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9-10 06:53盛月峰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化指标检验

盛月峰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共40例作为实验组,然后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继而比较连两组的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两组实验对象的临床生化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病患者采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可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故而,该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病毒性肝病;生化指标;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R512.6 【文献标识码】A

在临床上,病毒性肝病则较为常见,通常的情况下,根据病毒性肝病的临床症状、病情等,其可以被分为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重型肝炎等。一般的时候,罹患该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肝脏功能异常以及肝脏损害的情况,故而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1]。而从临床的角度着眼则能发现,该病治疗的根本还是在于早期的临床诊断上,只有在诊断保障的前提下,医生才可以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病毒性肝病生化指标检验的问题,则得到了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次实验将围绕着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相关探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共40例作为实验组,然后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这中间,参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51±7.21)岁;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5.91±7.83)岁;通过比对发现,两组之间的研究资料,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与此次实验的两组实验对象,在这过程中均接受新生化指标检验。期间,研究对象需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相关的检验操作,即采取静脉血液5毫升。之后通过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以此来考量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新生化指标进行检验、比较,具体包括血清丙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采用SPSS24.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运用均数±平方差(x±s)的方式表示,卡方与T值用于数据的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百分率表示。P<0.05时,其差异便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新生化指标比较

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该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学研究指出,病毒性肝病为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多种肝病的统称。就实际的情况而言,病毒性肝病的种类相对较多。这中间,存在有病毒性肝病的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临床治疗,疾病便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肝硬化亦或是肝癌的情况,可见其对患者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则显得极为重要,这是因为,早期诊断的结果能够有效指导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救治,并且,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来讲,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作为一个重要路径,则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临床实践表明,存在有病毒性肝病的患者,其自身的临床生化指标同健康人群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首先,病毒性肝病患者受该病的影响,其自身肝脏合成一些物质的能力会随之降低,与之相对应的,这些物质合成的减少,则会导致其在血清中浓度的下降,如传统的生化指标白蛋白便是如此。其次,病毒性肝病患者会发生肝细胞变性的情况,这则会使得细胞核溶解的状况发生。尤其是在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受损后,肝细胞中贮存的物质便会为此渗透到血液之中,这就使得相应的指标大幅度上,其中较为显著便是血清丙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新生化指标的上升[3]。可见,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存在有可靠的科学机制,肝脏的实质性损伤,往往会使某一特定物质大量渗透到血液之中,继而导致某些指标的急剧上升。

这中间,血清丙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大量且广泛地存在于肝细胞浆组织中,在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出现肝脏病变之后,血清丙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会被大量地释放入血,并且,上述指标的水平越高,便说明肝脏的损伤情况越严重,故而,新生化指标通常都可用于评估肝脏损害的程度[4]。总而言之,在对病毒性肝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应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以此来保证临床诊断的效率,这对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后续治疗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该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病毒性肝病患者,采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结果差异较为明显且可靠。所以,在对病毒性肝病进行临床检查的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诊断,继而保证临床诊断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肝病患者采用临床生化檢验指标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可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故而,该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章勇, 林应标, 夏川,等. 肝纤维化指标联合AFP、GGT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7):159-162.

[2]张向前. 肝脏疾病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v.47(16):1958-1959.

[3]桂瑞丰, 陈国强, 严利琴. 全自动生化分析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医疗设备, 2018, 33(S2):116+120.

[4]裴丽静, 商建航, 周善荣. 分析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项目的特征和临床价值[J]. 饮食保健, 2019, 6(3):66-67.

猜你喜欢
生化指标检验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物质的检验”知识总结
酮替芬片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控制的效果观察
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早期血浆置换对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新生儿窒息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并发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