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头城”略考

2020-09-14 12:03孙心雷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

孙心雷

摘要:“五国头城”始建于辽代,是五国会盟之城。辽统和二年,五国部始服辽,每年向辽进贡。金朝建立以后,在此设置了胡里改路,后设节度使管辖原五国部地区。金灭北宋后,将俘获的徽、钦二帝囚禁于此,使这座古城闻名遐迩。

关键词:“五国头城”;胡里改路;徽、钦二帝;囚禁

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有一座高低不平、宽窄不一、断断续续的古城废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头城”。古城西濒牡丹江,北依松花江,东临倭肯河,南为牡丹江和倭肯河冲积平原,远处以倭肯哈达山和拉哈阜山为东西屏障。这里江河纵横,群山环绕,水肥土沃,物产丰富,更占有水陆交汇之便和扼控千里之势,自远古就是人类频繁活动的地方。

由于岁月风尘冲刷、古代王朝更迭和今人开垦,古城墙已经残断,传说中城内曾有的宫殿、寺庙、斩将台、练兵场和花园等,如今已被连片的民居取代。从残存的城垣看去,该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长850米,宽450米,周长2600米。墙体为夯土版筑,现仅存3段。最长的是北段,残长约622米。只有城内的残砖断瓦和城内外出土的精美文物,向人们昭示这座古城曾经有过的辉煌。而北宋徽、钦二帝被囚禁于此城的史事,不仅为“五国头城”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使这座偏居祖国东北一隅的古城闻名遐迩。

“五国头城”始建于辽代。辽初,居住在松花江中下游以东至鄂霍次克海的生女真人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5个大的部落联盟,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笃、奥里米,越里吉,史称五国部。五国之中位于今天依兰的越里吉部在五国最西端,是五国会盟之城,因此被称为“五国头城”。

五国部人以辛劳的汗水开发了黑龙江东北境域。到辽代,其居民已在5万户以上,人口达数十万,是本地区重大经济力量的基础。五国部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铜器极富民族特色。在发现的铜腰带中,有一种带銙上有精细的线刻金麒麟、瑞鸟以及海水图案,这在国内外发现的同类器物中尚属首次发现。用青铜铸造的镂空花纹带饰,纹样特殊,形制风格如一,形体大小有别,花纹镂空富有变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当是五国部文化的醒目标志。而出土的其余铜饰件和装饰品,如圆形胸饰,十字花铜饰,铜圈以及用小玉壁和铜丝圈套在一起的耳环等器物,则与中原风格有别而独具特色。

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五国部始服辽,辽“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管辖。辽为加强对五国部的统治,于重熙六年(公元1037年)趁越里吉酋帅浑敞不法之机,罢五国酋帅,设契丹节度使直接管理,驻“五国头城”。辽朝还多次派兵讨伐五国部。如重熙十七年(公元1048年)以耶律义先为行军督部署,征富珠哩(即盆奴里部)酋帅托罗罗,第二年奏胜,将托罗罗俘虏以献。咸雍五年(公元1069年)冬十一月,五国部之博和哩(即剖阿里部)反辽,被肖素飒征服。

辽朝对五国部在经济上严加控制,赋以重税,年年命五国诸部向朝廷纳贡。仅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就“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五国部东部沿海地区产名鹰海东青,小而健,以爪白者最为名贵,是辽统治者游猎時的忠实助手。辽统治者为了获得海冬青,每年派银牌天使深入五国部之地,强行勒索,每夜还要当地女子陪伴,给五国部带来沉重的灾难。辽索取海东青的路线史称“鹰路”,依兰的“五国头城”就是这条路上的重要落脚点。

金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于“五国头城”设置了胡里改路,属上京路管辖。胡里改路是因为“五国头城”临近胡里改江而得名。金初,胡里改路置万户,为地方最高长官。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十一月,海陵王罢万户,改置节度使,管辖牡丹江下游,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东到鄂霍次克海峡,相当于辽五国部的管辖区域。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在胡里改节度使下设猛安、谋克。在五国部内设置猛安、谋克,说明金朝统治者用女真人的政权结构来统治其它民族。在依兰县的晨光村发现金大定十年的哥扎宋哥屯谋克印,可知这一带曾是该谋克驻扎之地。

公元1127年初,金兵攻下宋都汴梁,北宋灭亡。金兵将俘虏的宋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室贵族470人,连同洗劫的金银财帛、图书典籍、珍宝玉器一起北归,史称“靖康之难”。二帝一行在金兵的押解下,于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七月抵达金上京(今阿城市白城子)。往日堂皇潇洒的徽、钦二帝,此时身着亡国之君穿着的青衣小帽,于天会六年八月,以庶人的身份先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告庙”,然后入乾元殿拜见金太宗完颜晟。在乾元殿上,徽、钦父子二人被金太宗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徙昏德公、重昏侯于胡里改路”。

徽、钦二帝在五国头城的生活状况史载很少。但是,曾享受万乘之尊的天子,如今作为囚徒,流落朔风刺骨的塞北荒原,其生活窘况可想而知。有一代风流才子之称的宋徽宗,在寂寞无奈的生活环境中写下了千余首诗篇,后因变故,仅余下极为少数的几篇,在此择一最能表达徽宗北囚心情的诗作:

感怀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屋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望断天南无雁飞。

徽、钦二帝在“五国头城”的生活经历,多有坎坷。先是郑皇后之死,之后又经历了身边之人的诬告,使徽宗定在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在肉体折磨和精神摧残下,徽宗哀痛南宋势衰,回归无望,久病成疾,于1135年含悲饮恨而死。终年54岁。钦宗赵桓在父亲去世后,倍感近人减少,南归无望,只有在北国边城悲叹自己命薄,也在十六年后含恨而死,终年57岁。

徽、钦二帝哀怨的低吟,成为“五国头城”的显赫历史中一段关于宋朝天子无奈而伤感的插曲。

在野史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流传着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说他们父子二人存身于枯井之中,每餐是金兵用绳子将饭菜吊入。而他们每天就坐在枯井之中,仰望头顶的蓝天。这种说法是因为不了解历史造成的。他们所坐的“井”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住在四合院式的建筑中,俗称“天井”。据史载,女真人到献祖时,迁居海古水,始筑室,有栋宇之制。说明到辽时。女真人开始从穴居地下转为在地上定居。另一种是半地穴式的房子,俗称“地窨子”。这种房子是女真人及其先世常常采用的居住方法。这样的房址在“五国头城”中已经发现。徽、钦二帝无论住在那种房子里,都会受到金兵的严密监视控制,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这与过去居住的豪华宽敞的宫殿相比较,就如同坐在井中一般,只可看到头顶一小片蓝天。“坐井观天”之说可能因此而传。

元代以后,曾经显赫一时的“五国头城”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仅留下如今的废墟,供后人追思和凭吊。

参考文献:

[1]孙进已.东北民族源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孙秀仁,干志耿.论辽代五国部及其物质文化特征.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成立纪念文集(内部资料).

[3]曹廷杰.曹廷杰集·东三省舆地图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宋]契丹国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日]稻叶君山.满洲发达史[M].沈阳:东亚印刷株式会社奉天支店,1941.

[6]李桂林.吉林通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