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的应用效果探究

2020-09-10 06:53王美仙
康颐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推拿中医

王美仙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100 例发生黄疸的新生儿 , 随机分为推拿组与对照组 , 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 , 推拿组则采取常规方法+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及治疗后第 1、2、3、4 天排便次数。结果:推拿组新生儿黄疸控制总有效率为 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 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 , 且推拿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 (4.56±1.2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72±1.52)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推拿组新生儿治疗后第 1、2、3、4 天排便次数分别为 (1.78±0.43)、(4.21±0.24)、(4.45±1.11)、(4.89±1.55) 次 , 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1±0.11)、(3.11±0.21)、(3.42±0.56)、(3.81±1.01) 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排便 , 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及体征。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医;推拿;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健康不断得到重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和高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可自行消失,后者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治疗。早期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胎儿粪便排出,减少肝脏和肠道循环,促使黄染消失[1],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目前,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积累了临床经验,其中,推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療的100例发生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100例发生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中,男31例,女19例;胎龄36~40周,平均胎龄(38.71±1.21)周;出生体重2521~4001g,平均出生体重(3123.21±300.21)g;出生1min的Apgar评分8~10分,平均出生1min的Apgar评分(9.22±0.31)分。推拿组新生儿中男32例,女18例;胎龄36~40周,平均胎龄(38.56±1.27)周;出生体重2525~4010g,平均出生体重(3123.11±300.88)g;出生1分钟Apgar评分8.0~9.7分,平均出生1min的Apgar评分(9.22±0.33)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在新生儿出生24h后实施全身抚触,15min/次,1次/d,一般在沐浴后或哺乳后1h进行。治疗时间为5d。

1.2.2推拿组

采取常规方法+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新生儿出生24h后实施抚触及推拿,抚触为15min/次,1次/d;新生儿推拿取仰卧位,补脾经(拇指屈曲,循着拇指桡侧边缘从指尖往指根方向直推)300次,清大肠(沿着食指桡侧边缘从指根往指尖方向直推)200次,清肝经(沿着食指末端螺纹面往指尖方向直推)200次,摩腹(用治疗巾或护脐贴保护新生儿脐部,以肚脐为中心,避开肚脐,顺时针摩擦腹部皮肤)5min。治疗时间为5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控制效果、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及治疗后第1、2、3、4天排便次数。黄疸控制效果判定标准:显效:经皮胆红素水平5d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5d内经皮胆红素水平、症状体征等改善>50%;无效:未达到显效及有效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控制效果比较

推拿组新生儿黄疸控制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推拿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4.56±1.2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2±1.52)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第1、2、3、4天排便次数比较

推拿组新生儿治疗后第1、2、3、4天排便次数分别为(1.78±0.43)、(4.21±0.24)、(4.45±1.11)、(4.89±1.55)次,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1±0.11)、(3.11±0.21)、(3.42±0.56)、(3.81±1.01)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通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造成永久性系统损害,甚至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干预是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关键。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胎黄”类[3,4],其与肝、胆有关,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小儿推拿按摩手法能清脾、平肝、清胃、健脾、帮助全身运化,达到清热利湿等作用,其治疗手法简单,可通过推拿而刺激小儿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平衡阴阳,调节内脏,疏通经络,补气活血,有效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改善机体免疫力和内脏功能目的[5,6]。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推拿组则采取常规方法+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结果显示,推拿组新生儿黄疸控制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推拿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4.56±1.2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2±1.52)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新生儿治疗后第1、2、3、4天排便次数分别为(1.78±0.43)、(4.21±0.24)、(4.45±1.11)、(4.89±1.55)次,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1±0.11)、(3.11±0.21)、(3.42±0.56)、(3.81±1.01)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排便,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及体征。

参考文献:

[1]陈亚清,江芰荷,傅飞燕.穴位推拿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效果临床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6):507-508.

[2]温建华,李建平.退黄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2):35-36,58.

[3]王建军.推拿治疗新生儿黄疸41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2):62-63.

[4]胡鸾,王春林,张吉,等.小儿推拿四法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1):67-68.

[5]刘小莉,文花,刘玲.枯草杆菌肠球菌联合小儿推拿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贵州医药,2017,41(1):61-63.

[6]王利芳,刘邦琴.中医捏脊疗法结合腹部推拿对新生儿病理黄疸预后的影响.四川中医,2015,33(9):176-178.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推拿中医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