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的示范效应探究

2020-09-10 10:24夏姝彦王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施方式启蒙教育

夏姝彦 王玮

摘 要:“德国制造”闻名全球,德国人严谨、规范、精细的工作作风,得益于德国联邦政府有一套完整、操作性强的职业教育法规,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取得的优良成绩。进一步探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方式及特点,对于新时代下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职教;启蒙教育;实施方式;示范效应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32-02

一、德国的职业启蒙教育

(一)职业兴趣培养从小开始

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已开始进行。在德国,小学的5、6年级就开设“职业认知课程”,主要向他们介绍德国社会上的职业分类、每种职业干什么以及每种职业的特点等。除此之外,学校老师还会定期组织小学生参观各种企业、场馆,让他们收集不同职业信息。比如了解科学家、工程师、制造业技工、医生、面包师、美发师等职业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成果,对各类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小学生思考自己对什么职业感兴趣、做什么最有意义、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德国联邦政府还编制了小学生“职业选择意向书”样表(各州有所不同),供5~6年级的学生填写。学校要求每位小学生从5年级开始每年填写1套并上交学校,从中了解其职业兴趣、爱好。

(二)中学实行分层次教育

德国中学(7~12年级)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育。小学6年级时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职业兴趣和爱好向学生及家长推荐下一步應该上哪一类中学。

德国的中学大致分为4种: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大众中学和特殊中学。主体中学学制6年,7~9年级属于义务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10~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实科(或文科)中学的学制为5年,7~9年级属于义务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后两年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大众中学的学制为3年,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特殊中学为智障、残障者的学校。在德国,7~9年级的学生还需继续填写“职业选择意向书”。

德国的主体中学毕业生可选择直接上大学或者职业学校;实科(或文科)中学的毕业生可直接上应用技术学院(相当于我国的专科)或职业学校,当然,他们也可继续学习主体中学的其他未修课程,修完且合格后再上大学;大众中学的毕业生则主要是上职业学校,如修完主体中学的课程且合格后也可继续上大学。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

早在1768年德国就组建了职业学校,1938年明确规定所有职业者就业前需要上职业学校。“二战”后德国更加重视青年人的职业技能培养。1964年开始组建“双元制”职业学校,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2005年修订了“职业教育法”,并将适时更新。在“职业教育法”中明确界定了政府、职业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的职责和义务。形成了“不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难找工作,而且工资低、失业率高”的社会氛围。

德国的职业(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分为“双元制”模式、全日制模式和特殊职业教育(智障、残障者学校)。职业学校大部分属于公办学校,实行免学费的职业教育,也有少量民办职业学校。学制因职业(专业)不同有所区别,一般为2~3.5年。

德国的职业(专业)种类大约有328~345种(各州有差异),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淘汰过时的专业,增加新型的专业。每一种职业(专业)的教学方案(例如:专业的名称、专业描述、持续学习时间、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技能标准、教学安排、考核评价方式与要求等)都是由联邦政府经济技术部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各州政府教育部(所属的教育研究所)、企业、工会等共同制定并统一颁布实施。

(一)“双元制”模式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的学生约占70%以上。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必须具备大众中学的毕业证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或大学毕业的学生等也能够参加培训。

自愿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员,可以根据本人的喜好,自己选择或通过联邦州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取得联邦州职业教育教学资格的“双元制”企业(多为工业企业、手工业企业等)。学员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学徒工协议书”,得到培训位置,之后再和企业共同选择一所“双元制”学校,到该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1]。学徒工期限一般和该职业理论教学的学制是一致的。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有两个学习培训场所: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是学徒工、在学校是学生。

“双元制”学生,一般每周在企业(当学徒工)学习3~2天,在学校学习2~3天。每个职业(专业)教学方案(计划)中对学校和企业的分工、任务等都做出了明确界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由行业协会组织考核评价,合格者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

“双元制”企业的教学场地包括专门的教学车间和生产车间。学生在职业学校主要学习教学方案(计划)中安排的公共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等课程,并在教学车间(实训室)进行职业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学生跟随取得教学资格的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学习教学方案(计划)中安排的职业基础知识、企业文化、操作技能、生产过程等内容,并进行顶岗实习。

