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走向西部》音乐美学鉴赏

2020-09-16 14:31陈玉国
河北画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创作

陈玉国

安徽省铜陵市文化馆

一、主旋律意识,积极的创作动机

一个负责任的作家、艺术家总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从不把自己排除于社会生活之外,苦吟那些无关人民命运的东西。所谓“文艺是时代的镜子”,是也。故马雅可夫斯基多次说自己的诗是为“社会订货”而写。中国新文学革命旗手鲁迅也称自己的作品为“遵命文学”。通观陈玉国的词作,他的选题几乎都是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等社会前进本质特征的重大题材中去发现,去攫取,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小镇故事》以斑见豹,反映改革开放在中国农村掀起的风和潮;《蓝色宣言》抒写了人类对地球命运的责任思考;《太阳的儿子》倾诉着中国人民对中华大地的挚爱和誓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拳拳赤子之情。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推进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重大战略,是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震撼世界的又一壮举。西部是天山昆仑的故乡,西部是黄河长江的源头,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然而二十世纪已过去,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仍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在我国,近56%的国土上,居住着的占全国总人口23%的人民,生活仍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因此,西部大开发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无疑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的意义。这是振奋人心的伟大事业,更是文艺创作的重大题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陈玉国和全国人民一样为此而欢欣鼓舞,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感动激动这一浅层次阶段,长期以来,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时代讴歌的情感能量积累,同“西部大开发”信息摄入所激发的心灵震撼相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爆发了神奇的创作灵感:走向西部,陈玉国拿起自己的笔为这一壮举吹响号角!试想,一个从来不关心祖国命运的人,一个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的人,纵然学富五车,会有这样积极的创作动机吗?这是作家艺术家们,在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解放,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形式得到发展的时代,力图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所必不可少的思想基本功:主旋律意识。

二、紧扣时代强音——崇高的创作基调

这里所说的崇高是一个美学范畴。是以优美、悲剧、喜剧相并列的美学范畴。艺术美的崇高表现为题材的重大,风格的雄浑,具体到歌词还涉及到结构、用韵、组句以及语体色彩等其他表现手段。西部大开发是新世纪我国第三代领导人以大手笔书写的大文章。以此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黄钟大吕,抒浩然之情,也可以从驼铃风铃、红柳胡杨中开掘,因小见大,一鳞一爪去体现龙的神韵。有人说陈玉国总体上是豪放派,这种豪放,从美学的角度来观照,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处理这类题材,自然是天马行空,宏观扫描了。

崇高可以是粗犷、悲壮、惊叹、浩瀚,也可以是雄伟、辉煌、豪迈、磅礴。建国以来,我国共有三次西进高潮。五十年代,百万有志青年奔赴荒原大漠,写下了多少悲壮的故事。60年代中期,毛主席一声令下,全国大批企业西迁,大量人才云集西部,搞“三线建设”,留下了无数拓荒者艰辛的足迹,当代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西部大开发,无论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实力的增强,还是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影响等方面条件,都已不可同日而语。通过西部大开发,我国经济将以惊人的气势两翼齐丰,振翅腾飞。三次西部开发,同样的主题,用艺术形式来表现,在基调上应该有其独特的个性。陈玉国经过”一段美妙而艰辛的过程”,通过对党中央英明决策的深刻理解,并为之欢跃,为之激奋,熔铸出出欲罢不能的审美情感。经过理智的梳理,又经过审美理想的烛照,和适合自己创作习惯的审美趣味的筛选,确定了《走向西部》歌词的基调:雄浑、豪壮,以全景式的大视野,笼括三维、高瞻八方,赋号角以崇高之美。

