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转换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020-09-10 07:22周鹏欢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格斯靴子

周鹏欢

作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之一,他的作品总是以最真实的描绘中透露着作者的褒贬。在他的笔下,娴熟的艺术技巧,细致入微的观察,平淡的白描手法,随处可见。不同于老舍《想北平》中充满生活和烟火气息的现实主义,高尔斯华绥的文章让你完全身置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当时的凡人凡事。每一处笔墨都在揭示或感慨。

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可以得知,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品质》区别于传统的小说模式,它主要通过八个场景的转换来表现主人公格斯拉一生的遭际。“在我大约十四岁那年,我够格做成年人靴子的时候”,这是我与格斯拉兄弟的第一次相遇,也許是我还太年轻,对格斯拉兄弟的品格也只是比较模糊。“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这是第二次的相遇,我开始了解格斯拉对靴子的感情。可能在你眼里,做靴子只是一项养家糊口的工作,但是对于格斯拉先生来说,它是一种手艺。“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靴子一次的质量问题可能对于普通的手艺人来说,打击不会那么大。我并没有意识到格斯拉对于这项工作的神圣态度,我没有想到我简单的一句话在他心中是一个巨大的创伤。格斯拉那“历久不停的悲伤表情”总是在我的脑海浮现。“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格斯拉对于做靴子的自信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时的大工业时代,机器生产的靴子注重的是销量,格斯拉能够一眼看出我脚上的次等皮革。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格斯拉的唠叨,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他做靴子的艰辛。“后来再去他那里的时候”、“过了好几个月以后”、“过了一年多”,“一个星期以后”,每一次场景的转换都在预示着格斯拉境遇的变化,或者说意味着格斯拉的死亡。

作者完全可以以站在我的立场上叙述格斯拉的整个人生,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需要采用八个场景转换来呈现?从客观角度看,我们可以说是高尔斯华绥高超的写作技巧的体现。从主观角度看,场景之间存在着内部的合理性、连贯性和因果性。最初场景转换最多适用于电影的拍摄中,场景转换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所谓的蒙太奇也是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在后期的制作中,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的影视作品。回到我们的《品质》这部文学作品,场景转换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圆型塑造和情节的现实存在。格斯拉精于艺,专于物,诚于道。最终却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说不清楚,但是悲剧的背后总有自身的原因。你改变不了环境,你必须适应社会环境,人总会处在这样三种状态下——先知先觉,亦知亦觉,不知不觉。知,才有觉;觉,才有变;变,才有进。格斯拉的做靴子的生产方式是亲自做,过度劳累,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销售手段是只管做靴子,从不登广告。从经营成本看,用最好的皮革,成本高,开销大,却从不维持原价。他做的靴子经穿,但每次花费时间长、顾客不愿意等。格斯拉更像是一位靴子的艺术家,而不是做靴子的店家。连贯性总是与时间脉络联系在一起,作者选取的场景对应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文章中的“我”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见证艺术家的消逝,更见证那个时代的发展。有因必有果,格斯拉的悲剧不是一日促成的,时代的变化,人们观念的变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变化。靴子的品质就是格斯拉的生命,他用生命坚守着社会的良知,至死不渝地保持诚信善良负责敬业的美好品质,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坚守的价值。人生就是一个矛盾体,坚守还是改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格斯靴子
狼妻
帮我穿靴子
小斑马买靴子
帮我穿靴子
圣诞老人靴子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
福格斯不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