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研究

2020-09-10 06:53秦雪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传统文化德育

秦雪梅

摘要: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单单开展知识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帮助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结合知识教学与传统文化开展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在多方面深化学生的个人素质。但是,想要全面落实对小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仅仅凭借学校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学校要与家庭达成合作,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在相互配合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本文围绕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高效达成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德育;传统文化

引言

由于从前应试这一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以及家长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性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上,忽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以致学生形成诸多不良习惯,限制其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生正是接受教育和思想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今后的影响较大。因此,学校以及家长要充分的认识到此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达成有效沟通,共同开展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心理,也增强其道德水平。

一、转变从前教育理念

小学时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学校要注重德育教育,有计划且系统的开展对学生德育工作。同时,在德育教育中,应转变从前的教育思想,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1]。学校需要注重家校合作工作,主动寻求与家庭的合作,将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力量整合,全方位的开展对小学生的教育,确保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家校合作需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学校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开展与之相应德育课程,在思想层面上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让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养成良好习惯。还可以在校园中举办特色活动,引领学生在亲自的实践中体会。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两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中,不仅仅向学生家长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汇报,也会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组织家长在专题讲座中学习,使家长形成注重家庭教育的意识,并采取可行性高的方法。如,良好家风等。家长身为孩子在学习中的榜样,需要为发挥自身作用,实现家庭良好风气的形成,营造促进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也达成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学校要加大与各学生家庭的联系,共同为学生应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空间,提升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其中的人物、情感等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在诵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自身文化素养深化的基础上得到个人品质的发展。比如,在诵读《石灰吟》中,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教师可将作者于谦的事迹以及时代背景为学生讲述,不仅使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其中情感,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不畏艰险的思想。在《竹石》的诵读中,可以为学生带来生命的感动,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像竹石一样刚强勇敢。

二、注重和家长的联系

由于从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家庭方面的教育一直被忽视。基于此情况,想要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就需要在思想层面上实现认知的改变,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要树立正确家校合作的理念。教师与家长需要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如,微信群等。当遇到问题或出现突发事件等,可直接通过微信群交流。为了帮助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以及家长要利用现代化工具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一起落实教育工作。学校在假期中可开展力行弟子规这一活动,每日由家长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在开学后教師进行检查。如,做饭、打扫卫生等。以实际行动能够引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容易,学会感恩。家长要注重对学生的监督,让自己的孩子在亲身的体验中感知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进而形成良好品德。

三、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是学生接受教育之前能够感知以及学习的对象,在学生的初期成长中发挥明显功效。所以,家长的价值观将会对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形成影响[2]。小学生在家庭的生活之中,模仿能力突出,会不自觉得模仿家长的行为、语言等。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家长需重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将自己的语言、行为等有效规范,实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家长也要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其思想。如,不能浪费食物等。同时,家长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不能采取命令式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语言、故事等引领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此外,家长在德育工作的落实中,需构建和谐的家庭生活空间,会使小学生更愿意接受教育,保持积极心理健康长大。

四、学校加大德育教育

学校在开展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可在相应课程中进行良好品德的渗透。如,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在学校教育中,每天都会利用早读时间,为学生留出十分钟,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在每一周都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专题课堂,依据经典故事内容为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通过生动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中的人物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学校也需要加大对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设,利用走廊、板报、操场等各地点,以名言、小故事等不同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随时的诵读经典、学习经典,在环境的作用下实现良好品德的内化。

结束语

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在教学、生活等各方面影响与渗透,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以积极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在德育教育中,学校一定要与家长全面深入的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共同落实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提升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成效,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程刚.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9.

[2]李潮海,徐文娜,康健.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与策略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2-17.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传统文化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