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的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2020-09-10 07:53徐江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初中历史教学

徐江华

摘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德修养,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历史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在内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合理实施,打破固有教学理念的禁锢,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在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综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学生们的思想天马行空,他们具备了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创造力、思想力,他们对待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具有新意的。对待历史事件的认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知识深度、性格爱好产生的. 学生们对历史知识越熟练,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越完善,才能对历史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一、在教学中体现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事物和特定事件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历史的学习时,必须要从时空的角度出发,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但是,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有许多学生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较为模糊,容易混淆时空、以今度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时空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强化时空概念,引导学生系统性、整体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教师在讲完每一章节后,可以进行章节小结,通过思维导图、框架图或时间轴将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将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历史时空观。例如,教师在讲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章节时,可以进行课后小结,按照时间顺序绘制出时间轴,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等事件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历史事件,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内容,巩固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时空观念。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绘制时间轴,学生在相互讨论、沟通的过程中会不断巩固已学到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历史时间线,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二、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问题情境”是教师结合具体问题有目的的为学生营造生动、真实情境,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归纳,问题情境具有启发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特点。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调动下,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得到前所有为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与体悟效果也会更好。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促进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要找准“问题”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创设,多元化的问题创设,以及新颖的问题,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更加容易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生成。

比如:课上教师先抛出问题,为学生预留一个悬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 年爆发以来,势头逐渐迅猛,那么却因为一件事情,太平天国却走向了灭亡,那么大家知道这是哪件事吗?”

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创设,很快引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在问题的促使下,初中生开始积极翻阅课文并查询资料,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可见,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并通过自主学习与总结、探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进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教师与学生一同研究和讨论中得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导火索是鸦片战争,而天平天国起义则是从金田起义开始。初中历史知识点零散,学生记忆和理解难度大,通过这样的方式,初中生学习效果和效率更高。

三、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如果能够将历史课本教材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展开历史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断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思考程度。教师引领学生参加相关的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的史料证明思想,促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历史学习的求知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身边的历史博物馆,学生通过欣赏历史文物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增强尊重历史现象的敬畏感。学生在强化历史认知过程中,会不断激发出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学生在调动学习能力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青铜器和甲骨文》一课,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相关的历史文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史料实证能力,还能大大提高对历史文物的敬畏感。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教师细致地分析历史课本知识点。教师结合历史文物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青铜器的认知程度以及加强对甲骨文的了解程度。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关键能力。

结束语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了解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并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整理与分析史料,实施科学引导,展示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其时空观念和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满正先.初中历史课中的创新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1.

[2]任衍,高岚,杜秋平,吴锦霞,李国平.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21-531.

[3]于晓威. 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67-1068.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初中历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