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区传统村落更新设计
——以博山区和尚房村为例

2020-09-16 14:12景璟廉国富谢宏波王克旭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和尚村落文旅

景璟廉国富谢宏波王克旭

(1.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2.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101;3.山东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山东 济南250013;4.山东建筑大学 无障碍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101)

0 引言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拥有着较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艺术、经济、社会等价值[1]。 但近年来,由于农村城镇化及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传统村落数量逐渐减少。自2012 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开始对传统村落进行筛选与保护。 截至2016 年12 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4 批共4153 个中国传统村落入选名单,而山东省仅有75 个村落入选,使得山东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任务变得更加迫切[2]。

山东省人文历史浓厚,从古至今齐鲁先民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多样的民居形式,如沿海地区的海草房、鲁中山区的石头房等,这些传统民居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人文景观。 自2014 年起,山东开始推行“乡村记忆工程”,保护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3]。 其中,由于鲁中山区因交通闭塞等原因,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村落的原有面貌,成为齐鲁历史文化基因的鲜活载体,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专家学者针对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村落保护策略、聚落空间形态、民居特征及建造技艺等方面。 其中,逯海勇等[4]从自然、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了鲁中山区民居形成的原因,揭示了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在不同人文历史及自然要素下的相互依存关系;于东明[5]分析了鲁中山区景观发展演变的规律及相应的驱动因素,为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上述研究为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目前针对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更新设计类的研究较少,如何保护村落内部原有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提升传统村落空间景观环境,使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更好的存在,变得至关重要。 文章以鲁中山区和尚房村为例,结合姚家峪生态颐养小镇规划项目,阐述鲁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从村落整体环境、空间形式及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村落内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尚房村更新设计的3 大原则,探讨并实践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的更新策略。

1 项目概况

1.1 村落概况

和尚房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村落历史悠久,是当地具有文化典故的著名村落。 据《博山县志》记载:柿岩,在县西20 里,一名鹿岭,俗呼和尚坊,后因“坊”与“房”系谐音字,后沿变为“和尚房”[6]。 村落内部保留古井、古桥、石楼等历史人文景观众多,四周重峦叠嶂,植被茂盛,景色优美,1984年博山区将该村定为自然风景区。 村落内现有居民约350 人,近年来由于大批年轻人外迁,不少传统民居建筑荒废,村落正面临着“空心村”的困境。

和尚房村整体布局图如图1 所示。 和尚房村绕山而建,位于山隙之间,整体呈现一字形布局。 村落建筑用地红线内的地势为中间低、两侧高,同时和尚房村建筑巧借地形,依据地势形成外挑平台或内储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民居空间与共享空间。 据实地调研发现,村落内部主干道贯穿村落始终,溪渠与其并行,各式板桥跨渠而建。 整体村落具有典型的人居、生产、山水环境相互交融的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特征。

图1 和尚房村整体布局图

1.2 村落空间特征

和尚房村较好地保留了山地村落的原始形态,山地空间特征明显,整体村落空间形态多样。 依据实地调研,对村落内部空间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院落空间和交往共享空间两部分。

(1) 院落空间

和尚房村传统民居院落具备典型的山地院落特征。村落中民居院落以主干道路为中心,呈阶梯状两侧分布。 各民居的院落方位、开口朝向和建筑规格都十分合理且独具特色[7]。 和尚房村院落形态分析图如图2 所示,除部分具有平原地区传统四合院结构外,还出现一字型、L 形、三合院、背山院落等不同院落形态,高低错落,与山地融为一体,极具自然美感。

图2 和尚房村院落形态分析图

和尚房村院落空间建造图如图3 所示。 在建造方面,和尚房村民居院落通常就地取材,建造材质多以当地石材为主,具有厚重、质朴等特质。 同时,村落内部民居建筑多为红瓦的双面硬山坡顶,以三开间为主,中间为客厅,两侧暗房常为起居室。 在院落建造时,多数建筑石材排列规整有序,部分院墙、储物间采用碎石排列,这种多样的质地和拼接方式,避免了单一重复的肌理[7]。 在装饰图案方面,和尚房村的图案多以植物、动物等题材为主,此外还有文字类以及网格类图案等,以展现不同家庭的财富实力及其文化信仰。 此外,村落及民居的建设还受传统风水理论的影响,讲究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等,体现了村民盼望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愿景。

图3 院落空间建造图

(2) 交往共享空间

交往共享空间是山地村落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房村内交往共享空间通常表现为多功能特征[8]。 依据调研总结,村落内部具有共享性质的空间可分为3 类,即①为商店、庙宇、戏台等大型功能性场所,这类空间在村落内数量较少但服务范围较广,多位于开阔地域,在村落中容易产生多样的互动性活动。 ②为村落内道路空间,和尚房村狭窄的山石小路受地形影响出现宽窄不一、曲折有序的变化,通常在转折交汇等开阔处设有石磨、石井等设施,形成具有乡土特征的景观聚集空间。 ③村落内部居民利用山地建筑的高差,依据场地空间大小及自身需要等因素建造的搭挑空间,如图4 所示。 这些空间满足通行、停留、交谈、祈祷等不同功能,例如依附于建筑的较大搭挑空间常用于储藏粮食或喂养牲畜,而在建筑外墙与山体石壁中的小型洞窟则用于供奉神明等,以上3 类共享空间满足了居民日常的交往和娱乐活动需求[9]。

