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

2020-09-10 06:23陈旭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陈旭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理干预对缓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住院患者68例,均等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收集SDS(抑郁自评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及SAS(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参数,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ADL和SAS指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借助心理干预护理,及时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治疗的效果,为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奠定基础,值得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神经内科患者自身具有一定的神经性疾病,再加上住院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导致负性情绪的加强,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住院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心理活动,同时由于住院环境的变化,容易引发患者心理变化,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1]。基于此,众多研究学者提出了借助心理护理干预缓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随机选取6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与常规护理模式展开对比,得出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和患者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随机抽取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住院患者68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并在护理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4.23±3.12)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5.02±3.03)岁[2]。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从患病类型上看,主要包含有癫痫、肺部感染等,患者意识清晰,认知和语言沟通能力正常,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中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其中常规护理中主要包含有按时服药和休息、适度的参与体育锻炼、保证拥有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等。而心理干预护理主要的护理措施包含有:

1.2.1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内心需求,并且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指导与教育,让患者能够借助疾病的相关知识,充分的了解护理工作常识,对促进患者如何控制自身情绪,减少过大的情绪波动等现象发生具有积极作用[3]。

1.2.2心理支持。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容易发生情绪波动现象,负性情绪的变化频率较高,一旦遇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则会表现出情绪无法控制现象。同时,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反复性的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不稳定,容易产生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不信任的心态,治疗过于消极,此时护理工作人员要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后,积极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对患者产生的焦虑、心理情绪的负面变化等进行心理支持护理,并依据规范化的护理治疗流程,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的治疗方案,恢复对治疗的自信心等。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以耐心、友好的心态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充分的听取患者的心理所想,积极安慰患者自身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的转换等[4]。

1.2.3社会支持。即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应最大程度的得到患者家属和院方的支持,患者家属等与护理人员应合作,积极鼓励患者面对疾病,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掌握自我排解压力的方法等。

1.3指标评价

收集SDS(抑郁自评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及SAS(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参数,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采集数据均选择使用SPSS22.0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选择使用t检验和x±s检验,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用(x±s)进行表示,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在收集SDS(抑郁自评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及SAS(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参数数据中要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分析见下表1。

3討论

通过以上对照实验研究得出,精神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与社会支持、经济条件及外界环境等的变化有关,再加上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往往导致患者情绪发生起伏变化[5]。因此,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对其的心理护理干预,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及心理负担,制定可行性高的心理护理干预个性化措施,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自信,降低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等具有促进作用。其次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积极引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6]。

综上所述,影响和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原因较多,主要包含有外界环境的变化、自身生活能力、社会支持、经济承担能力等,因此针对以上相对影响因素,制定可行性高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君.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7):111-112.

[2]樊向明.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干预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2019,14(15):64.

[3]曹栋.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1):1222-1227.

[4]李俊,曾令琼.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干预作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5):649-650+653.

[5]潘晓凌,欧阳鸿枚.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3407-3408.

[6]杨檬. 预见性护理对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负性情绪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住院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