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现状、问题及路径

2020-09-10 07:22韩建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

韩建华

摘要: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时代需求下,茂名应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近年来,茂名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海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海洋创新成果初具规模、海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奠定了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洋经济规模偏小且结构不够合理、现代化海洋产业进程缓慢、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且受到制约和缺乏保障等问题。未来应从加快供给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路径策略。

关键词: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海洋产业;海洋生态;茂名

中图分类号:P74;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0)05-0083-06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our leading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Maoming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marine economic system.In recent years,Maoming marine economy has rapid growth,marine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formed,marine innovation has begun to take shape,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marin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obtained,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marine management capacity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marine economic system,in the meantime Maoming also faced with the issues of immature structure small scale marine economy system,modern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wer is insufficient,restricted and lack of economic security issues and so on .In the future,we should seek the path strategy of building a modern marine economic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accelerating supply-side reform,implementing innovation-driven,promoting open cooperation,optimizing marine ecosystems and perfect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Key words:Modernization,Marine economic system,Marine industry,Marine ecology,Maoming

0 引言

2018年全國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要求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是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发展任务与战略目标,在新时代对广东工作的新定位,是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承担的光荣使命,将是统领广东未来一切工作的总纲。其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与体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得到总书记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石建勋[1]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内涵解读,将其理解为“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而洪银兴[2]则从内容视角,认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包括动力、领域、供给和制度体系。这4个方面的体系建立起来,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就有非常深厚、非常强的基础。王志伟[3]结合我国新时代背景,全面论述了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意义,“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紧扣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即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的迫切要求和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此,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创新引领[4]、着力点[5]、路径[6-7]等方面提出了学理性分析。其中:也有学者,如谷雨[8]专门针对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路径建议。这些成果,对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广东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茂名位于南海之滨,海域辽阔,拥有水东湾、博贺湾等大、小26个港湾,战略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茂名海洋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不仅成为茂名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更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同时,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要走在全国前列,必须补齐粤东西北的短板。因此,加快茂名的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建设,不仅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全国领先的保障,更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现实需求。

1 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现状

1.1 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茂名拥有水东、博贺、莲头等条件优良的港湾,战略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近年来,茂名市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连续保持良好势头。2017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386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3.2%,成为茂名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与此同时,茂名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水东湾新城、茂南产业园、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一批沿海产业园区快速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2 海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茂名已经形成以临港石化、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港口物流为主的海洋经济体系。其中:临港石化已经成为华南最大的临港石化产业,拥有较大规模的石化涉海单位798家,2017年产值达590亿元;滨海旅游快速发展,拥有4个4A级滨海旅游景区,涉海单位796家,2017年旅游收入193亿元;港口物流业基础良好,茂名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5个,2017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 491.46万t,营运收入17.2亿元;海洋渔业方面,拥有全国十大渔港之一的博贺港,2017年渔业产量达90.77万t,产值144.65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34%、6.04%。同时,茂名海洋新能源、临海装备制造业、海洋医药等新兴产业也逐步发展,成为茂名海洋经济体系的重要补充。

1.3 海洋创新成果初具规模

近年来,茂名积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全市海洋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0.46%提升至2016年的0.57%。目前,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有30余家涉海企业分别与中国海洋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科技创新合作关系,开展研究项目50余项。涉海企业已经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1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有11家涉海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申报高新技术产品133个。一大批如广东冠利海洋生物有限责任公司、茂名市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等单位成为茂名科技创新的示范性单位,发挥了很好的创新带头作用。

1.4 海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茂名积极推进海洋生态资源保护,通过推进水东湾清淤、海岸修复、沿岸景观带、海洋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综合整治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了美丽海湾、海岸和海岛建设。目前,已建成第一滩外海人工鱼礁和放鸡岛东南人工鱼礁各1座,放鸡岛文昌鱼、电白区人工鱼礁、电白红树林和茂港红树林等4个海洋自然保护区。茂名近岸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2017年,近岸海域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以上的海域面积占比76.4%,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面积占比84%,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基本稳定。

1.5 海洋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茂名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发展目标,积极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制定了《茂名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 年)等规划,基本保障了茂名海洋经济的有序发展。为落实各项规划和政策,茂名市和电白区、滨海新区均建立了海洋管理机构。目前,市、區两级渔政(海监)有执法船10艘,近年来开展了多次执法行动,有效打击了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和违法填海用海行为。

