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皮影戏(及部分小剧种)调研报告

2020-09-10 07:22刘得腾孟钊
百花 2020年5期
关键词:渭南皮影戏皮影

刘得腾 孟钊

渭南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1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就有8个传统戏剧和曲艺项目。同时,渭南也是中国皮影戏的主要传承地之一,陕西皮影戏的四大声腔渭南独占其三。近年来,在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和非遗保护的良好环境下,包括皮影戏在内的小剧种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解现状,寻找问题,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思路,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于2020年7-8月组织专人前往各县(市、区)开展了渭南皮影戏(及部分小剧种)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存续状况

渭南皮影戏在2014年的调研中属于“五县三腔”的格局,即涉及富平、华阴、华县、大荔县、临渭区5个县(区)的阿宫腔、老腔、碗碗腔3种皮影戏唱腔,包括6个中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富平阿宫腔、华阴老腔、华县皮影戏(碗碗腔);省级项目2个:大荔同朝皮影戏(碗碗腔)、临渭区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市级项目1个:大荔碗碗腔(舞台剧)。近年来,蒲城皮影戏和白水皮影戏亦被陆续列入市级第五批和第六批非遗项目名录。截止调研时,已形成“七县三腔”的存续格局。此外,同州梆子、合阳提线木偶戏、合阳跳戏、迷胡等小剧种也得到了较为良好的保存。

(一)华州区

当前渭南皮影戏存续现状最好的是華州区。该地依托国家级项目华县皮影戏及省级项目华县皮影制作技艺,拥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4人,市级传承人5人。(其中国家及传承人潘京乐,省级传承人李五常已故)。

前声(班社的核心人物)现有吕崇德、董进水、魏稳柱、姜建合等4人,可同时搭班社3个进行演出。另有创新皮影班社1个,成员年龄20-30岁者居多。

华州区的皮影戏参加对外演出的规格较高,近年来经常出国或进京参加交流演出活动,多有外国友人拜师学艺者。尤为红火的是皮影雕刻行业,全区的传习场所达七八家之多,从艺人员上百人,每年超过万件作品被制作出来或流向国内外市场。

(二)大荔县

该地有省级项目同朝皮影戏和市级项目同朝皮影雕刻和大荔碗碗腔(舞台剧)3个非遗项目。有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7人。此外还有市级传承人段满瓮在临渭区东路碗碗腔名下。

全县现有民间班社2个。一个是处于大荔县朝邑镇沙底村的段家班家庭皮影社。现皮影社以市级传承人段满瓮为班首,该家庭皮影社五代传承,是大荔县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老班社。长期为群众及外宾演出,并参加省市县展演。1999年应邀到德国巡回演出,受到高度评价。另一个是大荔县同朝皮影团,前身为1966年成立的“大荔县东风皮影剧团”。现以省级传承人王进发为班首,从演出到工艺雕刻传承了大荔同朝皮影戏的真谛。班首王进发先后拜师于朝邑皮影世家河西村李家班第三代传人皮影宗师李存财先生门下,继承了李老先生的演艺风格。同朝皮影团也是大荔县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老班社之一。长期为群众及外宾演出,并参加省市县展演,先后应邀到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巡回演出,受到高度评价。除这两个班社之外,大荔县剧团还作为碗碗腔舞台剧的保护单位开展各项工作,但近年碗碗腔演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大荔皮影演出和雕刻有分有合,两个民间班社除演出外也负责销售皮影,艺人反映展演与皮影销售结合效果比较好,但也纷纷表示销售皮影带来的收益远大于演出。

(三)临渭区

临渭区主要围绕省级项目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展开保护。现有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6人。在历史上,临渭区与华州区、大荔县同属碗碗腔的分布地,影戏风格相近,可以同台演出。

