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复习主题的选取及其案例设计

2020-09-14 12:03吴世友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蒸发量水循环盐湖

吴世友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的阶段性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高考理想,同时形成较强的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水量平衡的分析与应用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考;地理;水量平衡原理;小专题案例

一、二轮复习使学生掌握了高考地理必备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基本能力。各级质检却经常暴露学生信息提取不全,过程分析缺失,解题思路不当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备考后期进行高效的小专题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关键能力。质检之后的大多时间被用来模拟考试和讲评,复习时间少且碎片化,小专题的主题需精挑细选,避免重复,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一、研读考试大纲,全局分析考点

通过近年全国卷高考题的统计和分析,大纲里有些考点出现频率极低,如数字地球;有些考点在命题中逐渐弱化,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有些考点重复考,并不断升级能力要求,如气候要素与农业生产等,要挖掘这类考点并精细复习训练。

二、研究高考试题,提炼命题视域范围内的复习主题

重要的考点,一方面表现在高考试题的高频出现。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年份的三套试卷都围绕同一主题设置、论证或探讨问题,比如2017年的环境保护考题,都围绕人工种植林(人工橡胶林、人工松林和人工绿化柽柳林)设置环境效应评价的考查主题。据此,可以归纳其它典型性的考点,提炼相关试题的细节性思维,设计相关小专题复习案例。

三、“水量平衡原理及其运用”复习案例的设计

区域水量平衡的原理属物理学“物质不灭”原理的范畴,以水循环和陆地水体转换为支撑。虽然学生对水循环和陆地水体之间的转换特征、成因、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较深入的理解,但在作答此类试题时,依然错漏百出,主要是水循环、水体转换及水量平衡受复杂多样的地理事象影响,且影响强弱程度的差异很大,使其在运用上具有一般的规律,又具有突出的特殊性。因此,下文就选取它作为重要的复习主题作必要的论述并设计了课堂复习案例。

(一)“水量平衡原理的运用”是多年来地理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依托点之一

考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但没有对水量平衡的考查做明确的表述,在《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必考内容的第一部分的2.(6)仅描述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种重量级的考点在现行的教材中也几乎没有直接阐述。

(二)“水量平衡原理与运用”的案例设计

1.简明介绍“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原理就是: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区的储水变化量。其中,“某个地区”是指全球、某区(流)域、某单元水体(如河段、湖泊、沼泽、海洋等),“某一时段”是指分钟、小时、日、月、年,或其他尺度。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I-O=△W,I代表给定时段内输入该区域的总水量,O代表给定时段内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W代表给定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

2.水量平衡的类型及案例解析

(1)全球水量平衡

在垂直方向上,全球蒸发量=全球降水量;在水平方向上,全球水量既有海洋与陆地的双向水汽交换(总的结果是海洋以水汽形式向陆地输送),又有陆地径流向海洋输送,二者也是平衡的。如图1所示。

(2)局地水量平衡及高考案例解析

局地水量平衡一般以流域为空间单位,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包括地表和地下空间的水量收支平衡。其水量平衡方程,如图2所示。

流域分为非闭合流域和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的地面、地下分水线在位置上不完全重合,即地面和地下集水区不相重合,图3a所示,以例1分析。闭合流域的地面、地下分水线在位置上完全重合,即地面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图3b所示,以例2分析。

例1:(2016·新课标Ⅲ)图4a中,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乙减,总量增加    B.甲减,乙增,总量增加

C.甲增,乙减,总量减少    D.甲减,乙增,总量减少

[解析]从流域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如图4b所示,西坡所有地表径流和部分地下径流注入甲河,但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通过地下透水层流入乙河与其他流域的水量增加,故甲河径流量减少;东坡所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注入乙河,但西坡下渗经透水层流入乙河的地下径流增加,故乙河径流量增加;西坡下渗经透水层流入其他流域的地下径流也增加,在降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甲、乙两条河的径流总量减少,故选D。

例2:(2017全国I)图5为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该题涉及两个不同空间尺度的流域,即“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和“盐湖”流域。因材料中提及“盐湖水下已形成較厚盐层”,意为“不考虑下渗”,故其也是闭合流域。按照流域水量平衡方程P+ R地表 + R地下 = E + r地表 + r地下 +q + △W,从流域水量平衡考虑,其R地表、R地下、r地表和r地下都为零,q(流域内人类用水)可忽略不计,且题干的“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W也为零,故P = E,即流域降水量等流域蒸发量,故第6题选C。对于“盐湖”流域的水量平衡,其收入为盐湖湖面接纳的降水和整个闭合流域汇集而来的地表和地下径流,其支出为盐湖湖面蒸发,且“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r地表、r地下和 △W为零,即P+ R地表 + R地下 = E,故盐湖的年蒸发量远大于其湖面的年降水量,如果在湖滨的汇水区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则会截留吸收大量地表和地下径流,用于植物蒸腾,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并使其面积萎缩,故第8题选B。具体水量收支变化如图6所示。

在闭合流域中,外流河转变为内流河,是一个动态的水量平衡变化过程,这种过程分析的题型成为2018年高考的一个难点和亮点[2018全国I,综合题(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这种地理过程分析,依靠简单记忆的学习方法是无法实现的,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解析,但该题型的命制成为引导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蒸发量水循环盐湖
天空之境——新疆柴窝堡盐湖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如冰如雪,貌美盐湖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新疆民丰县地表水面蒸发量分析
达孜县夏秋季大小型蒸发量特征、影响因子与差异分析
西昆仑新发现盐湖型卤水硼锂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