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吸引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治疗重度压疮的疗效探究

2020-09-10 06:53牟兴兰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疗效分析

牟兴兰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度压疮的治疗中,采用负压封闭吸引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3月诊治的重度压疮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吸引、持续微氧渗透技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对比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创面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3.9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79%,P<0.05;观察组创面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重度压疮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吸引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治疗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取得积极的康复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吸引;持续微氧渗透技术;重度压疮;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压疮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通常在长期卧床、慢性疾病或老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压疮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进行分期,其中3、4期称为重度压疮,症状表现为皮肤缺失、暴露皮下皮肤组织,存在腐肉等情况,组织缺失深度不确定或骨、肌腱等外露,全层组织缺失,伤口部位存在焦痂或腐肉等,伴有隧道。重度压疮可引发全身感染等危险情况,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文探究负压封闭吸引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在重度压疮治疗中所发挥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3月接诊的66例压疮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符合重度压疮的分期标准;均为压力性创伤,面积范围4.0cm×5.0cm×2.0cm~12.5cm×9.0cm×3.0cm。排除标准:多器官功能衰竭、晚期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免疫性疾病出血、创面有活动性出血等。随机将患者分成两个对照治疗组,其中观察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63~78岁之间,均值是(69.3±0.5)岁;对照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65~79岁之间,均值是(70.5±0.3)岁,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经过对比后,P>0.05.

1.2研究方法

患者在开展本次治疗前进行同样的基线处理,主要有局部清创、引流、开放间隙等,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拍照和测量等。为患者制定营养食谱,补充机体营养,尽量控制血糖、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数据正常范围。定期更换地位,避免伤口持续受压。为患者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保持活动。

1.2.1对照组

实施负压封闭吸引创面治疗方式,由1名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进行装置的安装、维护和去除,实施床旁护理。评估创面的大小和深度,裁剪选择适当大小负压海绵覆盖。置入负压引流管,从创口边缘引入创面,需保证覆盖面大于创口边缘[3]。连接电源开始对创面进行负压吸引治疗,将压力控制在0.02~0.04kPa之间,持续治疗24h,6周,间隔4d更换吸引装置,并进行创面观察、拍照记录。

1.2.2观察组

增加持续微氧渗透技术进行治疗,将给氧连接管置入创面中心,将微氧伤口治疗仪启动,参数设置如下:给氧流量>3ml/h,氧气湿度在30~80%之间,氧气浓度≥96%,给氧压力为12kPa,持续向创面输送高浓度氧气。在供氧的同时进行负压封闭吸引,参数与对照组相同。对创面进行观察和拍照记录,同样治疗6周。

1.3治疗效果评价

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评价指标如下:①显著:经过治疗后,创面愈合面积在70%以上,仍有少许疼痛感;②有效:经过治疗后创面疼痛感显著降低,创面愈合面积在30%~70%之间;③无效:疼痛持续加重,创面恢复面积在30%以下。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疼痛评分。评分范围在0~10分之间,评分高表示疼痛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对治疗研究所选择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并對组间数据进行差异对比,指标数据的表示方法为(x±s)和(n,%),检验工具是t与,只有当数据对比有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79%,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负压封闭技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创面的主要技术,通过引流减少创面渗液,促进肉芽生长[4]。但引流的同时吸走创面氧气,在低氧环境中创面愈合缓慢。持续微氧渗透技术补充了创面的氧气供应,提升愈合速度[5]。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好,创口愈合时间短,证实本次研究价值。

综上,对重度压疮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吸引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治疗有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疾病好转,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晓明.压疮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13(1):4-7.

[2]胡碧花,何艺珍,李慧,等.自制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水胶敷料治疗重度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1):810-814.

[3]王晓蕊.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局部氧疗可有效治疗创伤性慢性伤口[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3):935-942.

[4]蒋顺仙,赵娟娟,魏萍,等.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氧疗在厌氧菌感染伤口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8,32(4):122-123.

[5]蒋琪霞,徐娟,郭艳侠,等.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2):13-16.

猜你喜欢
疗效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
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分析与报道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69例临床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疗效分析
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以米托蒽醌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脏器毒性和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