2 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问题

2.1 海洋经济规模偏小,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茂名市海洋经济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海洋经济规模偏小,海洋经济实力较弱,2017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3%,海洋开发主要局限于海岸带,开发方式粗放、传统。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而临海工业主要依靠特大型央企石化公司,导致茂名地区产业规模效应不强,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其他工业发展较为缓慢,涉海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层次低。

2.2 现代化海洋产业进程缓慢,高质量发展有待提高

目前,茂名市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现代渔业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渔业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仍显严峻,水产品加工技术含量较低,经济附加值有待提高。港口优势未充分发挥,在粤西港口群中,现代化技术装备较为落后,集疏港能力相对较差,经济辐射效应有待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足,未能深入挖掘海洋旅游的广阔空间,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及时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海岛旅游开发缺乏鲜明特色,部分景点与周边城市存在着同质竞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较慢,在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外海、深海等大海洋的战略性开发思路尚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2.3 海洋科技水平不高,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茂名市海洋科研机构及高层次人才较少,海洋科技实力不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除少数拥有国内领先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企业外,涉海企业技术层次普遍偏低、规模偏小、高新技术应用偏少。总体而言,茂名市海洋科研开发、技术改造投入不足,涉海企业科技人员与专业人才比较匮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薄弱,财政支出中海洋科技投入所占比例较低,财政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科技投入还远未达到技术创新的要求。

2.4 海洋生态保护有待加强,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随着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程度不断增加,茂名市海洋环境面临较大的压力。多年的大规模围海造田使自然滩涂湿地面积大为减少;浪漫海岸景区附近的加工厂及养殖场加剧了景区生态的破坏;沿海防护林遭人为破坏,森林的防护固沙功能和旅游资源的价值正在逐步丧失;放鸡岛游客数量不断上升,岛上接待设施及基础设施不断扩建,岛上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剧增;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赤潮灾害、溢油等海洋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5 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缺乏保障

目前,茂名市海洋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存在人员编制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一人身兼多职的问题,海洋管理能力发挥受到影响。各涉海部门的规划主要从自身部门的角度来谋划,导致各涉海规划之间难以完全协调衔接,未能实现多规合一。海岸带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国土、海洋、林业、水务等部门对海岸带管理存在管理职能交叉,容易出现多头领导或无人管理的局面,造成海岸带保护管理混乱或不到位的问题出现。

3 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路径

新时代,茂名要助力广东实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需要在海洋经济上大做文章,针对当前制约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建设的问题,找准未来发展路径。具体来说,茂名应围绕着质量发展的核心,转变增长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并形成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建设的天然和制度保障,来寻求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和策略。

3.1 加快供给侧改革,突出海洋经济的质量优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茂名已经形成以海洋渔业、临海石化、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新兴产业综合发展的海洋经济体系,在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上,主要有以下要点。

(1)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加快博贺等现代渔港建设步伐,推进渔船更新改造,提高远洋捕捞能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探索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建设放鸡岛西南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区等产业化基地;利用博贺港海产资源优势,引导现有零散海产品加工企业向港口集中发展,通过专业化和精细化生产,积极发展海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量。

(2)推动临海石化的转型升级。巩固茂名炼化全国龙头地位,提高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和乙烯产能;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形成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加快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型的石化产品。

(3)提升港口物流业的竞争力。重点围绕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等港区,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资源整合,发展集装箱经营,提高吞吐能力,打造区域性综合深水大港;优化口岸功能布局,加快电子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现代物流园的建设,提升科技和信息服务水平,提高茂名港口区域物流服务的能力。

(4)深入开发滨海旅游业。积极推动新上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如浪漫海岸第三期、御水古温泉第二期、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等,提升茂名滨海旅游的品位和质量;推动一批景点景区升级,如推动浪漫海岸和御水古温泉联合体、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露天矿生态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利用茂名放鸡岛、浪漫海岸等知名景点,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生态科普、海洋文化、水上运动和潜水等特色旅游项目,推动茂名滨海旅游的特色发展。

(5)培育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新一代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海洋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优化茂名海洋经济体系,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2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壮大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发展动力

创新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撐。从依靠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知识经济,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创新要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为此,茂名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不断壮大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发展动力。