三、把握美的节拍——贴切的创作手法

全词采用ABC三段体,和歌曲音乐创作的三段式相吻合,为音乐结构设定了框架。“是谁吹响春天的号角/是谁点燃西部的狂想/走向西部,走向西部/我们去寻找新世纪的太阳”。首段设问式的开头,是我国民歌的基本手法之一。继而,鼓点式的节奏吹起了号角:走向西部,走向西部。去西部用武,去西部创业,去创造新世纪的奇迹,去寻找新世纪的太阳。这样的开局,怎能不在作曲家心灵里激发创作的涌动,谁说编曲中那些西域风情的手鼓节奏,不是作曲家受此启发的神来之笔呢。这样的开局,又为作者进一步抒发情感展开了广阔的天地,油然而铺开了腹锻那最动人的篇章。

腹段是作者经营最良苦,成果也最美妙的部分。前半部用比喻、借代、象征、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叙写西部人民、西部土地对现代化美景的向往,和对开发开放发展的强烈企盼。“带去珠江的神话/让戈壁滩升腾起绿色的希望/带去浦江的奇迹/让塔里木释放出火龙的光芒。”珠江的神话,浦江的奇迹,是二十世纪后期中国人民在东部改革发展实践中创造的神话、奇迹。开发西部,春风度玉门,紫气东来,带来东部的经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西部的固有优势互补,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东部的神话、奇迹在西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短短四句艺术语言,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丰富的理论内容。显得凝练独到,至深尽巧,颇得锤字练句的功夫。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腹段通篇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牧马人的毡房和南方,雪莲花的故乡和大海,珠江和戈壁滩,浦江和塔里木。这种叠加非物理式的结合,分明是化学式的化合。这个“新意象”更是前文所说的优势互补。西部借东部而发展,东部凭西部而壮大,在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的笔下,可是洋洋洒洒方可尽意的大块文章。

四、在奔腾中律动——火热的创作情感

通览陈玉国的词作体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陈玉国创作的歌词总是要把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贯注、流动、奔腾、迸发。如“乡情是母亲的摇篮,乡情是父亲的风帆、乡情是记忆的炊烟”,《乡情》足令读者不能自已。“泪在你多情的目光里……”《太阳的儿子》有字如无字,无声胜有声。《走向西部》歌词中:“吹响号角,点燃狂想,寻找太阳。讲述向往,演绎乐章,升腾希望,释放光芒”一连串巧妙的动宾结合,激昂的情愫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那是作者在自己确定的创作主题中徜徉,在自己创造的美学意境中盘旋,在自己抒发的情感大海里呐喊、呼号。“啊!风沙怎能迷失方向/昆仑怎能把我们阻挡”还有什么困难、什么力量能阻拦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里,定将以崭新的形象耀居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西部,走向西部,喜马拉雅托起东方的太阳”。最后两句是诗眼,是词胆,挺拔而出,把真情实感推向极致。

五、结语

回顾陈玉国的创作历程,通览陈玉国创作的歌词基本上都属于主旋律题材,然而要想创作一首融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主旋律歌词精品绝非易事。众所周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歌词创作中属于重大题材,内容上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方面。这类歌词像黄钟大吕撞响时代的强音,在文学艺术的版图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构思这类歌词的难度比较大,把握不准就容易走入口号化、概念化、理性化的误区。

在数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陈玉国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一首时代主旋律的音乐精品,首先必须要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来丰富、充实自己,努力改造世界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与研究事物;要始终关注、思考党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要不停地追赶时代前进的步伐,倾听人民的心声。否则,你就会茫然失措,对社会、历史失去正确的判断,也就根本谈不上创造出什么精品。其次,要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只有对生活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激情,你才有可能进入生活的内核,从而开掘出丰富的矿藏。这样,你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才会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另外,对于身处内陆省份的作者来说,必须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要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和眼光,去关注当今乐坛最新的文艺思潮和创作理念。同时,要努力克服、摆脱浮躁和功利主义的创作心态;要甘于寂寞、冷静思考,并不断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去汲取养分,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自己的艺术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从而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主旋律文艺精品。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纳兰词对当代词创作的启示
诗词创作“三要”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