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学院南湖干部学院院长潘泽谷:以“红船精神”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继教

2020-09-10 10:24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嘉兴红船

刘增辉

嘉兴学院南湖干部学院院长潘泽谷认为,高质量发展的继续教育必将是持续满足新时代社会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其核心是质量立教;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定制的教育;是以职业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两翼,以终身教育为根基的教育。

说起嘉兴学院,就会想到“红船精神”主题教育培训班。从2016年至今,嘉兴学院已为全国大中小学举办500多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万多名,学员遍布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作为党的先进性和优良传统之源,‘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嘉兴学院南湖干部学院院长潘泽谷表示,嘉兴学院是办在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旁的大学,学院高等继续教育将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力量,为新时代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开创新未来。

战略突出“一主线、二驱动、三转型”

新时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潘泽谷认为,高质量发展的继续教育必将是持续满足新时代社会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其核心是质量立教;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定制的教育;是以职业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两翼,以终身教育为根基的教育。

嘉兴学院将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并以此重塑继续教育体系。学院为此提出了“一主线、二驱动、三转型”的发展战略。“一主线”是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突出红船培训特色,强化继续教育的品牌建设,构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体系。“二驱动”是指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比例协调,同步发展。“三转型”是指规模产值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向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转型,教育层次从本专科结合及普通培训向本科学历及中高端培训转型,教学模式从传统面授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转型。

以“互联网+”推动柔性化人才培养

潘泽谷认为,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高等继续教育,为其内涵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引领,为推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网络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生态正逐步形成。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以“互联网+”打破传统“千人一面”的教育、开展个性化教与学势在必行。

从2018级开始,嘉兴学院尝试把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转变成柔性交互式人才培养体系,将原来的指令性人才培养方案改为指导性人才培训方案。各类专业制订本专业毕业基准学分和最高学分,除必修课保持专业性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修读其他课程学分,在同一培养层次内允许跨专业选课,以学生取得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数作为衡量毕业的主要标准。此项改革,不仅可以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以“多样化”的培养标准,为“怪才”“偏才”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还可在不断满足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化、多元化和终身化学习需求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嘉兴学院建立“云学习”系统,自主开发建设了250套网络授课课件、263套学习辅导材料、789套模拟试卷等。依托“云学习系统”,嘉兴学院实施了“网络授课+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学生们通过线上教学、空中课堂、网络答疑、下线教学、学员互动等多形态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得到学生尤其是边疆、海岛地区学生的高度认可。

学校开发了“嘉兴学院终身教育在线”平台,课程资源的供给由校内扩大到校外,课程资源的结构由单纯的学历教育课程扩大到业务培训和党政培训课,部分课程已经实现了单一供给向多元化供给的转变。

学校以柔性学分制为纽带,构建起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机制。为了把个性化培养方案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通最后“一公里”,搭建起联结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桥梁,不断满足学习者个体发展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嘉兴学院终身教育在线”平台上,学院为学习者建立了终身的实名制学习账号。同时,学校制定出台了柔性学分制管理制度,运用学分银行机理,采用课程替代和学分认定的方法,建立起校内外教育和在职培训学分的认定和转换通道,以便学习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中。

以产教融合提升服务能力

“开放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潘泽谷介绍,近年来,嘉兴学院继续教育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入地方、对接行业,通过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嘉兴学院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業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与有色金属行业联系紧密。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向社会延伸。学校对接长三角地区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亚特机电学院、阿里巴巴产学研基地等30余个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搭建了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嘉兴市大学科技园等一批科研创新载体。学校还与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合作举办“金融风险防范分析”银行经理班,与浙江大学合作举办仲裁班,与嘉兴经信委合作举办小升规厂长经理班等。所有这些,都加强了社会、企业、高校的三方联动,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提升了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目前,学校已有48个校企合作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年,学校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9年,学校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

以“红船精神”培训树立特色品牌

继续教育需要特色发展,那么怎样理解“特色”呢?“特色品牌是高等继续教育独特发展模式和优势的体现。” 潘泽谷表示,坚持特色发展就是高等继续教育主体要根据特定的办学资源和环境条件,为满足社会成员知识更新、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养成等多样化需求提供特色化的服务。

嘉兴学院地处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作为由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命名并授牌的党员教育基地,嘉兴学院担负着全省教育系统乃至全国各战线党员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任务,是党员干部教师锻炼思想,传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自成立以来,学院就立志要把基地办成广大党员干部教师不忘初心的政治教育基地、红船精神的学术研究高地和新发展理念的传播辐射阵地。

基地以党性教育为特色,以浙江省及长三角区域创新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为题材,以党员干部教师能力提升为目的,建设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红蓝绿”教学体系。“红色系列”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蓝色系列”聚焦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绿色系列”聚焦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在教学中,用党的诞生地红色资源回溯和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用嘉兴地方改革开放实践成果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将理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现场教学等系统纳入学员课堂,让“红船精神”在广大党员中入脑入心。相继为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省大中小学等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开展了“红船精神”主题教育培训,成为全国红色教育的品牌项目。

回顾嘉兴学院继续教育走过的道路,潘泽谷认为至少有几点经验可以总结:学校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定位是关键,继续教育的治理体系是保障,满足人自由全面发展是继续教育的使命和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是手段,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供给是撬动继续教育转型的杠杆,“红船精神”则是学校的精神动力。

虽然当前高等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系统的割裂,造成了二者封闭隔离的双轨发展模式,但他认为,随着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高等继续教育将“回归本位”,由学历补偿教育转变成满足人自由全面发展需求为目标的非学历终身教育。各高校也必将重整教育体系,把满足学习者的个体终身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目的、培养目标,办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高等继续教育。

责任编辑:左力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嘉兴红船
“红船”争霸赛
红船向未来
什么是红船精神?
嘉兴融沪记
初心依旧绕红船(辘轳体)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