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畜牧专业研究生模式探讨

2020-09-14 12:06蒋隽周红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5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

蒋隽 周红丽

[摘 要] 现代畜牧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是一些高校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仍然过于看重科研及论文,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则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但目前与之相关的校企业合作模式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畜牧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畜牧专业;研究生教育

[基金项目]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畜牧学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G2018B053);“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G2016B056)

[作者简介] 蒋 隽(1973—),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周红丽(1972—),女,湖南常宁人,博士,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046-02    [收稿日期] 2019-10-24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现阶段畜牧业转型升级加速,畜禽养殖工厂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畜禽育种、饲料营养、免疫防疫、生产管理、粪污处理等各个方面,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需求。因此,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更多适应畜牧现代化所需的综合应用型畜牧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科学合理。

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满足现代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畜牧人才,但当前部分高校并未充分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目标。例如一些高校仍然要求学生必须发表高档次论文,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毕业论文不得不做分子生物学等比较基础性的研究。但是这些试验和技能大部分对于畜牧企业并不需要和看重。这忽视了畜牧行业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企业更需要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人才。长此以往,会影响企业对于研究生的满意度,也会引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位的错误认知,影响畜牧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有关法律制度欠缺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国内唯一与专业学位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只有一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且其中关于校企合作的规定很少。同时,虽然多数高校针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涉及校企合作这一块仍然欠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需要学校,乃至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出台有关鼓励支持的政策。

(三)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理论课过多而实践课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在企业的实践时间更少,这与学校对研究生毕业要求有关。另外,一些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并不丰富,或者没有及时把握现代畜牧行业的变化。在教学中以理论讲解为主,案例演练教学、实验教学所占比例较小,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难以适应畜牧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四)校外实践效果不佳

校外实践是校企合作的核心环节,研究生虽然有一定理论知识,但距离解决企业问题的标准还有明显差距。这一定程度影响了部分企业对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学生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学习,然后根据企业需求,围绕一个方向和主题,着力解决一些问题。另外,校外导师大多是企业领导和骨干,本身工作比较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对学生,这对校外实践的效果也有所影响。

二、联合培养畜牧学研究生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首先,应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校企合作的性质、形式、责任划分、双方法律地位等进行详细规定,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和导师都做到有法可依,明白各自的定位和职责。同时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导向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吸引一批企业主动与高校展开合作,有力促进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顺利开展。学校也可以主动与基础良好的龙头企业合作,大力推广联合培养模式。鼓励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这可以解决企业缺乏高级专业人才的燃眉之急,达到双赢的结果。

(二)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紧紧围绕畜牧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制定,学生首先要热爱畜牧专业,吃苦耐劳、不怕脏累。现在畜牧行业对于饲料品质与安全,良种繁育与选配,疫病防治与免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禽流感,非洲猪瘟的防控,无抗日粮的使用,高产品系的选育,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等都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着力培养适应形势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积极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应尽快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根据校企合作效果最佳原则,重新确定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课程学分比例,结合行业动态可以适当调整与完善。同时,制订更灵活的学分制培养方案,允许研究生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及论文需求确定选修课程及学习进度。还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多邀请企业精英来校讲座,介绍行业领域最新动态及应用情况,同时积极利用合作企业或共建基地的仪器、设备和场地开展实验研究与实践训练等活动,从而实现校企合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建立健全“双导师”指导制度

首先,学校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担任校外指导老师,并明确划分校内、校外导师职责。校内导师通常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主要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及论文工作。校外导师可能专业知识不如校内专家系统完备,但他们在本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深刻理解当前行业发展动态,知道学生进行哪方面研究更有意义和前景,也能够从场地到资金等各方面给与足够的支持。论文选题来自研究生在企业的实际科研攻关项目,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都来自企业。同时大力支持研究生找到对口工作,最大程度让学生发挥特长,服务社会和企业。

其次,建立校外导师考核激励机制,根据校外导师培养研究生质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岗位补贴,对表现出色的校外导师授予荣誉称号,并加以奖励,从而更好地调动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

三、小结

本文以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切人点,从学校、企业、导师、学生各个角度探讨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希望农业院校能进一步提高畜牧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本文对于其他农学专业,乃至其他高校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也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湘晋,王莉,吉晓梅,等.山西省校企合作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工作探索[J].學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20-23.

[2]付晓兰,江青艳,张海平.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1345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5).

[3]吕博.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1):85-87.

[4]付晶.农科院校畜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38-139.

[5]李国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9(8):31-32.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