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短视频“单打独斗”的症结与对策

2020-09-10 07:22尹安学夏清泉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统媒体

尹安学 夏清泉

摘 要:传统媒体在深入推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短视频的发展,以期提高舆论力、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存在比较明显的“单打独斗”的情况:推动短视频创作的恒心不足;制作欠缺精细化,品牌意识不强;跨媒体合作难有进展;缺乏议价话语权。究其原因,有内外多种因素交织,在部门间、内部各平台间、各媒体交流中都存在亟须解决的“鸿沟”。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的当务之急是整合媒体资源,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整合发展;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116-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的资助成果,项目编号:GD13CXW02

在经历了“草莽式”成长与飞速发展后,短视频的广泛使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一开始就以搞笑、消遣娱乐为噱头的短视频,雖然在网络空间净化治理中得到了改进,但娱乐搞笑仍是短视频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不乏低俗甚至色情内容;另一方面,在新媒体领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要在短视频发展中更有作为,社会各界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如何推进考验传统媒体融合的成色,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体如何优势互补的问题亟须解决。

优秀的新闻短视频兼具新闻性与必要的剪辑、编排技巧,传统报纸、电视若能打通壁垒、深度合作,权威新闻资讯占领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力度必将大大增加。

一、传统媒体发展短视频内忧外患、势单力薄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短视频的出现也使得新闻报道方式有了更多可能,并给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益处。”[1]从新闻网站起步,到微博、微信、客户端,再到近两年向微视频发展,传统媒体不断适应信息传播从纯文字到文字、图片、音视频综合传播的变化,不断适应从单向投放到社群传播的演变。

当前,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发展迅猛。清博大数据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抖音短视频所有账号中,综合排名前30位的账号里,有12个传统媒体账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媒体账号只有5个,其他7个账号都是地方媒体,如综合排名第一、拥有1343万“粉丝”的新闻快车是山西晋城《太行日报》开设的。[2]这从侧面说明,区域性传统媒体也可以在短视频领域奋发有为,一跃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

拥有大量原创内容创作者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传播严格遵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的今天,越来越具有内容竞争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聚合,所以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发展存在以下明显缺陷:

(一)短视频发布无规律,缺乏战略规划

很多传统媒体仓促上阵、推进短视频业务,存在“总编辑热,记者冷”“新媒体部门热,采编部门冷”等问题,报纸记者不会拍摄、不善于拍摄、不愿拍摄的问题突出,电视台记者擅长做大新闻、大专题,看不上几十秒的短视频,不屑于制作短视频,导致传统媒体短视频素材数量得不到保障,一些媒体仅在发生热点事件时才推送短视频,不能持续推出,提供不了持久的阅读体验,用户体验差。与内容分发平台一日动辄几千条视频相比,单个传统媒体的短视频账号显得“微不足道”。为了增加数量,一些传统媒体的短视频大量引用网传内容,存在失实、侵权等风险。

(二)品牌意识薄弱,内容粗糙

短视频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周密的策划和精品内容的打造,需要整合多种资源来发挥合力。很多媒体人错误地认为短视频门槛低,记者拿个普通智能手机就能实现从普通记者到全能记者的转变,一些记者缺乏基本的视频拍摄培训,拍摄的画面粗糙,后方制作团队放松要求,影响整体观感。同时,除《新京报》的“我们视频”等视频开头有LOGO展示外,目前国内很多传统媒体的短视频品牌意识不强。

(三)跨媒体合作难有进展

同一个省市、同级媒体里既有纸媒也有广播电视,纸媒擅长在标题、字句上精挑细琢,电视台精于画面、声乐的巧妙搭配,两种媒体若能共用资源,就能各取所长,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更有作为。比如对省委全会、省领导调研等政务的报道,党报的新媒体报道没有电视台播出的视频(更不用说二次剪辑传播),电视台的新媒体没有党报的详细文字报道。这种格局难以满足网友对多种信息的需求,不利于更广泛地传播党的声音。区域内主管部门相同媒体也难以融合,足见融合之难,更别说跨地域进行资讯内容整合。

(四)缺乏议价话语权,沦为内容提供商

以是否以内容制作为主导,可将短视频企业分为分发平台型、内容主导型:分发平台型包括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今日头条、秒拍、美拍、快手、小咖秀等,而内容主导型包括二更这样的平台型和其他媒体型等。[3]《人民日报》等媒体已经有意识地在自有网站、APP上重点推送新闻短视频,培养阅读习惯,但由于各媒体均“自立门户”,所以无法与分发平台抗衡。以《浙江日报》的浙视频为例,浙视频在其自有媒体渠道的播放量占到30%,其余70%点击量全部来自腾讯视频、秒拍以及微博转发。[4]传统媒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短视频,基本上是给商业分发平台“打工”,收取微乎其微的流量分成,缺乏起码的议价能力。

二、传统媒体“单打独斗”的主要表现形式

传统媒体在推进新闻短视频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和发展难题,有各种原因,与传统媒体“单打独斗”密不可分,更大力度的媒体融合任重道远。

(一)媒体内部新媒体人“单打独斗”

