毕后,采血完毕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对血液进行检查,出现条形码粘贴不规范、留血样不规范、试管内缺少抗凝剂、采集血液注入过快等,这些均影响着采集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常见的交接问题有:当天采集血量血型合适不准确、献血者未能完成采集任务等,这些交接问题导致血站当天的采血量统计出现差错。

3 加强采供血环节护理质量提升的关键

3.1加强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护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采供血缓解护理质量保证的关键。①部分献血者对于血站采血流程较为陌生,缺少献血相关知识,初次献血时一出现紧张恐惧害怕的问题。若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准确的进行沟通,可导致患者在献血期间负面情绪严重,轻则影响献血质量,严重会给献血者造成损失和伤害。②环境陌生。献血者对于血站的环境存在陌生感,这会给献血者造成一定心理影响,不利于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③护理态度。护理态度决定着采供血工作的顺利性,也是决定献血者与护理人员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在整个采供血期间,护理人员要充分给予献血者尊重和关爱,尽量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积极运用语言、动作、眼神等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良好的护理态度体现着人性化护理服务,反映着血站对献血者的关怀。另一方面,血站的护理服务影响着献血者的献血期望,良好的护理形象有助于扩大献血人群数量,使血源充足,保障临床医疗的顺利进行。

3.2把控采集血液过程

血液采集是采供血护理工作的起始,也是直接影响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血液相关的护理操作流程,规范自身护理行为,保证血液质量。血站要严格制定护理管理制度,引入护理监督,确保采集学习过程的规范与严谨。在此期间要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提供护理关怀,保障献血质量。

3.3严格交接核对

血液在采集完毕后,需按需粘贴条形码,遵守流程进行交接。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各项信息核对准确。特别是外采血液,在回站后需严格核实交接信息,不准出现马虎、核对失误等情况,确保采取工作质量。

3.4献血反应护理

部分献血者因生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影响,在献血期间易出现献血反应。轻度献血反应表现为头晕目眩呕吐心慌等,严重献血反应可表现为心率下降、意识模糊和脉搏细弱等。护理人员要关注血液采集期间患者的状态反应,发现异常时,需立即停止献血,将针头拔出。在献血前服用糖水,避免空腹献血,补充机体能量。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开窗通风,加强保暖等,减少患者出现的献血反应。

4 提升采供血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4.1营造良好的环境

护理人员要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房间内通风良好,定期消毒,空气清新。主动带领献血者熟悉环境,减少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室内添加饮水机、纸巾和水杯等便利性设施,为献血者提供方便。

4.2加强科普教育宣传

增加献血安全教育知识宣讲,特别是初次献血者,要结合视频治疗、文字、图片等进行讲解,使献血者有正确的认知。将献血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叮嘱献血者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生活方式,不要劳累。献血时不要空腹,必要时提供补充能量的食物,减轻献血造成的不适感。

4.3增加沟通

护理人员要热情地接待献血者,肯定其无私奉献精神和光荣的行为。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体现出血站对献血者的尊重。安抚献血者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转移其注意力,使献血顺利进行,保证血液质量。

4.4护理技能提升

血站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护理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制度,做好手卫生管理,认真检查各种采血器材和物品。当面将一次性封闭采血装置打开,使献血者放心献血。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增加疼痛感受。在采血過程中药主动与献血者沟通,转移注意力。

4.5献血反应预防

在血液采集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献血者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反应,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可停止献血,对症护理。协助献血者平卧,双腿抬高,将衣领和腰带松解等,喂服糖水来缓解症状。

4.6健全护理监管

提高护理责任感,采血完毕后由专人进行护理监督和核对交接,采用双人监督制度,确保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站护理人员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血站文化建设的思考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当前血站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