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钻探生产管理问题与优化举措

2020-09-12 14:24云强
写真地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单位生产管理

云强

摘 要: 地质钻探生产管理内容繁杂,涉及到人力、设备、质量、场地及安全等。地质勘探中钻孔的质量、成本、生产时间,是衡量投资者们在钻探生产管理上成败的主要要素,也是钻探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在生产工作中,钻孔质量、成本、生产时间是互相联系的,又互相制约。为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地质钻探生产管理,应该有完成计划、组织、控制管理的职能,做到综合考虑。本文对地质钻探生产管理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地质;钻探;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P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3-0007-01

1 钻探项目及成本管理的问题与优化举措

地质勘探钻探生产管理中的项目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单位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多种多样。目前在钻探生产管理有两大类:一是地勘单位自行立项,自行施工;二是地勘单位立项以后由于人员设备等各方面的原因因而将项目进行发包。这两种形式在目前的地勘生产中都同时存在,主要是因为目前西部开发的影响,西部的项目较多,而地勘单位的能力有限,项目做不完。而内地、东、南部的项目在建国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新的立项较难形成,特别是很难发现新的矿产资源。

地勘鉆探项目的这两大类的形成,给地勘单位的成本管理形成很大的差别。自行立项的项目运作起来比较轻松,而发包后承接施工的单位可能遇到一定的困难。在发包的项目中往往是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项目,承接项目的单位可能要付出更大的风险。特别是项目非整体发包,只发包其中部分工作,承接项目的单位承担的风险更大。本来钻探工程在地质勘查中是成本最高、风险最大的分支内容,而且更加容易受市场经济和物价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物价不断上涨的影响下,钻探工程会首当其冲。再加上实行项目包干后,还会对下一级进行分包,很容易造成个别分包班组成本过大难以承受,不能享受到大项目的整体平衡。

2 质量技术管理的问题与优化举措

地质勘探是人们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目标是查明地质情况、矿产资源,提供地质资料。地质勘探组织的产品就是最终的地质报告及相关的地质成果资料,对地质条件、矿产资源的客观描述,并进行科学的推断,是一种信息产品。

这些报告、资料对需要提供的主体需求满足的程度,就是它的质量。其质量特性包括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准确、齐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推断解释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经得起长时间的实践检验等。地质勘探服务的主体主要为两大类,一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二是矿山企业。

地质勘探的对象是地表层,地表层的性质变化无常。没有统一的规律可言,探索性较强。每一个勘探项目的实现过程都有不同的内容。质量管理无法按照一般的检验方式进行衡量和评价。但由于地质勘探是矿山建设的基础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质技术规范,也有一些强制性的条文。质量管理主体通过过程控制来加以实现。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技术评审和重复观测对比。技术评审是由若干技术专家对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最终地质报告评审。评审的依据就是质量目标。通过不同阶段的技术评审尽可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质量。

3 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与优化举措

钻探工程实际上是一项生产性很强的工作。有了生产,就会有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政策、法令、规程、组织、技术等综合管理内容,充分地运用和执行就能在生产管理中产生良好效果。目前,钻探生产中还存在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

一是未从根本上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质问题。目前大多钻探生产项目都是用效益来衡量,勘探队或者承包单位把精力都放在经营工作管理之上,淡化了安全生产工作。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却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出了事故,只得花大价钱来处理,没有注意对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生产基层单位和班组,更加会形成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无论从人力和物力上进行投入,都会给基层单位增加较大的经济压力;二是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队伍力量不强。地勘单位在钻探生产中,安全工作虽然引起了重视,但实际的管理机构中,大多是兼职机构,或者有专门的安全机构,也同时承担了大量的其他管理工作;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当前有些地勘单位的领导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以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当中,对安全生产负全责的职能有点疏忽。特别是基层单位或班组的领导,以为安全工作是上级的事,群众的事,没有将安全生产纳入综合管理之中,有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四是安全意识不强,不安全因素上升。钻探工程工作条件较差,很多地勘单位经济条件也差,缺少必要的安全硬件,设备老化快,更新改造能力弱。决策者们主要精力都放生产、效益上,对安全所需的硬件只能是力不从心,个别单位项目层层转包,最终承包者效益难以得到保证,安全投入的能力更加有限。

4 人员队伍管理的问题与优化举措

地勘单位的发展在我国出现过几次辉煌时期,首先是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大批地勘单位,为国家基本建设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第二个发展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经济大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体制的不断改革,现在进入西部大开发的时期。人员队伍的建设与各期的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现在的发展在人员方面出现了与前两个时期完全不同的情况。过去是计划经济国家对地勘行业的重视待遇相对较高,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行业待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地勘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队伍结构调整,地质勘探项目大幅度缩减。地勘单位一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包括辅助工种的转行。大部分分流到了其他第三产业,一些人员被编余、精简,一些年龄较大点的退休,一些人离职、退职。十多年来地勘单位基本没有招工,高等院校的专业转化成综合性专业,中专、技校基本没有招生,地勘队伍得不到补充,队伍缩小,人员老化,技工严重缺失,整体素质下降。

5 结语

以上就地质钻探生产管理中的几个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实际上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改变地勘单位生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翔龙.试分析地质钻探施工中安全和生产管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170-171.

[2] 胡凱.试分析地质钻探施工中安全和生产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41-142.

猜你喜欢
单位生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用旧的生产新的!
填单位 要推敲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看错单位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协办单位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