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议论文写作中主位内联加状语的使用

2020-09-10 07:22任书熠赵小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任书熠 赵小东

摘 要:本文基于SWECCL和LOCNESS语料库,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研究中英学习者议论文中联加状语位置的分布。通过分析联加状语在主位结构中的总体分布以及不同语义类别联加状语的主位位置分布特点后发现: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在主位尤其是双重主位内使用联加状语,且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因/果类,这与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不同;二是在多重主位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三种多用型式,即叠用联加状语、“联加状语+连词+主语”和“联加状语+评述性状语+主语”。本次研究成果丰富了先前对联加状语分布的研究,也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联加状语;主位结构;中国英语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51-0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系统功能语法视阈下英语学术语篇中联加状语使用型式研究”成果之一(L19AYY002)

联加状语(Linking Adverbial, LA)起句间逻辑连接的作用[1],如so、also、instead等词,或者说LA主要体现陈述者对两个语言单位关系的理解[2]。由于LA承载的逻辑性较强,它也成为在议论文中广泛使用的状语之一,研究价值较高。此外,LA具体分为四类:添加类、转折类、因/果类、顺序类[2]。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就LA的分布位置展开过研究[2],他们发现其位置与语境、语义和某种状语的选择等都有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如Xia Gao[3],李萍[4],赵小东[5]等,对比分析了中外语料库中LA的位置及使用,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多将LA放在句首,且有过少使用、过度使用及误用的现象。但目前学者对LA位置的研究大都基于“三分法”,即句首、句中和句尾。很少有学者分析LA的详细位置,这不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有效地运用LA。因此,本文拟从LA在主位结构中的总体分布以及不同语义类别LA的主位位置分布特点两方面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议论文中LA的使用型式。

一、主述位结构与LA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最早由布拉格学派提出,后经语言学家Halliday[6]的系统功能语法研究得以进一步发展。他认为,英语中说话人的主题在句中有明显的位置特征,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为了突出主题而将其置于句首,这就是主位结构的雏形。此外,英文句子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主位和述位。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剩余部分是述位,是句子表意的中心。

主位结构可分为单项主位和多重主位。单项主位是由单个名词或代词充当主位,也可以是多个名词、单个或多个介词短语和and连接的并列结构;而多重主位包括篇章主位、人际主位和概念主位[7]。

先前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习惯将LA置于句首即主位位置[4],但LA常出现在何种主位结构中、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何种习惯差异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主位角度,通过与英语本族语者对比,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中LA的位置分布特征。研究组依据Lorés[8]的划分方法,将语法主语及其之前的成分定为主位,其后的成分为述位。因为单项主位中可成分为单个或多个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以不可能出现LA。据此将LA可能在主位结构中出现的情况大体分为两类:出现在双重主位中(即LA在语法主语之前)和出现在多重主位中。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语料借助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的笔语库WECCL,其中中国大学生议论文3 000多篇;对照语料库采用英美本族语大学生语料库LOCNESS,其中英美大学生议论文约370篇。本研究首先使用计算机语言FoxPro进行随机抽样,从中各抽取议论文100篇和80篇,形成抽样库S-WECCL(下文统称S-W)和S-LOCNESS(下文统称S-L),总词数分别为67 013和78 066。

之后依据Chen的LA语义分类[9],根据128个目标词对语料库中出现的LA进行位置标注:<-s>表示LA位于语法主语之前(即双重主位中);表示LA位于述位位置;表示其位于多重主位中。多重主位结构以三重主位为主,主要标注码有:,表示语法主语(s)前依次出现LA和连词;,表示语法主语前依次出现连词和LA;,表示LA后接环境状语和语法主语;,表示环境状语后接LA和语法主语;,则表示语法主语前两个LA叠用。当然还有四重主位,如,表示语法主语前有两个连词成分和一个LA。经过以上标注后,便可运用AntConc软件对主位结构中的LA进行检索。

三、结果与讨论

(一)LA在主位中的總体分布

检索后发现,LA在两个抽样库中总数分别为1285和956,在主位内总数分别为942和439,述位内总数分别为343和517。由于两个抽样库总词数不同,研究组计算出LA在主述位内出现的标准频(每十万词):S-W的主位中LA标准频为1 406,述位中为512;S-L主位中标准频为562,述位中为662。上述数据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LA,且较本族语者更倾向于在主位中使用LA,这与之前学者的结论相符[9]。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他们在述位中使用的LA远少于英语本族语者(512<662)。

进一步研究得出:S-W和S-L中出现在双重主位结构内的LA原始频分别为671和297,标准频分别为1 001和380;多重主位内其原始频为271和142,标准频为404和182。通过计算两个语料库各自双重主位和多重主位内LA的数量之比(分别为2.48和2.09)可知,中国英语学习者将LA放在双重主位的比例更高。下面着重分析LA在多重主位中的总体分布。

观察语料库后发现含有LA的多重主位中可出现多种其他成分,比如:连词成分(conj),环境成分(cir),评注性状语(com)等。句式除陈述句外,也可以是疑问句、there be 句型和祈使句等。把后三种句式统一标注为other-s,意为该LA出现在非陈述句中,但位于句首位置,按Halliday的划分,这一情形也属于主位结构。本文仅列出两个抽样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五种结构,并计算相应的标准频(每十万词),结果如表1。

