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业务化海洋学》由海洋出版社引进并正式出版

2020-09-10 07:22薛菲菲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观测海洋领域

薛菲菲

业务化海洋学是以三维海洋温度、盐度、海流及中尺度过程和海洋生态等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国际上新兴的海洋预报领域,是对传统海洋预报的重要拓展,是海洋环境预报的重要基础,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防灾减灾、海上重大活动、国防安全、海洋权益维护等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始于1997年的全球海洋数据同化实验(GODAE,1997—2008年)及其延续科学计划全球业务化海洋学预报系统国际合作计划(GODAE OceanView,2008—2018年)和海洋预测(OceanPredict,2019年至今),一直力推“业务化海洋学”概念,旨在通过同化技术将卫星和现场观测数据与数值模型结合起来,从而提供多时空尺度的海洋预测产品。目前,业务化海洋预报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全球或区域业务化海洋预报系统,并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管理、海洋气候、国防和工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业务化海洋学领域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从业人员日益增长。同时,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团队也在海洋观测、海洋模式、资料同化等业务化海洋学领域积极开展工作。

《21世纪业务化海洋学》英文版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發行,海洋出版社引进该书版权并出版了中文版。本书分为八大部分,共28章,详细阐述了海洋观测系统、大气作用、模型、数据同化、业务化系统、评估、应用等几大领域业务化海洋学技术发展情况。希望向广大海洋观测预报服务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世界各国业务化海洋学的最新进展,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观测系统、数据同化、模型研发、海洋预报、应用管理的发展脉络。

此外,书中还描述了业务化中心当前所支持的一系列实时海洋预报服务,包括为用户群体提供在线的图形和数据产品,以及接受他们对产品质量信息的反馈;列举了在海洋预报领域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未来存在的科学挑战,包括在新型观测系统对预报系统影响的探索上,从天气到气候尺度的预报方面等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今,业务化海洋预报系统可以进行三维海洋温盐流、密度、海浪、潮汐等短期预报,预报的精度取决于气象、海洋观测数据的精度、模型分辨率和数据同化技术等,数值预报工作需要在超级计算机、软件维护和数据获取等技术、设施和组织上持续投资。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未来10年会更加注重全球、区域和近岸海洋预报系统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无缝”衔接,也会更加注重解决越来越多的用户应用需求。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业务化海洋学中心,也是GODAE OceanView计划的中方代表,于2013年成功研制第一代全球业务化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并投入业务化运行。王辉教授作为全球业务化海洋学预报系统国际合作计划董事会成员,深度参与其中多年,极大地推动了该计划,取得了重要进展。王辉教授组织团队几十名翻译者和校对者经过近6年的努力,完成全书翻译工作。相信本书的出版能为国内对业务化海洋学和海洋科学相关方面感兴趣的青年科学家和专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对完善我国海洋环境预报的基础理论、提高业务化服务水平、加快业务化预报进程助力。

猜你喜欢
观测海洋领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天文观测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论地面气象集体观测的重要性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