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基础教学

2020-09-12 04:44王刚
清风 2020年14期
关键词:横杆弧线直线

文_王刚

纵观背越式跳高的发展和演变,从跨越式跳高、剪式跳高、滚式跳高、俯卧式跳高,直到目前的主流技术——背越式跳高,跳高运动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进步,技术性、观赏性、实用性也都有了大幅提升。

作为一名从事基层体校的跳高教练员,在日常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基础教学的窍门和经验,以下将分别陈述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环节,供各位同行和背越式跳高爱好者共同分享、研究、探讨。

助跑

第一,优化助跑路线。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众不同,区别于其他项目的直线助跑,采用直线转弧线的助跑方式,以八步助跑为例,大致分为前四步直线和后四步弧线,教学难点在于后四步弧线内倾跑技术的掌握。学习初期,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采用大弧线逐渐向小弧线转变的练习,可将后四步分别放置标志物,由标志物外侧进行弧线跑转为内侧弧线跑的方法,逐渐减小身体内倾,获取较大的离心力,从而保持身体较高重心,提升弧线助跑频率和速率,也能预防与横杆距离过近、角度过小等弊端,为最后起跳创造有利条件,也可采用小斜线转弧线的方法,将前四步直线变为小斜线,这样在切入弧线时更容易。

第二,注意助跑节奏和准确性。背越式跳高的直线转弧线助跑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其目的是为起跳尽可能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在平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不要过早在直线助跑中加速,这样会导致入弧线时难度增加,重心不稳,甚至弧线减速,这样反而不利于起跳前水平速度的提升,应遵循逐渐加速的助跑节奏,将重点放在弧线加速上。那么在弧线加速中,应保持身体内倾,体现三个“明显”:外侧肩明显高于内侧肩,外侧摆动臂摆动明显高于内侧摆动臂摆动,外侧摆动腿摆动幅度明显大于内侧摆动腿摆动幅度。

为了促进学生弧线主动积极加速,提高弧线速度,也可采用四步弧线计时的方法。在稳定助跑节奏的同时,准确的助跑步点丈量也尤为重要,多采用较为稳定的脚丈量法和皮尺丈量法能够尽可能减少实际应用误差,便捷有效,同时可在助跑点、弧线切入点、起跳点画出标记加以巩固,通过反复练习,增强实用效果。

起跳

第一,跑跳快速结合。练习中,快速助跑连接快速起跳是一大难点,如何将快速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和有力的快速起跳相连接呢?练习中,不少学生会出现起跳前的减速,尤其是起跳前的最后关键一步出现过度停滞,从而影响助跑速度的最大利用,冲击力不足,起跳腿屈膝角度大、抬脚踏跳、负担过重,不但起跳效果不明显,还增加了受伤率。

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时的短程助跑起跳辅助练习中,强调全身协调发力的理念,注重起跳腿出腿推髋,摆动腿蹬摆,双臂提肩,三力合一,通过短程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练习,反复演练,提升跑跳快速结合和全身协调用力,以获得充分的腾空高度。

第二,起跳点的准确性。起跳点的确定,原则上身体外侧与横杆之间保持一臂间隔,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素质能力不同,所以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再进一步做出相应调整,切不能离横杆过近,影响下一步的过杆环节。起跳脚与横杆的夹角保持在28度左右,这样更有利于起跳和过杆技术的发挥。在练习中,可将起跳脚的位置标记出来,反复练习,提高稳定性和准确性。

过杆技术和落地

过杆技术是充分利用人体腾空的初速度,使整个身体顺利越过横杆。当人体过杆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身体重心的位置距离横杆越近,则跳过的高度越高。前期准确快速的助跑和充分的起跳为优质过杆和平稳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的过杆技术有着独特的姿势,从头至脚依次越过横杆,空中动作顺序是仰头、下肩、挺髋、收腿,形成一道美丽的弓形。

相比于其他姿势的跳高技术,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有着较大的优势,其空中重心位置是最低的,也是最合理的。在平时的练习中,通过站在跳箱上背对横杆做原地过杆动作和短程弧线助跑踏板上起跳过杆,增加腾空高度,让学生充分体验空中姿态,通过讲解示范、录像回放等方式加以巩固,最后再完整融入全程背越式跳高技术中去。

总之,背越式跳高之所以是当今最为先进的跳高技术,是因为其技术原理更科学,时效性更强,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这些技术环节都比之前的跳高技术更具优势,其动作技术观赏性也大大提高。当进行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与训练时,如果能向学生讲清楚跳高的力学原理,使学生能明白这么做的原因,必然会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猜你喜欢
横杆弧线直线
那根杆......
不规则抽象
冲 浪
画直线
一样长吗?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弧线人生
弧线人生
本性难移
你喜欢直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