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的得失与反思

2020-09-10 07:22隆炼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冠肺炎

摘 要:疫情面前,基层党媒不及时发声、不主动引导,就会使谣言等虚假信息有机可乘。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尽快消除了公众心头的疑虑,增强了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底气,也在疫情阻击战中,检验着媒体融合的实效。

关键词:舆论引导;舆情应对;新冠肺炎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33-03

面对突发的疫情,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是我们获得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基层宣传平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担责、迅速行动,肩负起了基层党媒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的责任与使命。

一、疫情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开展情况

自疫情防控宣传启动以来,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决策和部署,充分利用党媒的权威地位和喉舌作用,以融媒体的传播优势,权威发布疫情防控各类信息,在疫情来势汹汹、恐慌情绪弥漫的特殊时期,起到了坚定信心、安定民心的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作用。

(一)主流媒体全天候报道,迅速占领舆论阵地

疫情期间,中心紧紧围绕“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这一主题,充分发挥《丰都报》、丰都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对县域内抗击疫情的一线新闻、感人故事进行了全天候报道。当丰都出现第一例患者,市民普遍担心焦虑之际,中心派出纸媒和电视记者团队,深入县人民医院隔离区实地采访,第一时间刊播出《不要怕,我们每天和你在一起》《幺幺,妈妈去帮你打“怪兽”》等生动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坚定信念,也描述了病人的治疗情况,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态度。此外,近距离的采访,其报道的现场性更能解除市民的担忧,使市民对战“疫”产生信心。当部分市民对物资保障恐慌时,中心又及时采写出《目前,我县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稳定》《我县大型商超“不打烊”》等物资保障稿件,及时疏导了市民担忧物资不足的恐慌。據统计,截至目前,中心共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发稿46篇(条)(其中3条抗疫新闻在中央台播出),在融媒体中心刊发(播)各类稿件1000多篇(条),迅速、准确、有力地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引导声势。

(二)新媒体全景式跟进,迅速响应民众呼声

新媒体表现手段多样,是抢时间的有力法宝。疫情面前,丰都新闻网、丰都手机台、看丰都APP等6个官方新媒体,及时推送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防控决策、部署和政策解读,新媒体的总浏览量达200万人次。制作发布的6个疫情防控宣传微视频,每日浏览量达3万多人次,其中《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隔离病房里的白衣天使》等微视频,点击量分别突破10万人次,反响热烈。除文字、图片、音视频外,中心首次使用电子书、漫画、新闻发布会等新媒体发布手段,使报道呈现出浓厚的网络特色。如中心创作的《一封来自山村守卡人的信》传上网后,人民网、腾讯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迅速转载,创下了单条点击破16万次的纪录。网友读后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赞誉。这封信以文字配合漫画的形式,不仅图解出山村防疫的动人事迹,更使得劝诫信非常生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召唤力。据初步统计,防疫期间,丰都手机台、看丰都APP等平台的粉丝量分别增长了47%和31%;日均点击率和阅读率分别增长了160%、110%,瞬间聚集起了强大的舆论引导合力。

(三)宣传阵地地毯式推送,迅速遏制舆情蔓延

客观来讲,这次疫情战不仅促进了中心在舆情应对方面的自我完善、快速发展,更使“引导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成为了中心的共识。在抗疫报道中,丰都外宣网、丰都手机台等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为网友汇聚了各种信息。如2020年2月6日下午,中心第一时间将县卫计委公布的当日疫情报告放在各类新媒体网站主页和专题主页最显著的位置。当日开始,每天在看丰都APP中绘制县内数据走势图,直观地反映疫情控制情况。1月29日至2月7日,看丰都APP图文直播了2场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针对网友关心的如何防治的问题,中心及时将新冠肺炎防治方法进行了科学归类,分为注意事项、口罩篇、公共场所篇几大类,长期放在看丰都APP专题首页,一方面便于读者查找,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醒网友注意预防的作用。同时,针对县域内出现的疫情传播态势、虚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谣言在网上的传播,引起不少网民误解误读,中心手机报及时准确地推出了《假的!村民强行出村与值岗人员冲突酿悲剧》《湖北产的大米上可能有新型冠状病毒,请别信!》《辟谣!喷洒环保酵素可以杀毒抑菌》《信科学,不信谣》等300余条辟谣稿件,快速遏制了县域内各种谣言蔓延的趋势,有效回应了群众迫切关心的各类问题。

