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白石老人自述》

2020-09-10 14:23吴言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画风白石齐白石

吴言

在学习了解美术史这个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感慨,艺术史是如何绚丽多彩,由一个个人物,一张张画,构成了现在我们每每看到,每每想起,都令人感叹的历史长卷。艺术是充满多样性的,也是极具包容性的。在艺术从起源到发展的长河中也同时不断地受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各种影响。在古代绘画中,它可以是被用作宗教宣传,也可以是用作记录皇室生活,也可以是文人闲暇时陶冶情操的对象与寄托。中国古代绘画无论是隶属南宗或北宗,无论是宫廷画家还是文人画家,无论是达官贵族是僧侣或是平民百姓,每一位都是赤诚的热爱着,将自己的情感,或欣喜,或平淡,或失意,或向往,抒发出来去赋予纸本别样的意义。浏览观看这些画作时,看到荆关董巨的画时,会想去看看雄浑壮阔的山水,畅游其中,感受山川的连绵磅礴。看到元四家的画时,会向往宁静,平淡,觉得一切都止步于此。从左到右一点一点看就像是自己在这些山间穿行。看到徐渭的画时,画风突变,满纸的酣畅淋漓,感受到饱满的情绪在每一笔上跳动,也就总能身临其境地感觉到“痛快”这二字。看到齐白石的画时,想到的就是一位“可爱”的老人,一幅可爱的画,通过画中每一个鱼、虾、花、虫不难看出饱含对自己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可以想象到白石老人在画时,专注中流露出的喜爱与骄傲的神情。感人的画太多,感人的心绪说不清,也说不完。但看好看的画会给我带来各种提示,像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一样一点一点带领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捕捉每一个不起眼的瞬间。

对白石老人的喜爱是从他的一句“世间事,贵痛快”而来的。翻看《白石老人自述》,通过老人的视角了解他的人生。想了解一个画家的画,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就是必不可少的,白石老人的作品中保留了民间艺术的一些优秀传统,同时也吸收前代画家的风范,通过对形的描绘,达到传神,强调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这本老人口述的书中可以引导读者了解到他的这些画风的形成大致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从他的言行中也就会知道,为什么他可以画出这么可爱,形神兼备的鱼、虾。书中写到,老人八岁开始写字画画,读《论语》,小时候对他在学习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爷爷,十五岁开始学做木工,十九岁临习《芥子园》,对绘画感兴趣并开始自学,二十七岁开始正式拜师学画,脱离木工生活,四十岁后开始了自己的五出五归并且在画风上有所变化,五十五岁陈师曾劝他“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这些话在当时对已是半百的齐白石影响很深。五十八岁开始了“改造”,自辟道路。到了接近晚年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白石老人的写意画。其中书中有一段回忆“西望天坛的森森古柏,一片苍翠欲滴,好像近在咫尺。天气晴和的时候,还能看到翠微山峰,高耸云际。远近山林,简直是天开花屏,百观不厌。有时雨过天晴,落照残阳,映得天半朱霞,绚烂成绮。附近小溪环绕,点缀着几个池塘,绿水涟漪,游鱼可数。溪上阡陌纵横,稻粱蔬果之外,豆棚瓜架,触目皆是。叱犊呼耕,戾水耕田。”这是老人在六十九岁时记录的张园,这是书中描述最细致的景色。在多年后回忆,每字,每词,每句,也都是满满的喜爱,在六十九岁的高龄依然可以发现并欣赏到生活中平凡景色不一样的美,留心观察到身边每一个动人的小细节,不由得想到老人画中的百花、百草、百虫为何如此有神。就连人见人厌的蟑螂,老人也可以认真观察,将它画成一只可爱的蟑螂,怎能不心生敬意。从老人的言行中看到了满腔热血与执着,学会了如何用一輩子去经营好一件事。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白石老人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但这个痛快的背后是由几十年的历练一笔一笔,一张一张积累而来那一笔痛快。看似无心,实则有神。浅读齐白石的一生让我感受到了,绘画是一件可以用一辈子去沉淀的事,齐白石从八岁到九十岁一辈子就在“找自己”,他的画面跟随着他人生的起承转合不断地变化。艺术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像齐白石这样的艺术家,将画面赋予饱满的情感,再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慢慢完整,丰富。

猜你喜欢
画风白石齐白石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诗人玩微信,画风很奇特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