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民俗文化视角看花炮的可持续性发展

2020-09-14 12:11陈松柏
锦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花炮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

陈松柏

摘 要:花炮发展历史悠久,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花炮民俗文化的传承及其发展进行了分析,从民俗文化视角思考花炮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花炮;可持续发展

一、花炮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

花炮是烟花(亦称焰火、礼花)、鞭炮(又名爆竹、爆仗、编炮)的统称,被誉为 “人类历史上对火药最恬淡、最和谐的成功利用”。花炮是一种文化产品也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其特点在于一次性消费,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可以满足人们一定的精神需求。从历史的视角看,传统民俗文化深厚的底蕴对花炮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追本溯源,需要回溯到古人的驱邪避鬼。古人是如何利用“爆竹”驱邪避鬼的呢?最初原始部落的人发现火燃烧时不仅发光发热,还会呼呼作响,闪烁跳跃,甚是美丽。后来人们发现燃竹可以驱赶凶猛的野兽,保护自身的安全。古人认为,“山魅、邪瘴”在新旧岁交替之际会出来作乱害人,“爆竹声中一岁除”所反映的就是我们古人利用爆竹驱除邪崇,迎接新年的做法。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书》中云:“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妥静为吉”。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神异经》中曾记载了一个爆竹驱山魅的故事,是“烧竹驱鬼”最早的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南北朝梁时宗懔在其《荆楚岁时记》中也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魅恶鬼”的记载。由此可见,花炮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

中国烟花爆竹传统工艺及民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社日、中元等中国传统节日均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中国烟花爆竹传统工艺及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的“吉礼”、“冥礼”、“嘉礼”、“军礼”、“哀礼”等诸“礼”之中,花炮的点缀无处不在。“花炮”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这也是花炮的生命力所在。花炮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广泛地播撒于民间,蕴藏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核,这也是1400多年“花炮”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民间的需求为花炮产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和源源不断的生产需求。

二、花炮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代社会,要实现花炮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花炮市场,除了科技、政策、人力、资金等因素之外,正确审视和认识传统花炮民俗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为一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要义。当下,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现代生活理念也不断得到更新,花炮原有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使花炮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花炮文化中的共情因素,是花炮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不管是在国家的庆典中还是在民间的各种习俗礼仪中,烟花炮竹都传递了人们心中的某种情义。人们把热情真挚而又纯洁的情感寄托于烟花炮竹中,烟花爆竹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祷,也是人们幸福快乐愿景的一种传递。

古往今来,人们的花炮之情为众多文人雅士提供了素材。宋代诗人宋祁在《灯夕在告闻游人甚盛》中写道:“烟花并作长春国,日月潜移不夜天。”“长春国”和“不夜天”代表了烟花的绽放,融融春意在烟花的绽放中尽显无余。元代诗人马志远《正月》有诗句:“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因烟花的美丽,带来了“春宵无价”。宋代诗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可谓历史名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燃放烟花爆竹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心理期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烟花爆竹也是最传统的祈福仪式,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结。全人类的文化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延續、凝聚、发展和创造的悠久文化根脉之中。

(二)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为花炮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烟花爆竹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一种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产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美誉度极高的文化产品。自从花炮发明以来,它就与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中国礼仪制度以及中国现代节日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载体、中华民族最纯粹的文化符号之一。

为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政府对烟花爆竹民俗传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是2006年5月中央五部委发布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可见,我们国家已经把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提升到保持民族独特性、增进民族认同、进而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文化资源的高度。二是2016年9月国务院明确烟花爆竹为传统文化产品并列入重点领域,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推动传统文化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三是2017年1月中办国办文件要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

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代代传承,它早已被锤炼成了一种文化法则,这种法则已经为亿万民众所掌握、所习惯。

(三)扩展花炮文化内核,推动花炮文化创新创意,是花炮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以史为鉴,花炮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承传统、融科技、迈新阶”的基本理念。有着一干四百多年历史的花炮,其销售需求的基石源于花炮是一种民俗文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花炮的商业价值源自于花炮的文化价值。花炮文化的民众认同心理得以加深和强化,有利于扩大花炮的销售群体从而扩展花炮销售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花炮产业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高度重视并适时地加以宣传和弘扬花炮的民俗文化内涵,扩展花炮文化的内核。传承花炮民俗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是花炮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加速科技创新,促进花炮业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不断变化的现代艺术设计以及发展的工业科技,传统烟花也与时俱进,开始散发出现代的气息。为确保烟花形式的多样性,燃放的安全性,烟花的制作配方不断地得以改良,技术不断地提高,现代的编程技术运用于烟花精准燃放设计与美观设计。可以说现代的烟花,不仅承载了人们祝福和希望的精神寄托,更展现了一项天空的艺术、一场视觉的盛宴。花炮及花炮产业中的不和谐因素,如污染问题、安全问题、花炮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与创新问题,可以说是花炮业的“先天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弥补从而使花炮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跟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步调。只有不断的融入科技,才能将花炮业纳入健康、科学的发展之道。

实现花炮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花炮产业有效性现代转型实现的基础上,需要“传承”与“创新双管齐下。科技创新、管理进步、人资投入是推动花炮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不是花炮产业发展的唯一动力,要使花炮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坚持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理念。花炮产业不能只有“传统”而残存,或是只有“创新”而充斥现代的浮躁,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花炮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花炮产业终将迈向另一个新的台阶,向世界进一步诠释进步与发展、健康与美丽、浪漫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宋燧文.花炮文化[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0(03).

[2]陈碧,袁艺.烟花鞭炮与中国传统民俗[J].株洲工学院.2003(06).

[3]花炮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节[J].花炮理论探讨.2017(01).

猜你喜欢
花炮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
耍脾气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做礼花炮
桂林恭城举行抢花炮活动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