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研究

2020-09-10 07:22沙马说里莫罗磊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生物初中信息技术

沙马说里莫 罗磊

摘要: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实现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信息技术在生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对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资源整合与具体的教学优化改革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

引言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涵盖了诸多抽象性知识,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很难对其中的部分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的优化这一问题,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直观的展示,通过声音、图像和视频的多元化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理解程度,与现代化初中生物教学高度契合,对于生物教学的改革优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知识的图像转换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以将生物知识转换为具象化的图片与音频内容,以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教学为例,笔者一般会在开展具体的实验活动前让学生对细胞结构的动态展示进行观察,明白细胞结构的构成后在利用显微镜对真实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找到观察目标。

(二)抽象与具象的转变

信息技术下的生物知识抽象与具象转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以“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教学为例,常规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抗原抗体的相关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抗原抗体的文字介绍、图片或是动画模型。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将抗原抗体进行结合搭配,直观的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加强对抗原抗体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增强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知识存在微观抽象性特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文字无法细致描述的实验流程,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可以更加准确的分析各类生物实验现象,降低学生的实验结果理解难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优化实验设计和方案,提升实验的效率,有效的增强了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二、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资源整合

(一)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丰富教学素材,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可以在网络中整理教学素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现,制作成相应的课件或是微课视频,以此丰富生物教学活动的内容。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为例,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播放,课件中的视频展示出了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干燥炎热的沙漠环境;冰霜覆盖的极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教学导入的趣味性,也能够有效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

(二) 开发生本教学资源

为更好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前对生物信息资料进行总结整理,然后发布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中,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设定查阅权限,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资料库内容进行调取,使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高效的生物知识学习和复习。

三、构建教学情景

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信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景能够有效的跨越以往模式下生物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真正的透过现象观察生物本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逐渐的构建起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建立PPT、文档或是Flash动画创建特定的教学情景,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都会得到充分的调动,以此提升教学效率。以“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部分的教学为例,笔者一般会为学生播放对应知识内容的视频进行情景构建,让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体会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历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后续的教学中,在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加以利用,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加强学生对生命起源知识的兴趣,更好的理解知识,并可以将知识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四、辅助实验教学

生物属于自然学科中的一种,对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实验教学是生物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际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课程想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技术和涉及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形成生物实验的理念。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和形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达到辅助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成果转化的目的。比如,在生物实验中常常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完成操作,在教授学生使用这些仪器的时候,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小细节,凭借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理解,此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就会更好地掌握使用方法。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通过投影设备将显微镜的立体结构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会更容易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五、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目的有兩个:第一,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过渡到生物学习中;第二,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直观地感受生物所带来的冲击,做到切实理解其深刻内涵。由此可见,教师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很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发展的学习理念。例如,“生物与环境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各种生物在大自然中的状态、生物习性、变化过程等全面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圆胸枯叶螳螂、舟蛾、北极熊、雷鸟、变色龙等。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些生物需要保护色,以及保护色的几种类型,生物采用保护色是为了让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让觊觎自己的动物无法发现自己。因此,教师要针对这几方面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从而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抽象的生物知识。

结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教学效率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内容,对信息技术加以有效运用,切实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亮. STEAM理念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2019.

[2]王文华. 关于大数据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22):42-43.

[3]戎正杰. 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020):38.

猜你喜欢
生物初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