观察表1可知,两大语料库中频率较高的前三种结构排序相同。说明中外在多重主位中使用LA时均优先考虑将其置于连词前后及环境成分之前。进一步观察得出,S-W中的la-conj-s标准频是位列第二位conj-la-s的1.98倍,比例远高于S-L中前两位标准频,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最优先考虑的结构是“联加状语+连词+主语”。

另外,S-W中的la-la-s标准频为39,而S-L中仅为3,两个抽样库中的la-com-s标准频之比与la-la-s类似。据此分析,虽然叠用LA以及使用“LA+评述性状语+主语”的现象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并不算很常见,但较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仍很高。

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即由于在中文内以上三种结构皆属正确结构,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易将此习惯带到英语议论文写作中。

观察表1还发现,S-W中标准频较高的含有LA的五种主位结构里有四项LA位于句首,而S-L中只有两项位于句首。这证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多将联加状语置于句首”[4]的结论具有普遍性,适合多种主位结构类型。

(二)主位结构中不同语义类别LA的分布

本节将对比分析两抽样库中四种不同语义类别LA在主位结构中的分布状况,分析时会参考述位结构中的频率,结果如表2。

1. LA在主述位中的頻率之比

观察表2可知,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将添加类LA置于述位中。但其他三类在两个语料库中主述位内的频率差异较大,转折类、因/果类和顺序类LA在S-W中主、述位的原始频比分别为8.17、7.82和4.69,而在S-L中分别为2.03、0.81和1.24。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倾向于将这三类置于主位中。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因/果类LA时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惯明显不同,更倾向于将其置于述位中;他们使用转折类和顺序类时的倾向也没有中国英语学习者那么明显。

接着讨论双重主位和多重主位中不同语义类别的LA位置分布。通过两抽样库中各语义类别LA出现在双重主位结构(-s)中的频率与其在多重主位结构(mt)中的频率之比,可以进一步发现两者差异。结果如表3。

2.各类LA在双重和多重主位中频率之比

从比例高低看:S-W内双重主位与多重主位中LA频率之比最高的三类依次是顺序类、因/果类和添加类,比例分别为5.34、3.27和2.15;S-L中则依次是顺序类、添加类和转折类,比例为3.38、3.25和2.43。至此,结合分析表2后的结论可知,中外使用各语义类别LA时存在共性:中外均多在述位、其次是在双重主位中使用添加类LA,且在双重主位中使用顺序类最多。而不同特征可细化为:中外主要在因/果类LA的分布习惯上差异明显,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将其置于主位,特别是双重主位中;本族语者偏向于将其置于述位中,在双重主位中本族语者则更常用转折类。这一结论极大地细化了先前得出的各语义类别LA使用的总体倾向,即“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添加类和转折类使用较少,对因/果类和顺序类的使用较多”[3][10]。

笔者认为,本研究得出的各语义类别LA位置分布的不同能够体现中外语言特点的差异。简言之,英文较中文更重视文本逻辑连接。方梦之先生指出:“英语重‘形合’,多采用句法或词汇手段实现内部或句间连接;而汉语重‘意合’,多运用语义手段实现连接”[11]。由此可看出逻辑连接词,即LA对于本族语者的重要性。通过表2和表3可得,本族语者在述位中多用因/果类,而在双重主位中多用转折类。由本文第二部分的介绍可知,主位是句子信息的出发点,而述位是句意的中心部分。将因/果类LA置于述位中就使其与句子中心的表意部分更近,因此该布局逻辑性更强。同理,因转折句与上句关联性较强,将转折类LA置于句首(双重主位中)就更增强了句子逻辑性。上述分析有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本族语者逻辑和LA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其进一步改善习惯,提升英语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四、结语

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议论文中LA的位置特征做了进一步分析。在验证之前学者提出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更习惯将联加状语置于句首”这一观点后,本文还发现此结论不光适用于双重主位中,在多重主位中也同样适用。通过对各类LA在主位结构中的位置分布分析,本文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中使用LA的倾向性和具体位置及分布特点。

如果将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作为参考标准,那么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同的习惯型式在一定程度上说属于误用LA的几种类型。从理论意义上来说,这几种多用或少用的类型可以作为先前论点的有力补充;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英语学习者英文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Quirk,R.,Greenbaum,S.,Leech,G.,& Svartvik,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2]Biber,D.,Johansson,S.,Leech,G. Conrad,S.,& Finegan, 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Harlow, England: Longman,1999.

[3]Xia G. A Cross-disciplinary Corpus-based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Use of Linking Adverbials in Academic Writing[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6(8):14-28.

[4]李萍.大學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对比分析[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1(5):25-31.

[5]赵小东,赵美玲,甘国莹.基于语料库的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分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0):131-133.

[6]Halliday, M. A. K.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4th edn.)[M].Revised by C.M.I.M. Matthiessen. New York:Routledge,2014.

[7]郑惠敏.英语的主位结构及其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3):56-59.

[8]Lorés, R. On RA abstracts:from rhetorical structure to thematic organisa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4(23):280-302.

[9]Chen C W. The use of conjunctive adverbials in the academic papers of advanced Taiwanese EFL learn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6,11(1):113-130.

[10]Lei L. Linking Adverbials in Academic Writing on Applied Linguistics by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2(5):267-275.

[11]方梦之.谈英汉对比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7(3):7-10.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