二、疫情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自2020年1月26日起,笔者一直奔赴在抗击疫情宣传报道前线。在至今2个多月的报道中,作为一名基层主流媒体记者,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党媒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快速、准确汇集起的强大宣传力量,也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与存在的不足。此次抗疫宣传中,笔者感触很多,也发现了当下疫情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存在的某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新闻源分流快速、新闻表现失真、专业知识短板等4个方面。

(一)通信手段的丰富多样,使前方记者优势渐失

事件性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当前,通信手段的丰富多样,使得信息传播快速便捷,也使前方记者优势渐失。[2]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笔者深感到了这点。如2020年1月23日凌晨2点,重庆市首件医用防护服在丰都县工业园区上坤医疗器械公司试产成功。作为奔跑在一线的前方记者,笔者一直守着这个信息源。然而,在笔者当日采访完素材、撰稿之际,反映该公司试产成功的信息文章、图片、视频等,已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出现在市县各类宣传平台。瞬间有关“重庆市首件医用防护服生产成功”的各类新闻,在网络上以多种形式出炉,迅速赢得了大量网民关注,这使前方的笔者略感无奈。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新闻采写的物理空间化为零,将前后方的记者编辑基本摆在了等距离的状态,前方记者原有的优势渐失。

(二)新闻事实的快餐化,使新闻表现失真严重

客观讲,疫情的特殊性改变了新闻原有的制作生产流程,使记者获取信息来源、采访手段、采访形式发生了显著改变。在此次战“疫”报道中,笔者很明显地感受到新闻生产流程的快餐化、碎片化、情感化。以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为例,现实报道中的很多新闻稿件是靠电话、视频、社交媒体手段完成的。而要把新冠肺炎作为新闻报道通过这些手段客观、全面地表现出来并非易事。在总结中心稿件时,笔者发现,无论是日报、广播还是电视的稿件,都普遍存在杂乱、没有系统性、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以笔者采写某公司保供物资生产稿件为例,此新闻被市县同行采写过,但都存有致命硬伤。在采访过程中,该公司负责人也表达了对前期媒体报道该公司生产数量、复产时间事实失真的强烈不满。而笔者通过网上查询验证,网上报道该公司生产数量、复产时间数据多样。通过与负责人的交谈和对见网见报稿件的分析,笔者研判出失真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媒体工作者受疫情控制、人身安全、专业防护,特别是交通、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依靠电子通信手段采写的新闻事实表现失真;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公司都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客户端等平台,除了在本单位新媒体上组合发表,还同步将相关内容输送分发到相关新闻平台。而这些素材的采写不具有专业水准,一些媒体工作者没有核实就直接引用,造成了新闻从源头上就开始失真。

(三)过度宣传正能量,缺乏人文关怀

疫情报道宣传中,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和对人的精神关注同样重要。不可否认,这次疫情报道的“手”伸向了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新冠肺炎的每一个角落。但在海量的疫情报道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媒体工作者,随着抗疫宣传的递进,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正能量臆想症”。如一些媒体报道的叙事技巧和关注点出现了跑偏、失焦,推出了《退休环卫工人捐出10万元积蓄,卡里只剩13.78元》《八旬残疾夫妇捐出3年积蓄抗疫》《98岁李阿婆自己缝口罩用却捐钱为别人买》《女护士流产10天坚持上抗疫一线》等极度缺乏人文关怀的新闻。这不仅折射出新闻专业主义素养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也在损耗媒体的公信力,降低民众的信任度,[3]间接使他们被情绪包裹的过度煽情新闻带跑,进而使得新闻事件被无限放大变成谣言。通过总结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的宣传案例,也能发现“正能量臆想症”的存在。由于过度强调宣传正能量,一些记者在采访时,没有关注人民眼中的疫情以及缺口罩少药的现实等,使得部分公众在纷繁无序的信息中张皇失措。事实证明,只有原汁原味的普通人故事,才最能拉近人心之间的距离。

(四)相关知识的欠缺,使得新闻难以兼顾专业性

媒体工作者的知识广泛度和职业素养,对新闻报道内容的专业性、准确性至关重要。知识广泛度、职业素养不高,就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内容出现偏差,甚至与法律相悖。此次新冠肺炎是一件事件性新闻,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宣传报道为例,客观上,大部分媒体工作者不知道疫情的定义,而在报道的过程中,中心也没有对这个问题展开研讨和组织学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将疫情的发布授予了卫生部门,而不是新闻部门。但在宣传报道中,一些记者为了抢夺新闻受众,在不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采写发布新闻,暴露出一些编辑记者法律知识的欠缺。另外,整合后的原电视台、报纸、新闻网站的工作人员,没有完全做到从“相加”到“相融”的快速转变,各忙各家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有影响的新产品、融产品不多。以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宣传报道为例,此次疫情宣传“爆款”作品相對较少,而真正拿得出手的独放异彩的移动端类新媒体作品几乎为零。新媒体发挥不出最大效应,传统的报纸类及电视新闻类作品时效性较差、作用发挥滞后、关注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宣传效果。

