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白马山:蹄疾步稳跑出茶旅融合致富新征程

2020-09-10 07:22
今日重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武隆度假区白马

隔着那条坠入凡间的青翠银河——乌江,武隆白马山与仙女山遥遥相望。

仿若武隆的秘密基地,在这座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拥有2000多种珍稀动植物品种的白马山中,藏着上天散落人间的美好:山谷里的湿地、高山上的杜鹃、流传千年的白马仙女爱情神话,以及足够让人铭记一生的最美夕阳。

要知道,这座被大自然眷顾的大山里,还孕育着一个瑰宝——“仙女红”高山有机茶。近年来,生态资源富集的白马山以茶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高山有机茶产业,精心开发茶园旅游观光、茶文化展示等丰富的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茶旅融合新路子。

山中有贡茶 香茗叫做“仙女红”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武隆的真实写照。既然地少山多,何不“靠山吃山”?

2017年4月,负责白马山旅游度假区开发的重庆市武隆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重庆市赤茗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高山有机茶产业,并推出了“仙女红”等系列红茶及“天池碧芽”等系列绿茶。

天赐的山水,造就了白马茶。

出产“仙女红”的白马山天尺坪茶区海拔1300米,正好处于武隆的T字型小气候区域之中。茶区所在之处陡立于乌江边上,当乌江温暖水汽直冲崖顶時,即与崖顶的冷流交替拍打叶片。骤变的温差和优渥的土壤,使得白马茶不仅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且香气独特、茶汤甜香、色泽红艳、回味绵长。

事实上,白马山产茶的历史十分悠久。东晋史学家常球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3000年前,白马山已是产茶区。而唐末五代人毛文锡也曾在《茶谱》中提到,白马茶在唐代便被奉为“贡茶”,扬名天下。

目前,白马山已有现代化茶园5000亩,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加工。这里出品的“仙女红”有机红茶,先后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重庆“三峡杯”红茶金奖、第二届国际茶博会“品鉴用茶”、重庆外事好礼等殊荣,并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仙女红”有机红茶还获得了院士的高度认可。

今年6月,著名茶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和蚕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来到白马山考察。茶园内,一个个白色蜘蛛网引起了陈院士的注意。“如果茶叶打过农药,蜘蛛就不会存在。”陈院士表示,这正是生态、绿色的体现。

“白马山常年云雾缭绕,是天然的好茶生长地;‘仙女红’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当之无愧的茶中上品。”两位院士给予了“仙女红”极高评价,并分别题词:“云雾缭绕深山中,巴蜀最美仙女红。”“白马松林云雾起,高山最美仙女红。”

茶叶做文章 走出茶旅融合新路子

如今,“仙女红”已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康庄大道。然而,武隆人的眼光却远不止此——他们还围绕白马茶,做起了茶旅融合的“大文章”。

2016年3月,武隆启动了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东邻武隆中心城区,南与贵州道真县毗邻,西与南川接壤,北至乌江之滨,与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隔江相望。茶文化,被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确定为两大主题之一。

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以天尺坪为核心,将茶资源进行最大化整合、最合理开发。贡茶园、现代观光茶园、水晶茶厂、琴台茶寮等景点被串联成珠,既打造出了完备的产业链条,又让游客能完整体验茶文化。

在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游客们可徜徉于绿色茶海间,感受氤氲着历史和文化的茶叶芬芳,及大自然赠予的宁静和闲适。也可登临贡茶园地势最高的敲钟望茶亭,敲一敲亭中编钟,赏一赏茶海风光,或者前往拨瑟闻茶亭,听古韵、品香茗。

要是累了,随处可歇,看一看采茶姑娘专心采茶的模样,听一听过往游客哼着的小曲儿,卸下所有疲惫与倦意。

若想进一步感受茶文化,琴台茶寮是必须去的。琴台茶寮前的茶祖祭祀广场,复原了古巴国祭祀茶祖神农氏的场景,是茶文化的核心与精神高地。再往前走,就能抵达气势恢宏的琴台茶寮。站在这里,可鸟瞰茶山全景。不仅如此,游客还能在这里领略茶艺、茶礼、茶说、茶道等茶艺表演。如果觉得不够尽兴,还可以在附近的茶庄群小住一段日子,感受白马山优美的生态环境,体验乡村旅游的无穷乐趣。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要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勇于担当作为。”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的话,在白马山充分体现。整合茶资源、提升茶景观、研发茶产品、演绎茶文化,延伸武隆旅游的产业链,白马山旅游度假区走出了一条“旅游+茶文化体验”的农旅融合新路子。

产业大又强 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按照“建一处景点、引一批企业、活一带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武隆确立了白马山旅游扶贫带等四个旅游黄金廊道。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白马山片区已成为我市旅游扶贫的典型。

白马山曾是武隆五大贫困片区之一。张明文是土生土长的白马人,在外务工十多年还是仅够维持生活。

2016年,回家过年的张明文发现镇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搬进新房,田间茶叶清香扑鼻。于是,他决定不走了,“家门口就能赚钱,谁还想出去漂泊?”

近年来,武隆区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除了每年递增的流转土地租金外,村民们还可以通过茶叶采摘、田间管护等获取收益。“在外务工的村民基本都回家了,每户年收入10多万元不成问题。”当上了村民小组组长的张明文说。

让本地村民参与度假区环境日常管理和维护,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的又一途径。

2017年,天尺坪村小组集体成立福勤劳务公司,与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签订茶叶管护、景区保洁、蓝莓园管护、鱼池管护等劳务合同,带动106户336人(其中贫困户7户20人)就地就业。福勤劳务公司预计2020年底营业总额将突破300万元,入股村民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集体经济盈利20余万元,实现企业、集体、群众共同富裕。

此外,随着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另一条增收的路子也出现在村民们面前,那就是办农家乐。2017年,因病致贫的建卡贫困户张国生,在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乐,很快实现年收入七八万元。如今,张国生一家已脱贫摘帽。

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白马山旅游度假区将继续依托旅游资源和茶产业既有优势,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实现茶产业、茶产品、茶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创新、农户参与的三级协同发展机制,实现景区提质、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大好局面。

猜你喜欢
武隆度假区白马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马站着能睡着吗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一匹白马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