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谣言的形成原因

2020-09-10 07:22周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摘 要:随着当前微博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微博谣言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因此当前有必要针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微博谣言形成原因展开分析,研究特殊时期微博谣言的有效防控策略。本文主要以新冠肺炎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探讨此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微博谣言形成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防控策略,希望能够为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谣言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微博谣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92-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自媒体平台成为了公众意见、情感表达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同时也成为了谣言滋生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较易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并在媒体平台上共享信息、参与讨论、发表评论等。但在此过程中也较易出现一些谣言信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传播,且迅速地蔓延到整个网络社会中,进而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妨碍政府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且在全社会造成恐慌情绪。

一、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谣言形成的原因

对导致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谣言出现并较为广泛传播的要素展开分析,主要包括网民、微博平台、事件、政府4个方面,其中微博用户是微博谣言产生的主体,微博平台是谣言快速传播的载体,公共卫生事件是谣言形成的主要诱因,政府是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谣言监管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

(一)微博用户心理影响

第一,信息发布者别有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微博内产生了较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谣言,甚至在社会中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如“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事件”便是人们断章取义下产生的谣言,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澜。此外,也有一些谣言信息发布者自身欠缺法律法规意识,为了在微博中吸引更多人关注,恶意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并营造真实的氛围,使浏览者相信这些信息。[1]

第二,信息传递者具有从众心理。普通的社会大众大多都拥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容易在社会中表现出人云亦云、追随大流的现象。正是受此心理影响,在面对微博谣言时,出现谣言迅速扩大的现象。例如某微博名人或“大V”,拥有多达几十万、几百万的“粉丝”数量,当其发布或者转发一条不实信息时,都可能造成该信息的迅速传播,使信息在短时间内充斥于人们身边,从而对人们的判断和认识产生误导。[2]

(二)微博信息传输的性质影响

微博传输信息通常表现出较强的碎片化、主观性、爆炸性特点,正是受这些特点影响,微博谣言较容易得到迅速的传播。首先,微博对信息的字数有限制,一般传输信息的字数控制在140字范围内,在简短的描述中难以较为全面详细地概述事件,容易被别人断章取义,形成谣言。其次,微博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特点,微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认识和理解评价事件,而这些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带有微博用户的思想,旁人难以从中判断事件的真假,因此较容易出现微博谣言。最后,微博信息转发传播的便捷性,能够使发布的微博信息在短时间内快速被较多的用户阅读,这也为微博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条件。

(三)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通常公共卫生事件都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此类事件发生之后,产生的影响较大,且与社会公众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广大社会公众渴望知道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得较为突然,是继2003年“非典”之后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尤其在宣布“武汉封城”的消息之后,更是让公众感到人人自危,害怕自身与病毒携带者接触,因此关于新冠肺炎的网络消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彻底爆发以来,社会公众便时刻关注最新的消息。也正是这种高度关注,为一些微博谣言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2020年3月3日晚上至3月4日上午,微博及微信疯传所谓“陈薇院士注射新冠病毒疫苗”的文图,其之所以得到疯狂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较高,但最后其被证实为谣言。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管控微博谣言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上不断加大力度,且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对网络谣言的管控上仍显得较为不足。如近年来虽然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但是在面对具体的网络谣言案例时,警方大多都只采取对造谣者行政拘留或罚款的处理方式,未对相关人员采取更为严重的惩罚,以致对微博谣言传播者造成的威慑不足。

二、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谣言治理措施

(一)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协同配合治理

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微博上不时出现的谣言信息,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微博运营商以及其他一些媒体平台都有一定的责任,需要这些部门或组织协同配合管理,以实现对谣言的共同抵制。首先,在政府内部应针对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合理设置部门间的层级,使各部门的职责有明确分工,安排专门的人员防控网络谣言,提升政府部门网络谣言防控效率。其次,政府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网络媒体等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消息公开透明,及时解决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過社会组织、网络媒体快速传播,以实现对社会公众的正向引导,抑制微博谣言的散播。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政府部门联合国内的知名网站、APP,及时发布每日疫情感染人数、疫情感染者相关信息,通过此不仅有助于社会公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且能够使社会公众对微博谣言产生抵制。最后,加强各方的协同治理。为有效控制谣言信息的传播,各方应加强对谣言的管控,尽可能早地发现谣言,并在发布平台、转载平台上清理、澄清谣言,及时控制微博谣言信息的传播。

(二)微博用户、微博运营商、政务微博协同治理

首先,作为新时期的网民,微博用户自身应具有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不主动传播和发布一些没有得到证实的微博信息。同时,政府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使新时期网民在互联网环境中也能够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从而在根源和传播途径上控制微博谣言。其次,微博运营商应加强微博信息的监管,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应当加强信息监管、举报信息处理等,及时删除恶意散播谣言的微博信息,在严重时可对相关账号做出封禁处理。同时对人们举报的一些谣言信息,应及时处理。最后,应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利用政务微博针对微博中的一些谣言等及时澄清,妥善回应公众心中存在的一些疑问,对公众思想行为形成正向引导,同时这也是政府部门加强与公众沟通交流的一种有效渠道。

(三)切实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

传统媒体有更高的公信力,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是许多年龄较大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新媒体的受众基数相对更大,且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在微博谣言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二者的积极作用,不局限于在微博上正向引导和发布真实可靠信息,也通过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发布信息,使每位公众都能够获取到真实的信息,谣言信息自然不攻而破。此外,在治理微博谣言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对各类微博谣言危害性的评价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对造成严重危害的谣言信息,可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刑事处罚,以此来达到威慑效果。

三、结语

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谣言有较大的危害性,对之进行妥善监管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前应基于微博谣言的主要形成原因,从相关影响因素着手,制定完善的监管治理措施,以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玉镇,孙超群.公共危机事件后的社会信任修复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20(06):33-42.

[2] 仝冉冉.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研究的文献综述[J].传媒论坛,2019,2(20):159-160.

作者简介:周佳(1984—),女,湖南人,本科,记者(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媒。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分析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近年全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告及分析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心理干预对传染病院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
基层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建设探讨
从辅导员角度谈高校校园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
试论新闻记者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正能量的传播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