三、完善疫情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途径

近些年,经历了甲型H1N1流感、H7N9、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的抗疫宣传,[4]基层党媒逐步积累了重大突发疫情宣传经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仍存在明显的短板与不足。面对这些不足,基层党媒应采取应对措施,提升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一)踏石留印,建设好融媒体中心

从此次疫情报道实践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报道本地疫情防控的举措、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及时通报本地疫情最新数据等方面,起到了“硬核”作用。地方党媒基本上实现了正面信息的有效传播,化解了群众疑虑。但要使党的抗疫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必须发挥出踏石留印的工作精神,在“融”字上狠下功夫。要扎实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产品以及人员、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新闻宣传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终端呈现,使得党的声音一键直抵基层,为报道突发性大事件新闻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二)超前思维,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

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基于新技术、新传播、新形势的全域通讯员网络,构建县域“一盘棋”的大宣传格局体系。从此次疫情宣传报道来看,建立与新闻源的联系,已成为决定传统媒体转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成败的关键。二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跳出县域范围内建融媒的思维,在融媒体建设上,作为中心班子,应超前规划内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外部与商业平台、兄弟媒体联动,地方媒体和中市级媒体平台配合的融媒发展通联体系,从内部真正构建起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宣传报道“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三)抓铁有痕,搭建网络民意表达渠道

县级融媒体中心距离群众最近、最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党的基层宣传喉舌,理应搭建并拓宽民意表达通道,使党和百姓的声音借助融媒体中心的产品,第一时间实现“下情上达”。然而现实中,县级融媒平台由于受专业技术人员、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在搭建民意表达渠道上存在不足,这与全媒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此次疫情期间,交通的限制使得民意表达的物理路径受阻,民众只能借助一些全国性平台反馈民意,这对当地政府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造成了工作上的负担。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跟上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快速搭建并畅通网上表达渠道,使民意汇集在中心统一的平台上,并及时反馈,化解风险于萌芽之际,形成强有力的舆情应对能力。

(四)优化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宣传机制

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交往的频繁,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品种的态势迅猛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特征也发生了新变化,防治形势復杂。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借助此次国家建立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机遇,主动提前谋划建立相应的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专门抓的重大疫情防控宣传机制,要在中心内部认真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计划,组建中心与基层、部门联动的多级重大疫情宣传网络,做到疫情时期的宣传有章可循、脚步不乱,以保证疫情宣传的准确度,扩大宣传效应。

(五)深化改革,激发县级融媒体中心活力

当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多还是依托原有的“一报一台”传统媒介为主体。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机制老、利益深、阻力大等诸多障碍。从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过程来看,当下县级媒体迫切需要解决和注意的是职责不清、重复建设、阵地弱化、创新乏力的问题。要寻求如上问题的解决,唯有改革。融媒体中心除了要严格落实执行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从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改革实效外,还需各地结合实际,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跨界、跨区域等的融合。通过深入细致的改革,打造全媒体的价值链、智慧城市的数据链、跨界融合的产业链、区域融合的合作链,不断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四、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次大考,大考当前当有所深思,方能推动县级党媒宣传进步。笔者以自身在此次抗疫宣传工作中的经历,结合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的疫情防控宣传实例,简略梳理出疫情防控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的得失和反思。也许本文梳理的观点不带有普遍性,也没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但笔者认为至少是客观的,希望能够对提升基层党媒的舆论引导力和舆情应对力有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保卫,叶俊.论复杂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基于天津爆炸事故舆论引导的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6(2):24-28.

[2] 庞继光.自媒体时代公共突发事件大众媒体议程设置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7(1):166-167.

[3] 陈格洲.从汶川大地震谈媒体的人文关怀[J].视听纵横,2008(4):39-40.

[4] 王卓.突发公共事件后续报道的现状与思考[J].新闻世界,2013(10):311-313.

作者简介:隆炼(1985—),男,重庆丰都人,本科,中级记者职称,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