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能力受限人群场所疏散设施的改进措施

2020-09-14 05:11
山西建筑 2020年18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坡道场所

武 丽 珍

(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山西 太原 030001)

1 概述

一直以来,医院、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等行为能力受限人群的活动场所无论从技术标准,还是消防安全管理方面,都比其他场所标准严、要求高,在监督作为火灾防控的重点。因为此类场所人员行动缓慢,疏散不力,发生火灾时极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经过近几年的安全整治,此类场所消防安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员意识也有很大提升,发生火灾的几率显著下降。但是发生火灾后,造成较大或重大人员伤亡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笔者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火灾数据,发现人员密集场所中发生在医院、养老院等限制行为能力人群场所的比例高达40%。可见,提高医院、养老院等场所的疏散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就能有效降低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而且,在参加某医院组织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时,当模拟火灾房间确认火警,并启动应急预案后,迅速赶到消防控制室的应急指挥人员及疏散广播、灭火组、报警组、警戒组、消防供水供电保持组、防排烟设备巡查保持组、清点人数及救护组均快速有效地抵达指定位置,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只有外科病房的三组疏解人员遇到了困难,他们每四人为一组负责用担架抬一名“无行为能力人”从防烟楼梯间疏散,赶到室外集结地点时,都是满头大汗,衣衫不整,均称在楼梯部位非常困难,其中一组差点将假人翻落下担架。类似的情形,笔者在参加某社会福利院智障人士阳光综合楼、老年颐养中心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时也曾遇到,由此想到:在类似的场所,火灾情况下需要我们辅助疏散,甚至是完全依靠医护人员,而且需要辅助疏散的人员比疏散演练的实际人数要多不少,如何满足客观需求是我们应该科学应对的现实问题。为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疏散效率,实现快速疏散,即使是无行为能力人群也能够疏散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2 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疏散设计要求

因为行为能力受限人群的疏散能力差,方式不同于正常行为人,所以国家现行规范对此类场所的疏散设施有特别的要求。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了医院垂直疏散的方式是利用楼梯间疏散,并设定了对楼梯间的设置要求:“病人使用的疏散楼梯至少有一座为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楼梯;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的疏散楼梯间,不论层数多少,均应为封闭楼梯间;高层病房楼应为防烟楼梯间。”从这些规定可看出,同为疏散楼梯,要求级别明显严于其他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对老年人建筑内的楼梯、坡道和电梯的设置进行了规定,其中第4.4.4条规定“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的老年人建筑宜设坡道”,第4.4.6条规定“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桥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JGJ 450—2018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第5.6.5条规定“电梯应作为楼层间供老年人使用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第5.6.4条规定“二层及以上楼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设置老年人用房时,应设电梯,电梯应为无障碍电梯,且至少一台应能容纳担架”。建标145—2010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第二十九条规定“二层以上的儿童用房应设置电梯或无障碍专用坡道”。

所有这些规定,都是基于满足日常需要的考虑,对于在火灾情况下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满足火灾情况下的使用要求,都没有做出规定。随着老年人建筑的增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2018年修改时,提出老年人照料设施内的非消防电梯应采取防烟措施,当火灾情况下需用于辅助人员疏散时,该电梯及其设置应满足消防电梯的相关要求。

综上,对于医院的病房楼、手术室、残疾人建筑、儿童和老年人照料设施等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服务的场所,依据国家现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设置的垂直紧急疏散设施还是以楼梯间为主要形式,但客观地讲,紧急情况下抬着担架或轮椅,利用楼梯间向下疏散,操作难度极大、速度极慢、效率极低。

3 疏散设施的改进措施

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建筑内需要疏散人员特点,结合工程实际,可以采取设置紧急疏散电梯、坡道、避难间和避难房间的改进措施,解决火灾情况下此类场所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人群不能快速、有效疏散的问题。