现在临渭区已无能够独立演出的民间班社,有一个活跃在城区的自乐班德庆皮影社。这个班社原为解放后西安著名的德庆皮影社,社首谢德龙,是渭南有名的老艺人。现任班主谢坤生是他的儿子。德庆皮影社在渭南城区的广场、社区等地传承秦腔、迷胡等唱腔,对碗碗腔的传承也十分重视,支起亮子仍能演出一些小剧目,实属不易。为了扶持培养优秀的前声,班主谢坤生主动制作了十把月琴,无偿赠给他认为达标的人。目前仅送出去两把。

(四)富平县

富平县主要围绕国家级项目富平阿宫腔展开保护。现无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5人。

在前一个阶段的调研(2010-2014年)中,曾发现作为陕西皮影戏四大声腔之一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阿宫腔有戏无皮影,当时将这个情况向上级做了反馈。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富平近年成立了一个皮影班社,能演《王小赶脚》《卖杂货》等小剧目,在中华郡内有两个门面,兼顾皮影销售和皮影戏演出,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阿宫腔的主要传承保护阵地仍在其剧团内,以舞台剧的形式存续。剧团现为国有企业形式,县委县政府为其提供了场地和资金。

(五)华阴市

华阴市主要围绕国家级项目华阴老腔展开保护。现有国家级传承人2人,无省级传承人,市级传承人6人。

在前一个阶段的调研(2010-2014年)中发现,华阴老腔和富平阿宫腔类似,也是有戏无皮影。近年来经过当地保护机构的要求,扶持建立完善了皮影戏班社,现有两个班社能参加演出,分别是张喜民班社和张军民班社。华阴老腔皮影戏演出剧目以三国戏和封神戏为主,慷慨悲怅,很有特色。

(六)蒲城县

蒲城皮影戏是市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其声腔也是碗碗腔但与华州、临渭、大荔三地的皮影风格区别较大,很少同台演出。

该项目现有市级传承人2人,有班社1个。能演皮影戏创新剧目《猪八戒背媳妇》《卖杂货》等,此外还能演七八个传统小剧目或片段。班社经常以自乐班社的形式进行活动,参加城区的纳凉晚会以及到西安等地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曹进虎家中还有不少老皮影和老剧本,说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抢救价值。

(七)白水县

白水皮影戏是市级第六批非遗项目,其声腔也是碗碗腔,与华州、临渭、大荔三地的皮影风格区别较大,同蒲城皮影戏也有不小的区别,很少同台演出。该项目目前没有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有1个班社,能演皮影戏创新剧目《猪八戒背媳妇》《卖杂货》等创新剧目。

二、保护过程中的一些典型做法

(一)运行管理及后继人才队伍培养模式

在上一次调研(2010-2014年)中,发现运行管理模式可能是影响非遗项目特别是小剧种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本次调研重点对保护模式进行了考察,一共找到5种运行管理模式。

1、事业单位模式。合阳提线木偶戏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虽然这一项目并非皮影戏,但它对皮影戏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木偶剧团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建制,归口渭南市人社局管理,现有编制31名,在岗人数26人。2010年、2012年先后两次面向中小学招聘学员,共有16人留下,均已成为剧团的核心骨干力量。团长王宏民介绍说,我们现在只需要一门心思谋发展,不用考虑(大部分非遗项目都要考虑的)后继人才队伍问题。

2、国有企业模式。富平阿宫腔剧团原来也属于事业单位,后来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转为国有企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阿宫腔的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为其提供了一栋四层小楼作为其活动场所,其中三楼用作办公区,其余区域供排练展示用,现灯光音响均拨款置换到位。剧团有编制26名,现有70多人在岗。尤为可贵的是阿宫腔剧团实行“3+3”的培养模式,招录了一批50人左右规模的新人,计划在西安的戏校培养3年之后转入剧团学习“唱念做打”等基本功。

