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2020-09-10 14:54黎史央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连接性愈发地看重,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地发挥价值。想要有效地实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方法的创新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

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从较为简单的地方入手,为学生提供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渡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实施,让学生在最为优质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由此可见,对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方法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问题

1.1家庭教育不足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家长为学生提供的生活环境也更为舒适,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溺爱心理,在生活中鲜少让学生做家务,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也当作是小问题,不忍指责,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发送了错误的讯号,促成了学生的负面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学生在步入校园生活后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同理心较弱,时常出现顶撞教师,欺负同学等行为,无法有效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集体,不仅不利于学生当下的成长,还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一定的阻碍。

1.2教学方法弱化

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现实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究其根本在于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内容结合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且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较弱,无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代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而导致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结合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渗透,无法发挥实际效果,极大地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的与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要求,不利于对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的培养。

1.3传统教学方式固有化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大多占据着课堂的主导位置,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看重高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的重视,一味向学生提出了诸多严格的要求,以图通过制定严格的课堂学习制度以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方式达成对学生的鞭策,实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的目的。虽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但却带来了更大的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心理。

2小学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2.1初贴近生家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应紧跟新课标改革理念指导,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教师应对学生当下的实际成长情况拥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识,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教学语言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其能够更为贴近学生当下的真实情况与需求,逐步地引导学生接纳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其二,教师应积极的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使其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构建出家校合作关系,不断的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为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方法的顺利有效实施提供推进性的力量。例如:在学习到《爸爸媽妈在我心中》一课时,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如:“与家长一起做家务”、“为父母洗脚”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教学策略的落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2.2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教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此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还可以实现提升教师的思想与意识的目的,使其能够更为科学的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例如:在学习到《心中的“110”》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生活中需要拨打报警电话的几个情境,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安全问题拥有一个新的认识,进而在达成新课标教育目的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3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新课标下教师应明确学生的真正需求,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构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推进,有效地激发学生法治意识。

例如:在学习到《做学习的主人》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这一课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推动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教学方法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教学模式的构建,十分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且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崭新发展路径,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积极的完善教学观念,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感受,让学生逐步的成长为拥有高尚品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艳玲.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7):96-98.

[2] 任明霞.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114.

黎史央 东莞市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