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 教学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价值研究

2020-09-11 14:40
河南建材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况教学模式评价

鞠 杰 樊 磊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450042)

1 概述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领域BIM 技术的应用、建筑产业工业化推进发生着较大的变革,同样,职业教育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模式以微视频为课程核心,按照课程进度计划对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完整呈现教学过程;同时有针对性地面向自己的班级,将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如何按照课改要求,在SPOC 教学模式下实施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设置教学任务和教学检查,并随时根据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总结, 对SPOC 教学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价值进行研究,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传统的《BIM 安装造价应用》教学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评价模式,许多同学在考试前一周突击考试内容,依然能取得较高分数,不能全面、客观反应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平时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存在一定弊端,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平时表现较好、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同学的积极性。由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引入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最早由布卢姆(Bloom)引入教学领域,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实现情况作出的全面评价。

2 基于中国大学慕课及泛雅平台的《BIM 安装造价应用》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时,运用SPOC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跟踪、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

在课程建设及设计时,重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 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着力MOOC 建设,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学分互认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具体框架结构如下:

图1 课程构架

图2 教学设计

3《BIM 安装造价应用》课程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实施

3.1 形成性教学评价设计

结合《BIM 安装造价应用》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知识点多且较复杂等特点,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课程借助于超星泛雅平台设计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小组内互评与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效果良好,得到普遍好评。

3.2 实施过程

1)小组内互评与自评

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笔者设计了小组内成员互评及学生自我评价两部分内容。

章节设置情况如图1 所示。 根据章节及任务设置,在泛雅平台设置有教学任务、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资源、课后拓展五个方面的学习要求,通过线上推送以上五项任务,要求同学们完成课前预习并参与课前测试。 根据课前资源学习及测试情况、自身实际情况,小组内成员互相评分及自我打分,并附改进建议,设置分值。

本环节共计100 分, 占期末总体评价分数的10%。

2)小组间互评

结合线上学习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基础、作业完成情况、平台学习情况、小组协助参与情况、章节设定目标完成情况等。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借助泛雅平台随机圈人,对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汇报,组内其他成员可做补充,同时组织小组在课上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根据小组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实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分。

本环节共计100 分, 占期末总体评价分数的10%。

3)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起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反馈和引导学生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学习。 教师根据泛雅平台资源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试结果进行小组及小组内成员的评价。 在本门课程中,笔者对每章节内容都设置有教学任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资源及学习视频,并设置有相应的任务点,可通过同学们对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及网站浏览情况、测试题完成的准确性与完成时间的长短等予以打分。 另外,在每章节设置有实操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实操任务之后将其详细的操作过程及最终结果上传至学习通,根据实操任务完成情况予以评价。

教师根据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及线上测试结果,在课堂学习中客观地观察小组成员的课堂细节。 此外,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评价起参考作用,重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需要定期、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能会发现,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就可能使学生倍感鼓舞。 教师对学生评价时需要有评语,包括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教师给出的建议等,必要时与学生谈话、交流如何改进[2]。

本环节共计100 分, 占期末总体评价分数的30%。

4)实践操作能力

根据《BIM 安装造价应用》课程学习目标要求,分小组给出已建或在建安装工程图纸,按照图纸及河南省清单计价规范及定额要求,采用广联达软件进行实操练习,要求小组采用软件完成工程量清单编制,并采用GCCP5.0 完成计价。 通过与实际工程造价文件比较,由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检查安装工程模型的准确性、完整性,并分别给出分值。

本环节共计100 分, 占期末总体评价分数的30%。

5)期末测评

期末测评是对学期学习成果的检测,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主要以客观题的方式予以呈现。 教师提前将题目传至超星泛雅平台,以客观题为主(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形成题库;在期末考试时,按照要求随机组卷,每个班级共计组成20 套试卷,每套试卷由50 道单选题(每题 1 分)、30 道判断题(每题 1 分)、10 道多选题(每题2 分)构成;要求同学们在60 min 内完成答题,提交之后由系统自动给出测评结果。

本环节共计100 分, 占期末总体评价分数的20%。

计算上述五个环节得分的加权平均值,得到学生期末总评成绩。

4《BIM 安装造价应用》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效果

过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及方向,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地观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其创造性及创新性。

分析超星泛雅平台的后台反馈数据可知,采用过程性评价之后,平台访问次数明显增加、任务点完成情况良好,作业提交及时、准确率较高;小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良性竞争,积极参与课前资料准备及课中小组汇报、 小组抢答等课前、课堂活动,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5 结论

通过两学期的教学,采用SPOC 教学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可得出以下结论:

1)小组内部成员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增加小组内部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了解自身学习上的优缺点并改进。

2)通过使用形成性评价的小组互评方法,学生在承担小组任务时,有更多的机会与小组其它成员交流合作并竞争,可以提升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烈[2]。

3)通过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对于基础薄弱学生、重点难点予以重点关注。 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泛雅平台上采用SPOC教学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一考定音,形成性评价更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情况教学模式评价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特殊情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们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