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探究

2020-09-10 06:23陈登琼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修补术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陈登琼

【摘要】目的:讨论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围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疗法的患儿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基础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记录、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性明显超出15.00%(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2.50%(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围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结局甚佳,对患者临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系数较高。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小儿腹股沟斜疝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且以右侧疝最为多见[1]。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通常伴随难以忍受的疼痛感、按压痛、镇痛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存在肠梗阻、肠管嵌顿等不良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护理措施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疗法的患儿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40。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1:19,年龄均数为(5.23±1.23)岁,左侧疝、右侧疝、双侧疝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例、3例、35例;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2:18,年龄均数为(5.76±1.76)岁,左侧疝、右侧疝、双侧疝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例、4例、34例。入选患者中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先天疝囊肿瘤等情形。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基础性的护理干预,包含监测生命体征、清洁护理、术前准备、心理疏导、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首先给予患儿心理护理,与患儿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告知患儿手术治疗的相关事宜,同时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护理方式。若患儿术后存在轻微的疼痛感,可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来缓解疼痛感,如播放患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给予患儿小玩具等,若患儿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可以应用镇痛药物,注意药物的使用过程需严格遵循医嘱,同时对疼痛部位实施按摩、热敷等物理疗法。提醒患儿术后应保持平躺体位,保持屈膝状态,以便缓解创口的张力,指导患儿进行排尿、排便,并辅助患儿进行早期功能訓练,以便有效预防血栓现象。术后6h患儿可恢复正常饮食,注意增加饮食中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物质的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

记录、对比护理期间两组的护理有效性。显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彻底消退,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精神状态较好,术后创口的恢复度较高;有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术后创口基本上恢复;无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并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甚至趋于严重化,术后创口的恢复进度比较缓慢。

记录、对比护理期间两组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不良症状:感染、肠梗阻、疝气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分析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性(P<0.05)。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有效性对照

参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为17例、15例、8例,对应的占比分别为42.50%、37.50%、20.00%,即护理有效性为80.00%;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为21例、17例、2例,对应的占比分别为52.50%、42.50%、5.00%,即护理有效性为95.00%。可见,接受诊治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性明显超出15.00%(P<0.05)。

2.2 不良症状的存在情况分析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的患者群体以未满三岁的幼儿为主,而且早产儿发生腹股沟斜疝的可能性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若患儿未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处理,极易诱发肠系膜水肿、肠穿孔、睾丸梗死等不良症状[2]。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疗法,有助于缩减手术时长,缓解患者术中的出血状况,而且手术视野相对开阔,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不过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对疼痛感的耐受性较差,术中的配合度较低,以上因素均对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康复进程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3-4]。整体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它更注重细节护理及心理干预。术前给予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便缓解患儿的负性情绪,提升患儿的诊治依从性。术后给予患儿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并指导患儿进行功能训练,有助于增强患儿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对患儿康复进程的加速具有积极意义[5]。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知,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性明显超出15.00%,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2.50%。

综上所述,在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围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结局甚佳,对患者临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系数较高。

参考文献:

[1]林秋连,施文翔,张淑琴.临床路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2):37-39.

[2]宋艳君,周娜.全面护理干预在腹股沟斜疝患者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3):537-538.

[3]史桐梦.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2):175-176.

[4]黄苑萍.心身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49-50.

[5]高姝娜.对272例接受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进行围手术期全面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219-220.

猜你喜欢
修补术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