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2020-09-14 08:39顾敦星陈常玉陈云飞孟朋民苏心镜
关键词:肌间内啡肽腰椎

顾敦星,孙 翾,陈常玉,陈云飞,李 鑫,孟朋民,苏心镜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4.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5.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河北 张家口075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以腰腿痛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其疼痛感与活动受阻感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加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1]。临床常用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近年来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技术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抗炎作用强,可改善神经营养而被临床广泛应用[2]。热敏灸是一项全新的艾灸疗法,可激发经脉传感,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快速缓解LDH患者疼痛,加快康复[3]。LDH手术效果与影像学表现关系密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无创等特点被逐渐应用于LDH的诊治中[4]。本研究旨在探讨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LDH患者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4—2019-04月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骨伤学》[5]中LDH诊断标准,腰痛、下肢放射痛、椎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年龄18~65岁;③能坚持完成全部治疗者;④对本研究已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需手术治疗者;②合并其他脊柱关节病或风湿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拒绝配合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女13例,男19例;年龄22~60岁,平均(47.91±5.63)岁;病变部位:L3-411例、L4-513例、L5-S18例。实验组:女15例,男17例;年龄18~59岁,平均(49.56±6.12)岁;病变部位:L3-413例、L4-510例、L5-S19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并批准通过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屈髋,确定L3-4棘突间隙,沿其向尾侧3 cm、旁开5 cm即为穿刺点。7号长针接5 mL装生理盐水注射器垂直进针,感到落空感即为腰大肌间隙,进针深度通常为7 cm左右。缓慢注入10 mL浓度为40 μg·mL-1的臭氧,再注射20 mL消炎镇痛液。注射完毕后,患者保持此体位30 min。治疗周期为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初始多在易出现热敏现象的督脉、带脉等经脉上,关元俞、委中、环跳等穴附近行灸疗。热敏灸治疗分4个步骤,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按序各灸2 min,最后给予温和灸。当某穴位出现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等感传时,此即为热敏化穴,探查出所有热敏穴后,选择2~3个最敏感穴位予以灸疗,至皮肤灼热为止。1次·d-1,治疗周期为4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6]判定疗效,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85°为治愈;症状明显好转,直腿抬高试验介于70~85°为显效;症状有所缓解,直腿抬高试验介于55~<70°为有效;症状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5°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腰椎功能:治疗4周后复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采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用0到10共11个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分:无疼痛;1~3分: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应给予临床处理;7~10分:疼痛剧烈或难忍,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7]。根据JOA评价腰椎功能,分值为0~29分,29分表示腰椎功能正常,21~28分为腰椎功能轻度损伤,14~20分为腰椎功能中度损伤,1~13分为腰椎功能重度损伤,0分为功能丧失,分值越高,腰椎功能越好[8]。采用SF-36评价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5个条目,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9]。③MRI: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MRI扫描,采用MAGNETOM Skyra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扫描横断面、矢状位,记录并比较2组膨出程度、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等MRI影像学特征。④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试剂法检测血清P物质、β-内啡肽。⑤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肢体无力、小便失禁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n(%)

2.2 VAS、JOA、SF-36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JOA、SF-36评分均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VAS、JOA、SF-36评分比较分)

2.3 MRI影像特征改变情况

治疗后2组膨出程度、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MRI影像特征改变情况

2.4 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变化

治疗后2组血清P物质水平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β-内啡肽均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和β-内啡肽水平变化

2.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头晕、肢体无力、小便失禁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头晕、肢体无力各1例,小便失禁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相应处理后症状均消失。

3 讨 论

LDH发病率高,且病程长,治愈难度大[10]。保守治疗是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但部分疗效不佳。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易被患者接受。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能减轻患者炎症,缓解疼痛,但见效较慢[11]。祖国医学认为LDH可归属于“痹证”、“腰腿痛”,主要病因为风寒、湿邪侵袭腰腿部,致使气滞血瘀而患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筋脉痹阻,不通则痛。《素问·刺腰痛篇》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12]。因此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为主[13];热敏灸疗法简便、无痛苦,可迅速缓解疼痛,与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互补,可提高疗效。

LDH主要是因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发生炎性水肿,最终导致腰腿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4]。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可将有效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15]。临床研究证实[16]艾灸可舒经活络,改善腰部微循环,促进炎性反应物代谢,缓解疼痛感。治疗LDH时,在关元俞、上骼与次臀间存在一个“高热敏带”,位于神经根发出处,在该区行热敏灸可使气至病所,缓解疼痛,提高疗效[17]。β-内啡肽是机体阿片受体激动剂,对P物质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18]β-内啡肽可与阿片受体结合,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针刺环跳、委中等穴可调节炎性反应部位β-内啡肽及P物质水平,降低局部血管通透性,产生局部镇痛效应,同时可显著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及肌群紧张,改善血液循环,使得气血通畅,瘀结自除,疼痛消失[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VAS评分、血清P物质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JOA及SF-36评分、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可通过上调LDH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降低血清P物质水平,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目前,临床关于腰椎间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评估尚有争议。现有研究[20]表明疾病临床症状与髓核突出情况无相关性,仅根据临床症状无法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影像学结合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更准确。MRI影像无创、图像质量高、分辨率高,可明确显示硬膜外及椎间孔脂肪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准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可通过观察MRI影像表现改变优化治疗方法,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1]。MRI影像显示治疗前硬膜外压痕、椎间隙高度相对较高,治疗后改善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2组MRI影像特征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可通过观察MRI影像学的改变情况,评估腰椎间突出症治疗效果。

综上,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LDH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P物质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有关。此外,MRI影像特征改变可有效评定LDH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间内啡肽腰椎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