3、私营企业模式。华州区影桥皮影文化园成立于2018年,坐落在少华山景区附近,现有皮影戏和老腔艺人15人,其中各级各类代表性传承人7人,学员5人,管理人员3人。除皮影演出和项目传承外,它们还将动态演出与华州黑陶、华州面花、华州剪纸等静态展示整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了深度旅游资源。华州区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2004年,主要从事皮影雕刻销售,工艺品设计开发、传承人培训、皮影DIY制作传习、创新皮影戏演出、皮影文化传播等。该公司的一大亮点是起步早,通过五险一金、优厚福利以及亲友关系培养了十余名技艺精湛的学员队伍,大部分从艺时间达十余年,已打造成为一股致力于皮影雕刻与创新皮影戏演出的骨干力量。

4、传统班社模式。渭南皮影戏素有“五人忙”的说法,也就是说5-6人就能撑起一个皮影戏演出的班社。现在这种班社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如华州区的姜建合班社,大荔县的王进法班社,华阴市的张喜民班社、张军民班社。但由于演出机会不多,也需要看到这种班社具有临时组合的特点,并不具有稳定性。不少班社甚至把最要紧的前声(或称前首,负责月琴并主唱)都省略了,改用音响代替。总体而言,这种传统的班社模式再进一步瓦解。凡是比较稳定的班社,要么是大荔县里段满瓮这种一家人凑齐一个班社,要么是华阴老腔那种在演出公司的统一安排下演出,其余的则是以退休职工为骨干的自乐班了。

5、民间自乐班模式。此类模式是本次调研的意外收获。如临渭区的德庆皮影戏,虽是以退休职工为主体的自乐班,但仍在谢坤生组织下,团结了其父谢德龙的不少徒弟前来,其中有一些唱得好的前声,也有省级传承人石景亭。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传承碗碗腔的小组织。又如蒲城皮影戏、白水皮影戏、富平阿宫腔民间班社都是从自乐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听当地人说,大荔县城还有几个碗碗腔自乐班,华阴城乡各地迷胡自乐班也不少。如果稍加扶持,这些自乐班的传承能力将十分可观。

(二)经费筹措渠道与来源

从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农村红白喜事演出已经基本不请皮影戏、木偶戏,也就是纯粹的民间原生态演出收入几乎为零。从这个角度来说,皮影戏已经完全丧失了其原始的生存土壤。

目前保护机构收入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来源是公共演出,也就是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如渭南的大文化品牌“一元剧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一元剧场”采购对象基本都是成建制的剧团,对于那些以民间班社存在小剧种特别是华县皮影戏却没有起到扶持的效果。此外一些展演,如文化部的春雨工程、深圳文博会、西洽会、渭南文化大庙会等,保护机构或传承人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收入或费用补贴,但杯水车薪,难以维持长期发展。

皮影戏的主流收入仍然是财政拨款。如合阳提线木偶剧团是全额事业单位编制,享有财政拨款,生存现状最佳;富平阿宫腔剧团是国企,县委县政府为其提供场地、置换设备、招录人才、拨付运营经费,为其解决了后顾之忧。其它的保护主体则主要依靠不定期拨付的非遗项目保护经费生存。

(三)收集、记录、传承和创新得到重视

艺人重视传统皮影、剧本等实物的收集工作,千方百计利用老物件提升自身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如本次调研在各县(市、区)调研的十余家皮影收藏展示馆中都能看到“镇馆之宝”,许多清代、民国皮影和六七十年代抄录的大量剧本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

出境、赴京等各类演出展示活动以及各级领导、机关来访得到比较详细的记录。

由于行业发展,艺人采取招收学徒等形式进行传承,不少学徒单论手艺甚至已经超过了代表性传承人。不少知名传承人已经从低水平重复的简单雕刻中解放出来,转为图样设计、技术指导、作品鉴定、业务培训、市场开拓等领域。近年乃至出现了外省、外地的批量皮影采购热潮,进一步助推了皮影雕刻产业的繁榮。

一些出身美术专业,或者虽然没有出身美术专业,但近年通过参加传承人研培计划提高了自身的审美和技艺水平的艺人,开始致力于创作一些传世作品。如华州区张华州正在创作《山海经》皮影,并尝试将剪纸与皮影艺术融合。这些尝试和皮影戏演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拓宽了传承的路径,赋予了皮影戏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外热内凉