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巨大投入、互联网企业的高薪酬吸引,传统媒体难以研发出互联网新产品新技术,也难以吸引优秀新媒体人才。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找不到盈利模式,缺乏原生动力。一些媒体最关心的仍然是要闻版面的安排、新闻联播类节目的采编。新闻短视频的发展需要多部门多领域采编工作者的支持,如果短视频部门难以调动更多人参与,制作出来的短视频就会十分有限,好不容易“催”来的短视频却难以满足刊播需要。凡此种种,导致媒体内部新媒体工作者“曲高和寡”,短视频工作难以开展。

(二)媒体内部各部门“单打独斗”

一些媒体急于在新媒体领域有所作为,发动所有部门全员投入新媒体,由于缺乏统筹协调,百花齐放变成相互竞争、各自为政,本来就缺乏新媒体人才的传统媒体里,新媒体人才被“稀释”,虽然偶尔有“爆款”产品出现,但与巨大的投入相比,显得得不偿失。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广东某媒体各部门开设账号超过了100个,分流了媒体主号的“粉丝”,削减了在新媒体领域的整体影响力。

(三)媒体内部各平台“单打独斗”

“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会造成重点和难点不分,看似热闹的多媒体,其实每个传播效果和传播力度均不够,最终难以形成较强的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很多媒体除了拥有新闻网站和多个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拥有新闻客户端,各平台、新媒体账号往往分属不同的部门,特別是省级以上媒体的新媒体账号、平台较多(有的传媒集团APP一度超10个),不断增设新媒体部门以加强管理。各平台信息不共享,多部门、多平台重复采访并不鲜见,增加了短视频制作成本,稀释了流量。由于各平台人力调配不一,多平台即使共享视频资源,也存在更新时间前后不一、内容南辕北辙等问题,影响阅读体验。

(四)同主管部门媒体“单打独斗”

相对于内容分发平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产品由于各自为政、势单力薄,形成不了合力,既难以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也保障不了自身权益,需要媒体跨地域跨行业整合交流,最起码同属一个主管部门的同城媒体,应该在内容上实现优势互补。电视台的优质拍摄设备,是短视频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传统媒体短视频整合发展的路径

专业新闻短视频的策划、组织、执行、编辑等方面,都要投入更多的建设成本,特别是对纸媒来讲,制作视频是一项强度很高的技术活,只有善于整合资源,才能促进短视频影响力提升。

(一)内部强化移动优先发展,加强移动端资源整合

在绩效考核中,要更加充分地调动采编工作者制作新闻短视频的积极性。短视频与传统媒体内容在运营方式、播出方式、产出形式等方面全然不同,传统媒体机构必须从组织架构、思维模式更新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顺应短视频的发展。比如《新京报》等媒体取消新媒体部,以此强调媒体各部门均为新媒体部门,这种做法就值得借鉴,与此同时应该更加强调对自身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扶持,强化参编人员的视频意识。一个媒体的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应该只有一个,各平台的新媒体账号应该整合,集中力量办好媒体主号,重要短视频等内容首先在主号上推送。

(二)外部强化跨区域强强联手,加大融合力度

报纸与电视发展新闻短视频各有优劣,应该整合资源对外传播,可考虑3种形式:一是同部门管理的报纸、广播电视采编部门合并,新闻资源彻底整合,实现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完全整合。同一件事情、同一条新闻短视频,可能视频来自电视台,图片与文字来自报社,这种整合实现了内容的垄断性,能实现短视频内容的更大价值变现。二是注资成立新媒体公司,共享报纸、电视台短视频发展资源,按照约定比例享受分成或者按比例支付使用费用。三是电视台实时提供视频资源,供其他传统媒体使用,按件收取使用费用。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能使网友阅读的新闻资讯更加完整丰富。

(三)媒体间联合自建传播平台,提升短视频议价能力

短视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但人们观看短视频的渠道不是传统媒体,而是抖音、快手等内容分发平台,传统媒体虽然生产了大量短视频,但基本上只是分发平台的“打工仔”。发展新媒体受制于人的问题,需要传统媒体齐心协力解决,可尝试区域内整合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视频账号,形成传播强音,这可以强化区域“门户”概念,增强用户黏性,也能对外提升竞争能力与议价能力。

四、结语

经过早期粗放式发展后,短视频的管理必将不断完善,读者的品位也将不断提高,通过视频获得信息、资讯将成为更多人的习惯。传统媒体必须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理顺各种关系,全力打通各环节,促进短视频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同时应该推进跨区域、跨行业媒体合作,特别是同城报纸、电视的深度融合,互相借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露锋.短视频作为新闻传播新方式的发展前景[J].新闻知识,2016(07):40.

[2] 清博.抖音号2020年2月榜单[DB/OL].清博大数据官网,http://www.gsdata.cn/rank/douyin?post_time=20200201_ 20200229&type=month,2020-03-16.

[3] 郭全中.风口下的短视频行业研究[J].传媒评论,2016(10):24.

[4] 陈波,张雷.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浙视频为例[J].电视研究,2017(10):23.

作者简介:尹安学(1977—),男,湖北竹溪人,研究生,硕士,高级记者职称,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网络安全。

夏清泉(1976—),男,湖南武冈人,研究生,硕士,副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副院长,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传统媒体仍是一座富矿(焦点话题)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