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0-09-10 08:23江明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抗疫法治

江明伟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融合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能够创建生活化情境,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能够引入生活案例,开展现场辩论会,这会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化内容较好地融合起来,促使学生易于理解,有助于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引言

其实,现实生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作用,各式各样的社会新闻可以成为引力举证的优秀素材,方方面面的犯罪案例可以成为讲述法律的有效证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推动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1.1有利于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发生着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如果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素材,这会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1.2有利于加深学习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章节的内容都会要求学生认清某种哲理,或者汲取某方面的思想意识,但是时常有些的理解能力低下,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导致无法直接学习,这就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理解,从而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2.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1创建生活化情境,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融合教学内容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逐步指引的情况下,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预防犯罪》时,从教材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犯罪的特征,加强预防犯罪的意识,这就可以从生活中引用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首先,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电影《少年的你》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校园暴力”发生的整个过程,随后询问学生说:“同学们,请问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那个女孩会被围殴、撕衣服呢?”,学生会说:“因为她正在被实施校园暴力!”,教师说:“原来是这样,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呢?”,令学生产生质疑。

然后,在课件中展示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法律内容,让学生结成小组,从课件中找寻可以制止校园暴力的法律条文,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要求每个小组归纳这些法律条文,将其转换为流畅的陈述语言,探讨可以保护正在造成校园暴力的学生的方法。

紧接着,在课件中出示近期发生的违法案件,如2020年11月15日在河南省发生的一起六口人的灭门惨案、2020年重庆破获的“杀猪盘”境外网络诈骗案件等,在逐一阅览过后,要求学生思考每个案件体现的犯罪性质,如杀人罪、诈骗罪等,同时在组内探讨可以制裁犯罪者的法律条文,令其加深对《刑法》等法律的认识。

再者,在课件中出示某名学生因盗窃罪被捕入狱的经历,在阅览的过程中,令学生梳理该名学生从不接触法律到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在组内探讨导致材料中的学生犯罪的原因和启示,思考“如何能够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问题。

最后,指引学生归纳本节课中讲述的内容,强化预防犯罪的思想意识。

2.2引入生活案例,开展现场辩论会

如果想要让学生深刻地记忆某部分的教材内容,可以运用现场辩论会的方式,组织学生成为正反双方,围绕某个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会有助于加深记忆,同时可以引入时政新闻,与教材内容产生直接的联系,这会有助于加深理解,从而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感受生命的意义》时,从教材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价值,那么可以引入诸多生活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开展现场辩论会,进而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如可以引入“渐冻症男孩上学记”的事件,在安徽广德的王同学,自7岁开始患有渐冻症,周边的同学自发性地组成“爱心队伍”,帮助王同学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如接送上学、送饭喂饭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能够体现出人性最温暖的博爱。

当阅读过该事件后,可以创建两个小组,假设两个小组分别是某新闻社的创刊人员,正方小组代表“值得推广该事件”的观点,反方小组代表“不值得推广该事件”的观点,两个小组需要自行指派出2名学生,代表小组展开辩论,并且需要经过共同商讨,总结出多个能够支持小组观点的内容,如对正方小组而言,可以说:“我们认为这种发散人性光辉的事件,值得向社会推广,令全社会的人们感受到温暖!”,对反方小组而言,可以说:“我们认为这种事件不值得推广,因为这会令人们感到道德枷锁,导致看到不帮助他人的行为时,会指责当事人道德败坏!”,在这样针锋相对的辩论中,能够令学生逐渐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和坚强,以及乐趣助人的高尚精神。

如可以引入“2020抗击新冠肺炎”的时间,从2020年年初开始,我国围绕武汉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抗疫措施,如建立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紧急调集全国医护人员支援武汉等,在该过程中,不断地涌现出诸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有些至今奋斗在抗疫前线,有些已经献出美好的生命。

当阅读过该事件后,要求学生构成两个小组,探讨该事件中表现出的积极思想精神,如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大爱无私等,此时教师会说:“同学们,假设现在有些网民用不一样的态度看待此次抗疫事件,你们会怎么反驳他们呢?”,随即让一个小组代表“坚决支持抗疫决定,生命安全第一”的观点,让另外一个小组代表“不能完全支持抗疫决定,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观点,要求两个小组互相派出代表,互相进行辩论,这会不断加深對生命意义的认识。

由此可见,从以上两场辩论会的过程来看,既会让学生深入地探究某个生活事件,深刻感知事件中体现出的思想精神,这会认识教学要点,又会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参与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发挥诸多积极的教学作用,既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素材,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理解,从而起到较好的促学效果。并且,学生会对生活化的内容感兴趣,联系教材内容自主思考,再经过教师不断地指引后,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梅,马正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3):101-102.

[2]陈文赟.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30.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抗疫法治
“画”说抗疫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团结抗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