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村的“羌风楚韵”

2020-09-10 07:22鄢然
音乐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山歌

鄢然

在秋雨蒙蒙中到达隐藏在群山林海中的复兴村时,一亮眼球的,除却村口摇曳在青山漫翠中红叶似火的枫树和用粉色、白色花朵点缀着远山若黛背景中灿烂怒放的芙蓉树,还有那岚烟缥缈的山峦和散落在氤氲雨雾中的农舍。眼前这座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别致得让我惊讶。

这座在洪雅瓦屋山中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青羌古寨,有着被山影叠重与云霭弥漫泼墨出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画面,亦有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美食。美景与美食,是复兴村吸引四面八方来客的招牌。让人在舌尖上留香回味的羌式菜肴,均来自大自然馈赠给青羌人的天然食材。那汤汁鲜美的山竹笋、野椿芽炒竹林鸡鸡蛋、山间清泉点制的青豆花,还有用五谷杂粮饲养的土猪肉,都会令食客感受到截然不同于城市餐桌上的味道,让我们的唇齿与味蕾流连于青羌人的手艺和山野间的有机食材。

如果说美景美食是上苍对青羌人的一种物质恩赐,那么,青羌的山歌,则是青羌人在多灾多难的历史和酸甜苦辣的生活中磨炼出的一种精神享受了。

哭腔,是青羌山歌的特色,它那高亢苍凉的旋律是荡漾在川西平原上极其稀有的一种抒情,迥然异于四川境内山民们那些热辣奔放的歌吟,有着瞎子阿炳的二胡所流淌出的那种摄人心魄的凄美。我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毛清全家那古旧的农舍屋檐下,围着冒出缕缕青烟的火盆,听他唱响青羌人的哭腔。歌词中“清早起来雾沉沉,錯把树桩当成人。抱到树桩亲个嘴,碰烂嘴皮好笑人”分明有着一种自嘲的诙谐;还有“太阳落山又落西,捡个石头打竹鸡。一群竹鸡都打散,哥在东来妹在西”“大河涨水淹半岩,半岩下面钓鱼台,大鱼小鱼钓得住,十八妹妹钓不来”,以及“笋子上林节节稀,一刀砍回编簸箕。编块簸箕沥多少米,娶个老婆生男又生女”,都在诉说着青羌男子直击人心却又无可奈何的相思之情。尤其当毛清全乘兴为我们穿上了青羌人的黑长袍,系上了青羌男人的黑头帕,还点燃了长竹烟杆时,在他情深意切的吟唱中,我的思绪被老人的哭腔牵拽着,穿过房檐,随着飘升的烟雾飞向细雨纷扬的群山,与山峦中亘古而生的云岚相拥,在时空的穿越中沉入“羌风楚韵”的遗音中。

我对复兴村上千年历史的认识,就这样从青羌山歌的哭腔中开始了,后来从毛清全口中和有关史料中得知,青羌是羌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衣着以黑色为主。过去,这些生活在青衣江流域、高山丛林间的青羌人,以麻布包腿、棕叶裹脚,穿的是毛窝子草鞋,这是如今在复兴村的民俗博物馆中还能看得见的“羌风”。而复兴村的年轻人,衣着早已汉化,因此我们在复兴村看到的年轻人的装扮,与城里人其实没啥两样。而复兴村这个名字,源于一段令人伤痛的传说:秦灭楚后,秦始皇将楚国严王的族人强行迁徙到当时属于蛮荒之地的西蜀瓦屋山区。楚人被押送到这个于他们而言绝对是荒芜偏远的山地后,难忘重振家国的大业,于是将他们的流放之地取名“复兴村”,将沿着村落流过的一条河称为王河,以纪念故去的严王。但最后,复兴的梦想只能遗留在岁月的印痕中,唯有在骨子里保存楚人的遗韵了。严王族人的后人在与青羌人在漫长的混居相融中共同定格了如今“羌风楚韵”的习俗。

“羌风楚韵”包含着青羌人的风土习俗与楚人的文化遗存,由此共筑了今日让外来者称奇的复兴村人文景观,包括他们的山歌。

青羌哭腔,是有着别离家园之愁的青羌人和亡国流离之痛的楚国人面对无常命运唱响的歌谣,歌声里带有一种让人伤感的哭声,哭声里虽然表现着楚人失去故土的悲怆,却也杂糅着羌人天性中的坚韧与达观,形成了今天我们听到的苍凉高亢的山歌。而在那些诉说着家国情怀与男欢女爱的相思中,才会有虽然青涩伤情却不失诙谐乐观的歌词表达。

在复兴村村委会的一间房子里,我和同行的音乐家聆听了村子里几位青羌山歌达人的演唱和耍锣鼓表演,其中除了毛清全,还有被列为市级非遗传承人的张富军、张春树、王成华。在这里,我对青羌山歌几种不同的旋律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说哭腔是青羌山歌的底色,就像青翠的山林一样彰显着复兴村最初给人留下的浓墨重彩,那么青羌山歌中的喜调和耍锣鼓则是秋季里瓦屋山的彩林了。