3.1 紧急疏散电梯

电梯作为建筑内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快捷性是不容置疑的,目前在大部分建筑中使用,但在火灾情况下是禁止使用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在火灾情况下用作紧急疏散设施,传统的说法有:一是电梯井上下贯通有很强的烟囱效应,容易被火灾烟气侵入而造成人员伤亡,二是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电源的可靠性难以100%保证,容易造成人员被困。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供电可靠性、防烟技术和消防产品质量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从经济上、技术上两个方面,保证火灾情况下紧急疏散电梯的安全可靠性是没有问题的。消防电梯就是火灾情况下用以满足消防员救援的设施,说明只要满足一定要求就可以作为疏散设施。而且,也不是要求所有公共建筑的紧急疏散都设置紧急疏散电梯,只是在那些如果使用楼梯疏散,存在严重障碍的人士生活、康复的建筑内设置紧急疏散电梯,同时紧急疏散电梯可以不考虑迫降需求和排水能力,在现有电梯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既可节省空间也可减少成本,这样社会的整体经济压力不会明显增大,更不会负担不起。

3.2 坡道

坡道作为传统的轮椅行驶通道,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中被广泛使用,在一些尚未进行改造的老式医院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通常是用于病房和手术室之间运送病患人士。这样的坡道不仅是轮椅行驶方便,手术推车、担架等均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缓冲坡度,坡道相对于电梯,其不足之处一是速度相对慢,二是占用空间大,但是其紧急疏散的可操作性远远大于楼梯间。这种对于建筑层数不高,建筑本身没有设置电梯的场所有很强的适用性。也可以对一些建筑中设置的无障碍通道进行升级改造,做好与周边建筑的防火分隔,确保火灾情况下的相对安全。轮椅疏散坡道见图1。

3.3 避难间及避难房间

考虑到疏散楼梯作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进行竖向疏散时,和正常人疏散有所区别,所以规定在疏散楼梯间的相邻位置设置避难间,此避难间可满足本层人员连同担架的使用空间要求,这是作为安全疏散时的缓冲地带和准安全地带。对于完全没有行为能力的人,如手术室、骨科病房、养老院特殊护理室可以按照避难房间的要求去设置,因为这类场所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不能自行疏散,只能依靠他人抬着担架进行疏散,所以提高此类场所房间的本质安全,减少和管理好危险源的使用,提高房间的耐火性能,防止相邻单元发生火灾后向此房间的蔓延,即使在发生火灾情况下不通过其他方式疏散,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准安全区域。

避难间见图2。

4 疏散设施的设置要求

4.1 紧急疏散电梯

紧急疏散电梯可以参照消防电梯的设置标准,但又不同于消防电梯的功能需求,可以兼顾经济和安全,符合以下要求:

1)当设置在高层病房楼和老年人照料设施内时,应设置在与避难间毗邻的位置,紧急疏散电梯的层门可开向避难间。

2)在其他需要设置紧急疏散电梯的建筑内时,应设前室,前室的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避难间的要求。首层的前室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3)紧急疏散电梯的机房应独立设置,电梯井的井壁上不得开任何孔洞。

4)紧急疏散电梯的电源应符合消防电梯的电源要求。

5)当室内空间不允许时,可以采取外挂电梯,通过连廊与出口连通,出口处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4.2 紧急疏散坡道的设计要求

1)紧急疏散坡道应靠外墙设置。

2)除进入坡道的门外,坡道与建筑之间的墙上不得开任何门窗、孔洞。进入坡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兼作它用经常有人出入时,应设置为火灾情况下能自动关闭的常开式防火门,否则应设置为常闭式防火门。

3)坡道部位宜设敞开式护栏,当设窗户时,可开启窗户的面积不应小于坡道地面面积的5%。

4)坡道部位应设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楼层显示。

5)坡道的长度、宽度、坡度及首层直通室外的设计等应符合《残疾人通道设计规范》中“无障碍通道”的要求。

4.3 避难间及避难房间的设置要求

避难间的设置应满足人员避难安全的要求,房间的防火隔墙不得低于2 h,房间门为甲级防火门,并按照本层疏散人员数量核对房间面积,设置排烟设施、疏散指示标志、消防电话和应急广播。避难房间应集中设置,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 h,房间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房间内的窗帘为难燃织物。使用的医用用氧设施应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并定期检查线路、管路,防止发生电气火灾。房间应具备可开启外窗或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5 结语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日益向往,民生安全问题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医疗建筑、儿童、老年人建筑中对原疏散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设置紧急疏散电梯、坡道、避难间和避难房间必定会解决此类场所火灾情况下疏散慢、疏散效率低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强火灾危险源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群的宣传培训,提高其自防自救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疏散能力,筑牢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行为受限人群场所的防火墙,有效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坡道场所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车辆运输船坡道行车仿真方法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火星车转移坡道柔顺性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