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环境下反转新闻探析

2020-09-10 16:23孙晓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网络传播措施

摘 要:网络传播时代下,反转新闻成为新兴的网络传播现象,对新闻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和形成原因,并从当事人、受众、媒体、政府等角度探究规避措施,以期有助于推动我国新闻业进步,形成良好的网络传播生态。

关键词:网络传播;反转新闻;传播路径;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143-01

反转新闻是指紧跟社会关注前沿的新闻一面世,舆论立刻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新闻背后的真相全方位地展现在公众眼前,新公布的情节证实先前内容与事实全貌不符,随着新闻剧情的逆转,舆论也会随之情绪化地发生突变,站在了之前的舆论的绝对对立面。[1]

一、网络传播环境下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

本文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入手,总结出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事件爆发——微信/微博发布——引发舆论——微博“大V”转发,微信自媒体公众号议论热点——舆论引爆——媒体跟进报道,微博发布——舆论开始反转——媒体深入报道,官方发表声明——舆论完全反转——舆论平息。

在舆论引发阶段,社交媒体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真相”,运用恶俗的标题、标签化的内容来吸引眼球。“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因部分主流媒体、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发表意见而在短时间内聚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纷纷揭露事故原因在于女轿车司机逆行,引发舆论。

在舆论引爆阶段,自媒体发文蹭热度,微博“大V”转发评论,“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很快登上热搜。而受众缺乏信息判断能力,一窝蜂地对轿车司机施行网络暴力,并由此调侃女司机群体,舆情到达高潮。

在舆论反转阶段,政府、传统媒体是击败谣言防线的最强大的力量。传统媒体作为民众最信任的信息发布主体,积极收集新闻线索,调查事实缘由,并揭示真相。“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在重庆警方微博通报和调查部门公布调查结果后发生舆论反转。

在舆论理性阶段,在新闻事件获得公正处理后,舆论趋向理性。舆论的重点往往从该新闻事件上升至此类新闻事件,开始关注背后深刻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之前热议的案例迅速冷却,舆论平息。“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在证据曝光后,公众转为关注乘客与公交司机的交往问题。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反转新闻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探究:后真相时代下“情绪为王”是反转新闻的温床

后真相时代,情绪传播大于事实传播,非真实的新闻报道裹挟了用户情绪,更容易造成反轉新闻的发生。一旦敏感话题有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苗头,舆论便在情绪的渲染下,借助网络机制迅速放大甚至妖魔化。一些所谓的“偏见”激发网民内心深处感性的因子,缺乏客观的厌恶与憎恨心理在社会中激荡。不关注事实的发展,肆意宣扬情绪,只会导致真相越来越远。

(二)技术探究: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反转新闻的支撑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采用4K超高清的视频技术,信息的传播速度飞跃提升。尽管5G+4K技术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这一技术的出现预示新闻核实调查的时间急剧缩短,信息碎片化导致信息茧房,反转新闻频发。

(三)政府探究:社会转型期的信息不畅是反转新闻的催化剂

如今政府公共信息发布迟缓,流通不畅,面对突发性事件缺乏权威信息,政府工作的不透明导致社会各界人士肆意猜测,舆论杂乱无章,成为反转新闻频发的催化剂。同时,我国公众参与政治的途径仍有待扩充,象征意义上的参与导致公众只能转而寻求其他渠道传递意见和呼声,这就给了别有用心者散布谣言的机会。

(四)媒体探究:媒体流量至上缺乏核实是反转新闻的沃土

网络传播时代,自媒体数量激增,具有开放性特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已然演变为公众获取生产生活所需新闻的主要渠道。自媒体通过开通流量主、内容打赏模式、广告与软文推广等模式获得利润,追求更多受众是其运营目标。盲目追求新闻时效性,缺乏对新闻的深度调查,新闻媒体信奉眼球经济的准则为反转新闻的诞生提供了沃土。[2]

传统媒体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眺望者的职能被日益淡化。媒体为抢占受众的第一视野,与新闻专业主义背道而驰,最终导致反转新闻层出不穷,社会舆论浮躁不堪。

(五)受众探究:刻板印象下的话语权泛化是反转新闻的孵化器

自媒体草根性、开放性的特点使每个人都可以针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但不少用户文化水平较低,面对不良媒体的错误言论缺乏理性思考。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导致用户自由发表情绪化甚至违法的言论,而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话语权泛化最终使网络空间的失真。

刻板印象在受众心中根深蒂固,在面对残疾人、下岗工人、学生儿童等弱势群体时,强大的话语权使他们不顾事实真相,盲目为贴标签的弱势群体发声,从而使新闻无数次地反转,舆论也随之翻天覆地。

三、网络传播环境下反转新闻的规避措施

(一)当事人勇于发声,提升话语权

当事人在新闻中处于弱势地位,常在网络舆论的攻击谩骂面前失声,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反转新闻止于自身,当事人要努力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勇于发声、善于发声。在遇到无良媒体及无脑网友的攻击时,要立刻向相关媒体求助,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把谣言扼杀在摇篮中。

(二)公众提升素养,牢记理性准则

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理性发声,网络“大V”慎重发声。网络传播时代的“意见领袖”的粉丝量创新高,不仅包括以往现实生活中人际传播的群体,更包括网络中跨阶层、跨年龄的群体。因而“意见领袖”更要肩负巨大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引导舆论。

公众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新闻真相尚未明晰时,不要被情绪裹挟而胡乱使用网络用语。公众要摒弃刻板印象,贴标签的行为往往易沉浸于情感的宣泄而导致网络舆论一边倒,成为反转新闻的助推者。因此,公众要努力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在真假难辨的信息面前坚持客观判断,不对陌生新闻轻易下定论。

(三)媒体加强管理,恪守把关人职责

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加强对新闻的鉴别与核实,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媒体要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严格核实新闻内容,确保新闻报道各个环节的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不要一味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而掺杂个人情感导致新闻失实。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媒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优化内部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用人制度。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记者作出政策傾斜,提高工资或者授予荣誉;对于急功近利,搞有偿新闻而酿成新闻闹剧的记者加大惩罚力度,降职或者辞退。通过完善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媒体的公信力,扩大社会影响。

(四)政府信息透明,引导与监督并行

政府应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整体网民的59.6%。[3]伴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发展,各级政府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及时通报新闻案件,发布官方消息,解答公众困惑,从源头杜绝反转新闻的消极影响。

政府应该建立一套以政府与主导、以法律与准则、以行业内部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保证舆论空间风清气正。对于肆意传播谣言致使社会舆论混乱的违法乱纪者,根据相关法律严惩不贷,让法律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实于中央和地方。

四、结语

面对网络传播环境下错综复杂、激烈冲突的反转新闻事件,必须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警惕反转新闻披着“真实性的外衣”而肆意传播。只有积极推动当事人、受众、媒体、政府多方主体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避免反转新闻的负面效应,通过客观、公正的专业报道重塑新闻业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聂妍.从反转新闻看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真实性——以“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J].新闻传播,2017(12):57.

[2] 冉锟.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动因与反思[J].新媒体研究,2018(04):58.

[3]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2019-08-30.

作者简介:孙晓敏(1996—),女,山西太原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网络传播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