耍锣鼓,也被人们称为“复兴响器”,由鼓、锣、钵和铙组成,其敲打方式有些特别。虽然没有乐谱,但在口口相传、手手相承的续承中,还是保留了它不同于他方的曲调,以过门调的《帽子》开头,不同的曲牌结束时都由过门调开场,如此循环,《帽子》的曲调始终贯穿整个打击乐的表演中。除了纯粹的响器表演,响器还可以配合青羌人的山歌敲打出不同的节拍。响器的乐曲,有村民们所言的“喜曲”“丧曲”之分,即红白喜事的不同门类。“喜曲”没有禁忌,可以随时演奏,“丧曲”唯有办丧事时演奏。据介绍,这些复兴响器是流离失所的楚人来到这块“复兴之地”后发明的,敲打出的曲调与楚人、青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位传承人向我们表演了《白鱼子上滩》和《猪哒嘴》的曲牌,复兴村年轻的村支书尹成静在一旁解释说,耍锣鼓的曲调,都是源自当地动物和大自然发出的本色声音,如前者的曲调是摹仿鱼儿在水中听到人们敲出“铛嗤、喽嗤”的声响后,鱼尾使劲晃动到其游上河滩的声响过程;后者则是仿效饲养的家猪在猪槽进食时发出的咕咚之声。复兴响器这一源自天地间的曲调,因其珍贵已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复兴响器的演奏虽然没有乐谱,但无论是响器曲牌还是青羌山歌的歌词,都在复兴村的民俗博物馆中存列着村人整理出来的手抄本。青羌山歌自然也是取材于村民的生活素材,如《十月子漂》中的“正月子漂是新年,奉劝郎君不赌钱。十个赌钱九个输,哪个赌钱不输钱……六月子漂热难当,汗水出来污衣裳。别人污了有人洗,我们污了自己浆……十月子漂小阳春,北京部队来招兵。四面八方都招过,单单招到我郎君。”从劝戒赌博到期望丈夫当兵为国家出力、为家庭争光,形象地反映了复兴村妇女的心声。显然,这是新时代复兴村民的声音,与《送财歌》中的“月儿弯弯照楼台,小小花灯送财来。一送财来人愉快,骑着骏马跑长街;二送鹦哥在门外,常年招呼有客来;三送老人当太太,堂前儿孙好文才;四送造林青山在,摇钱树儿遍地栽;五送英雄来比赛,劳模大会北京开……”都表达着复兴村人山歌内容的变化。

复兴村人的青羌山歌,还有报门歌、上梁歌、打笋歌、望夫歌、插秧歌等与农事、人生有关的歌词,如今收集到的不同门类的歌词已达300多首。其演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单人唱,也有男女对唱和众人合唱。年轻的美女书记尹成静就与村里的山歌达人张富军为我们演唱了青羌山歌中的“喜曲”。“喜曲”的旋律粗犷欢快,它的歌词像哭腔中的歌词一样,有着“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然而,更让我吃惊的是,这些最初反映羌人楚人心绪和生产生活状况的俚曲,已经在时代的变迁中注入了他们的新情愫。过去单纯的衣食住行、男欢女爱、悲欢离合里装进了时代变迁后新生活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正能量。

时代的进步已让复兴村民从生产生活到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羌风楚韵”遗音的青羌山歌,自然会汲取新生活的养分来扩充。这种变化在这些俚曲内容的月异日新和山歌变迁中体现。

今天,复兴村民的衣食住行与时代紧密相连。那种青衣长袍和青色头帕的穿戴,我们只能在像毛清全这样的山歌守护者和年长者中见到了。虽然,复兴村民中的年轻人如今不再穿着这种青羌人的服饰,但“羌风楚韵”的文化底蕴已经镌刻在年轻人的心扉。山歌的守护者,又何止我们眼前的这几个非遗传承人。

复兴村人知道,除了大自然赋予的山川美景,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青羌山歌和“羌风楚韵”的文化特色,是吸引山外来客的资本。因此,复兴村人对村支书的一个苛刻要求,是必须会耍锣鼓或唱青羌山歌,这已成为复兴村村支书选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向我们讲解青羌山歌内容和复兴响器曲牌的美女书记,在后来她和村里年轻人正在排练的一个羌族舞蹈中,其所表现出的能歌善舞的才干也就有了解释。

复兴村的美景,让我陶醉不已;复兴村的青羌山歌,让我无比期待复兴村的未来,在山歌的守护者和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者回到复兴村开创“羌风楚韵”的发展道路上,让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猜你喜欢
山歌
我和山歌追着时光奔跑
山歌声声话廉洁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山歌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壮族山歌
国画:唱支山歌
幸福生活感党恩 幸福山歌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刘三姐”山歌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