(1)依托茂名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局等部门,积聚力量,整合资源,积极谋划和准备,努力使茂名进入国家第三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行列,获取专项创新资金的支持,打造高规格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平台。

(2)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提升海洋产业科技研发能力。按照“广东海洋创新联盟”的部署,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海洋技术创新主体的合作,组建海洋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海洋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

(3)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企业,大力开展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并认真落实有关高新企业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海洋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4)做好科技人才的创新工作。全面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人才改革试验,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用人模式,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5)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茂名高新区、科技园区的集聚效应和综合服务优势,加快建设“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交易载体,为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信息交易平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3 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拓展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开放合作是一个区域谋求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外部助力,可以有效拓展自身资源局限,而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茂名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格局下,要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的步伐,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成为粤西经济新兴增长极和广东对东盟开放的重要基地。

(1)积极开展湛江、茂名、阳江海洋经济合作。在广东省大力振兴粤东西北和建设沿海经济带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粤西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加强与湛江、阳江的海洋经济合作,打造粤西经济圈和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注重与周边市区在海洋产业布局上加强协调,形成优势互补和产业合作格局。

(2)积极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根据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谋求茂名在北部湾城市群准确定位,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与湛江、阳江、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海口等市携手合作,共赢发展。

(3)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茂名要向北拓展,在海洋经济领域谋求与珠三角的产业联动和资源共享,并抓住粤港澳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契机,实现与港澳在海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

(4)对接国家战略,形成开放新格局。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为引领,立足粤西、依托全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陆海内外联动,面向大西南和东南亚,广泛开展海洋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3.4 优化海洋生态系统,构筑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蓝色屏障

海洋生态是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构筑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蓝色屏障。茂名应积极谋划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优化海洋生态系统。

(1)加强法制和污染控制,遏制海洋污染活动。推行水东湾立法,加快实行“河长制”,推进水东湾“湾长制”试点,建立海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陆域污染源头、重点污染企业和重点污染海域的管控,针对重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和完善污染排放的公众参与监督平台。

(2)多举措立体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海洋保护区和海洋牧场建设,继续推进茂名市放鸡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茂名市茂港区人工鱼礁自然保护区以及第一滩外海的建设,提高海洋生态保护实效。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有效增殖了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推进水东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开展水东湾潟湖生态恢复等工程,打造生态之湾、景观之湾。

(3)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支撑能力。依托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开展海洋生态状况、海洋环境监管、海洋功能区监测,着力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不断提高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保护能力。

(4)加大对海洋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加强海砂开采和海洋倾废监管,严厉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有效打击和遏制违法用海、用岛及破坏海洋环境行为,发挥海监执法的服务保障作用。

(5)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重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升社会公众的海洋防灾减灾意识。

3.5 完善海洋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體制机制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实践证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主要来自对旧有的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大胆改革和创新。

(1)加强政府规划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引导海洋经济发展。按照茂名“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立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协调机制,并积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协调管理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全市海洋经济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以及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使海洋资源在联动中开发,在联动中规范,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和健全茂名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建设管理与开发经营。充分结合管理体制,理顺和完善海洋经济开发管理机制与海洋资源开发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海洋排污收费、海域使用权审批等制度,积极推进海洋资源产权和海域使用权的产权流转及市场交易机制,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拓宽投融资渠道,调整海洋经济投资机制,探索建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健全海洋环保、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决定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海洋保护与开发领域,探索和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组织经营多形式的发展模式。

(4)完善海洋科技研发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以技术入股形式进入企业,围绕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开展科技研究和攻关,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5)健全海洋公益服务体系建设,构筑海洋经济社会服务平台。建立海洋信息咨询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促使海洋信息咨询服务专业市场的形成,创新海洋经济核算与监测评估机制,建立海洋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发布制度,及时提供茂名海洋经济运行数据和评估分析资料,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石建勋.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N].经济日报,2018-03-23(014).

[2] 洪银兴.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1):11-15.

[3] 王志伟.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大意义与深刻内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46-51.

[4] 刘刚.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J].理论与现代化,2017(5):29-31.

[5] 郑新立.建立现代经济体系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J].改革与开放,2018(5):1-2.

[6] 张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路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05-116.

[7] 刘志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框架路径和方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2):5-8.

[8] 谷雨.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分析[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8(2):8-12.

猜你喜欢
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前行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中国现代化历程三种道路模式的探索及考点梳理
中西方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
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