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浅议

2020-09-10 07:22聂谱荣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1期
关键词:浅议欣赏书法

聂谱荣

摘要:书法欣赏主要包括对“形”与“神”两方面的把握,“形”指具象的方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指书法的神采韵味,是对书法作品抽象的把握与整体的审美关照。一般而言,对点画(笔法)、空间布局(字法和章法)多以具象关照为主,抽象关照为辅,而气韵神采则是对书法作品整体审美感知的统摄。

关键词:书法;欣赏;浅议

一、点画线条之美

点画是今文字的基本构件,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形态美的基因。在隶书出现以前,古文字及其书法只有曲与直的线条,隶变之后,隶书和楷书摒除了象形意味,字形纯为抽象符号,篆书粗细一律的单一线条演进成了各具形态的呈块面形体的点画。

《笔阵图》中最重要的是对楷书的七种基本点画第一次做了意象描绘:“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点画的意象比况不是要求每一点画表现相应事物的具体形态,而是要求体现类似事物的动态、美感。

(一)线条的力量感

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所谓“骨”、“筋”、“肉”,都是借喻于人体构成的各部分。因为要体现出生命力,表现“生气”和“力度”,所以线条的质量是书法艺术形态的根本。

书法线条要有力度,但它是刚柔兼济的,即要求“多力丰筋,骨法用笔”。孙过庭《书谱》中有关于书法里“骨气”和“遒丽”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描绘:“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即是说好的书法线条应该是骨丰肉润的,力度应当是刚柔兼济的。

(二)线条的质感

质感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客体表面质地如坚硬、粗糙、细腻、柔软等的感受和联想到的真实程度。书法线条的质感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魏晋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书法线条具有一定的质感。线条讲求有立体感,最主要的就是要让线条有厚度、具浑圆。

例如《笔阵图》中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的形象描述;后世所谓“印印泥”“屋漏痕”“锥画沙”等用来描述书法线条的凝重有力;《书谱》中所谓“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的审美感受,其实描述就是线条的质感。

(三)节奏感

节奏感赋予书法艺术以无穷的活力与美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即行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但是无论哪种书体, 都要求在空间造型中融入一定的节奏与韵律,惟其如此,书法艺术最高最深奥的审美意趣才能通过抽象的笔墨直观地传达给观赏者。

二、结构之美

蔡邕《九势》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故日: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其中“书肇于自然”,映带,无使势背。”此论基本奠定了书法核心范畴,其中“书肇于自然”,可以作为书法之“理”的最高法则。书法的结构秩序,必须符合自然的生成、运动发展的规律,而“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又进一步说明了书法本身的书“理”,因势生形,书法的结构造型是由笔势衍生而成的。“势”在古代书论中,作为核心的美学、技法概念;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三、章法之美

书法章法是一幅书法作品整体布局的处理方法,即成篇字的写法。

中国书法的最高审美意象是反映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的智慧,这种智慧儒家概括为“中和”。只有人或物能够处理好“和”的关系,就达到了“道”的高度。反映到章法上來,在多样统一的大章法内巧妙地处理局部的小章法,使局部内有统一,局部和局部之间有统一。一句话,章法就是解决矛盾。这个矛盾指的是大小、粗细、敧正、疏密等具体范畴。

四、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国书法作品中的灵魂,也是书法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审美感受。书法中的意境表现是书法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表现了书法家自身的艺术水平。书法中想要追求的空灵淡雅、朴拙自然的审美境界与意趣都体现了中国书法高超的艺术境界。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即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表达的是自然。张怀瓘在其书论著述《书议》中说:“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书法的意蕴之美熔铸于意象构思之中,流溢在书作的字里行间 具有一种味之不尽的节奏、韵律之美。任何有生命的艺术品,都能在功力深厚的技巧中蕴藏着作者的意境,意境越高,就越能显示出美的魅力。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省 330022

猜你喜欢
浅议欣赏书法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议“初小”数学思维的过渡
诗书画苑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