“双元制”的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可以在“学徒工协议书”中规定的期限内得到由企业支付的工资或生活费,学徒工工资标准由所属工会和企业协商确定。德国企业不会限制“双元制”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选择,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原先顶岗实习企业工作,也可流动到其他企业工作。

(二)全日制模式职业教育

德国的全日制职业教学模式一般属于文科类、管理类、商务类职业(专业),也有手工业类,教育教学情况和我国的全日制职业教育教学情况基本相同。条件好的全日制职业学校有完备的教室和教学车间(实训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综合技能训练。条件受限的全日制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可以到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出资建设的职业教育“跨企业综合实习基地”中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亦由行业协会组织考核评价,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实施情况来看,这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时常存在学校教学和综合实习基地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

三、德国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一)职业教育起步早,转换灵活

德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早、层次清晰、转换灵活。从小学就开始引导学生接触各个职业,培养学生兴趣,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学校。学生对未来学习和学校的选择也并未死板固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再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学生选择哪一类中学、哪一类职业,是自主的、自愿的,与其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结合密切。在德国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老师、社会都是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完备多方合作共管共赢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完备,由职业(专业)教育体系、职业(专业)教学标准、职业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资格准入规定、职业资格准入规定、职业资格考试规定和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企业各方的分工等部分组成。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企业、学生各方也是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配合默契。教育主管部门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主要负责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统计报告、职业信息发布等工作;行业协会主要负责职业教育的许可、技术服务、咨询、评价和发证等工作;工会主要负责学徒工的经济利益(工资或生活费)、社会利益、政治利益的保障工作[2]。

人们一直认为德国的校企合作办学之所以办得好,是因为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或以减免税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事实上,德国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热心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是主动的、自愿的[3]。德国的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有三个原因:一是在为自己培养员工、挑选员工。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可以全方位观察和检验学生工作情况,并根据制定的测评规范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为企业培养和挑选优秀员工,既花钱少、又见效快。二是学徒工(职校学生)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企业而言,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即享受到了学徒工创造的价值,又享受到其廉价的劳动力。三是参与公益事业是企业的荣誉,还具有广告宣传效应。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基本都是得到了德国联邦政府和行业协会认可的具有职业教学资质的企业,相当于变相地由联邦政府和行业协会为其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同等重要

不論是职业学校的老师,还是企业的老师,都必须达到教学许可的要求(专业、学历、企业经历、教学能力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至少要讲授两门课程。新入职的专业老师并不能直接进行教学,而是先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至少一年,然后上讲台前还要跟着老教师听课、观摩,学习写教案、写听课心得。除此之外,职业学校的老师不评职称,也不分层级,专业老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家长和企业的评价。学校还规定每位专业老师每年都要到企业实践不少于30个学时或参加相关校内培训及研讨会。另外,德国职业学校的老师享受公职人员或公务员的待遇也值得借鉴。

(四)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课堂教学实行小班制,每班15~30人。不论课堂教学还是实训教学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团队精神、相互交流能力、社会能力。实训教学每个工位学生人数不多于5人,教学步骤为:学生观察;跟着老师或师傅做;自己独立做;自主承担工作(生产)任务。

(五)新增职业(专业)的论证工作精细

在德国,凡是增设新的职业(专业)都必须经过充分论证。新职业(专业)的论证工作由行业协会委托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经过前期调研、收集资料;职业工作过程分析研究,提出问题(职业需求);确定职业技能目标;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安排教学计划;最后报批。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健全、企业参与广泛、同生产结合紧密,并且不同类型的教育转化顺畅、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参与度和认可度高。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仍需继续努力改变。我国的职业教育如果也能“从小学生抓起”,成为“社会、家长和学生喜爱的教育、兴趣的教育、快乐的教育”,也就无需花太多的精力去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与发展动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9.

[3]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案例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实施方式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逻辑启蒙教学分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内联外延,巧妙衔接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情境教学
频率效应在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