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钱琨
客联 2020年7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钱琨

【摘 要】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但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同等重要。两者在市场程度、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应彼此依托、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发展关系。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一、引言

工业是国家强盛的根基,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引擎。安徽省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安徽工业经济发展。经过几代人奋斗,安徽逐步实现从落后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无论对于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面对资源有限,两者走独立发展的模式显然效率不高,放弃一方而单独发展另一产业更是代价巨大。安徽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传统优势产业的调整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安徽省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安徽省拥有优越地理区位和稳固工业基础。其中,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60%以上,包含以冶金、建材、化工、纺织、食品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性产业。这些传统优势产业为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耗能企业所占比重大,高强度开发生产造成资源紧张甚至枯竭;二是产品缺乏竞争力,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较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三是区域产业链尚未补齐,布局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发挥外部经济性。随着传统产业红利期冷却,未来资源、技术、资本、人才等出现紧缺,难以继续保持发展态势。因此,为在与其他省同行业的比较中具有更强竞争力,把握升级机会是安徽传统产业的唯一出路。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作为未来发展导向,紧紧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五大制造”方向,积极培育发展具有高成长性、代表未来产业方向、需重点突破的高端制造业。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安徽省作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制定《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集聚,立足目前市场前景、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确立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绿色低碳、信息经济五大产业。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目标,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为将安徽省建成制造业强省提供有利支撑。

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其形成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企业转型;二是新进企业利用新兴技术实现了产业化。虽然新兴企业会成长为主导产业,但目前资源额度和空间相对有限,仍需要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经济支撑和驱动力量。协同理论是研究不同事物之间协同关系或者协同机理的新兴理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从协同理论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具有理论意义。

如今宏观环境正处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平行发展”阶段。安徽省传统产业发展阶段完善性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萌芽期。面对环境不确定性和市場激烈竞争,企业间在加强竞争的时更多地开始关注合作,甚至向联盟进行转变。协同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二)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1.产品方面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效率,要从产品方面着手。消费趋势升级的形势下,产品更新换代速在不断提升。基于省内资源禀赋,产品需要向高端制造领域靠拢。传统优势产业可以通过产品升级,或者与新兴产业合作形成产品融合,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标准生产、智能信息等方面进行提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技术方面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科学技术一直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也是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的黏合剂,对于两者均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是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和变革,新兴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二是通过科学规划、沟通合作和奖惩激励等方式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治理能力。

3.布局方面

产业布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有效发挥地方优势,加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无论是从空间产业布局还是产业链的完善,着重点是建设产业协同的生态系统。企业、政府和平台可以从投资促进、信息安全、标准制定、数据共享、运行监管等多角度切入,完善产业环境,引领产业生态方面的转型布局。

四、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一)制定科学发展计划

经过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根据本地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发展阶段面临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包括设定短、中、长期发展的多阶段目标。实现合理集中布局,有效优化产业间的空间区位,保证协同聚集的合理性。布局产业集聚区和制定产业政策时,考虑产业基础、创新环境、产业优势特征等要素,以合理的方式调整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矛盾。此外,加强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沟通整合协调发展所需的各类项目资源、招商资源、市场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

(二)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创新。运用现代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能力。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精准制造、敏捷制造和柔性制造。使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按照研发、孵化、培育、后备、认定成长路径,培育一批有潜力、有技术、有市场、有路径的小微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坚持优环境、搭平台、重帮扶、助融资,帮助“创新幼苗”企业快速壮大。

(三)搭建人才培育机制

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都是非常迫切的。两种产业形态可以通过行业协调,加强对于设备、技术、管理,甚至是人员的互补耦合。人才培育需要外部引进和自主培育等模式,如依托地方高校智力资源和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企业和高校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企业家战略视野和管理创新能力。

(四)健全协同保障措施

加大技改、科技、人才等专项资金投入,有效发挥资金杠杆作用,使得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成长。政府侧重引导和协调,对于土地、资金、税收等环境做好相应保障和政策倾斜。在协同发展层面,构建相适应的配套产业,完善现代服务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建设,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仓储、物流和配送体系,使其能够有效地承载起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惠琴.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0(10):26-28.

[2]周镭,陈振,王进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评价及影响因素[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9,33(03):351-357.

[3]唐海峰,宋歌.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8,18(11):4-8.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