渭南是全国少见的皮影聚集地,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核心阵地。关于这一点,许多外省朋友和外国友人了解得很清楚,经常前来取经求教,千方百计邀请艺人前去传经送宝。但在本土,皮影戏似乎并不受重视。原来孕育皮影戏,为皮影戏提供丰厚生存土壤的当地人在忽视皮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渭南皮影正向全国、全球的步伐从未停止,但如何在本土化上做文章,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戏少皮影多

这个问题在碗碗腔覆盖的华州、临渭、大荔三地最为突出,一些兼顾演出和雕刻的艺人纷纷反馈,要靠皮影雕刻才能养活演出。仅从事雕刻的艺人也反馈,订单源源不断。皮影雕刻不断有年轻人申报称为传承人,皮影戏却以七十岁以上高龄的老艺人居多,也是这个现象的明证。据粗略估计,仅华州一地,就有皮影雕刻从业人员数百人,且平均年龄才二三十岁,而皮影演出从业人员不足二十人,平均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可以说,再过二十年,将再无可演皮影之人。演出市场惨淡,反过来也制约了皮影雕刻,使其日益向工艺品而非演出道具的方向发展。二十年之后的皮影,也将不是可以拿来演出的皮影。

(三)轻唱腔重表演

在“五人忙”的配置下,演奏月琴并主唱的前声(前首)是班社核心,通常也是班主。而且这仅仅只是职务分工,实际上前声兼通签手以外的其余三个行当的乐器,负有总协调的责任,可见前声的作用之大。而现在华州只有三个前声,临渭区和大荔仅有一个。为此,签手艺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也就是演出之前提前录好音,演出时只需在磁带伴奏下舞动皮影即可完成表演,由“五人忙”变成了“一人忙”。如果说这种现象在上一次调研中还属于偶然现象,那么这一次就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了。甚至连合阳提线木偶戏也有类似的做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费用,进一步精简了皮影戏的演出队伍,使其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达到了“尖兵”式的宣传效果。但另一方面,对唱腔和乐队人员的培养带来了更严重的灾难。

四、对下一步保护工作的具体建议

(一)加大进校园力度,助推本土化传承

进校园一方面是吸引潜在从业人员,更重要的是培养观众群体,也就是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深厚土壤。建议进一步加大进校园力度,尤其是要把皮影戏演出和演出皮影的雕刻放在首位。可以鼓励师生投稿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中外题材小剧本,刻制一些相关的人物角色,在课堂或者课余时间演出,兼顾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非遗传承。还可以把传统剧目中的一些故事改编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提高他们的艺术品鉴水平。

(二)增加公演机会,盘活队伍,带好新人

本次调研发现,盘活一个项目的核心是演出机会。在民间演出尚未重建的现在,不断增加公共演出,为皮影戏提供演出机会应该成为一项重点保护对策。建议建立渭南皮影戏调演的长效机制,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市级保证每年1-2场演出,县级保证每年3-5场演出。演出活动中适当穿插新人展示环节,为其提供上台演出机会。经过同行推举已经达标的新人优先考虑将其扩充进各级传承人队伍。此后几年优先考虑前声的扩充问题。

(三)在各地扶持一两支好的自乐班队伍

原来的传承人主要集中在农村,是因為农村具有传承空间。如今农村皮影演出市场彻底没落,可以尝试将传承力度向城市倾斜。如城区自乐班的成员往往具有衣食无忧,文化水平较高,富有闲暇等优点,特别是一些原来就有音乐根底的成员稍加培养,就可以发展为优秀传承力量。建议在各县(市、区)扶持1-2支基础比较好的自乐班队伍,将其培养为当地小剧种的辅助传承力量。这种方法可以首先尝试在大荔、临渭、华州试验,然后向全市推广。 (渭南市艺术文化中心)

猜你喜欢
渭南皮影戏皮影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陕西省药监局渭南分局挂牌成立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皮影的来历
春节假日渭南旅游实现“开门红”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
成全你,成全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