图4 和尚房村搭挑空间图

1.3 村落人文要素

和尚房村人文要素统计表见表1,村落人文要素分析图如图5 所示,对村落内部现存人文要素进行调研、拍照并总结绘制表格,概括为以下4 类:

(1) 村落内部散布较多的古磨、古树、古桥等;

(2) 村落内部现有龙兴寺寺庙一座,建造年代已无资料考究;

(3) 村落内部古迹3 处,分别为石楼、佛爷殿、石王殿,两处大殿现已荒废,仅供节日祭祀之用。 石楼古迹保存较好,成为村民供奉神像之场所;

(4) 村落历史名人4 位,文献描述清晰完整。分别为清朝兵部尚书孙之獬、当地名仕孙禹年、清朝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和撰写《华工记》的孙干。

表1 和尚房村人文要素统计表

图5 村落人文要素分析图

1.4 村落现存问题

(1) 人文要素保护不足

由于大量居民外迁及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村落内大量人文要素遭到荒废和破坏[10],个别有价值的民居院落、历史古迹被空置或用于其它用途,如村落内部石楼古迹,现已为“遗弃状态”。 此外,由于村落内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和当前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等原因,致使原本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及场地不再适合当前需求,如曾经的石磨、古井等,因此在过往的村落建设中遭到淘汰或破坏,以至于对原有人文元素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 空间环境破坏严重

和尚房村空间环境破坏可分为生态环境破坏及人文环境破坏两个部分。 由于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河道缺乏清理、柴堆随处堆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均使村落生态环境逐渐下降。 另外,村落内部存在较多近年来自行加建或改造的红砖建筑,其建筑形态、空间格局与原有历史风貌及人文环境不协调,导致村落肌理杂乱、格局破坏等问题,加之村落内部石材铺装道路因常年失修导致杂草丛生,道路坑洼不平,也使村落内部空间可达性较差。

(3) 传统技艺活态传承不足

和尚房村传统技艺的传承多集中在农业生产、手工艺生产等方面,其传承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对传统技艺的凝练、提取和运用,无法从深层次对传统民俗技艺进行弘扬与发展。 同时,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村内原有手工艺无人学习,居民交往活动以劳作、闲聊等形式为主,较少出现技艺类的表演及展示。 因此,村落原有的剪纸艺术和打石手艺逐渐丢失,现如今仅剩下祭祖、庙会等大型活动。 和尚房村现状问题分析图如图6 所示。

图6 现状问题分析图

2 更新设计的原则及策略

2.1 更新设计的原则

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项目是包含姚家峪、岭西、马公祠、和尚房等传统村落,以生态、文化、养生、养老为基础,并集文旅体验和康体医疗于一体的颐养社区项目[11]。 项目现已完成禹王山居片区建设,现在正对和尚房村及其他分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和尚房村作为颐养小镇重点区域之一,定义为“颐养+文旅”体验中心。 目前,在和尚房村更新设计中存在诸多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何将传统民俗文化与“颐养+文旅”模式结合,以及如何展现古村落文化魅力两个方面。 经过深入调研,在更新设计中应遵循以下3 点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更新过程中,将村落自然环境、建筑、人文景观进行统一的规划,从改善人居环境、传承人文历史两方面着手,做好传统村落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12]。 整体性旨在整合村落的环境风貌、乡土特征等多个方面,在更新时注重采用以保护为主的方式,坚持保留原有建造形式的整体性策略原则,以乡土材料为主,并将其应用于和尚房村传统建筑及历史人文节点处。 此外,对区域内文化遗产进行挂牌保护,深入分析各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保护村落整体格局完整的目的。

(2) 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原则是指在更新过程中保留原始社会关系及空间网络关系,使其还原真实的村落历史景象。传统村落作为社会及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往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3]。 其中,保持居民生活中的日常劳作是坚持原真性原则的重要一环,当前村落中碾粮食的石磨逐渐废弃、摊煎饼的手艺也逐渐失传,通过设计使“颐养+文旅”项目服务人群参与到劳作活动之中,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同时增强趣味性的互动体验[14]。 在更新设计时,保留村落内部特有的社会及空间关系网络,避免过度开发将居民全部迁移现象,同时避免照本宣科的仿古处理。

(3) 延续性原则

延续性原则是指通过村落建筑及人文历史的分析,总结不同时期村落特征,并按照历史发展的村落格局继续发展下去。 和尚房村在更新设计时应保留各历史时期建筑及空间形态,在整体性及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更新、设计和再利用,以保障传统村落有序、生态地更新发展。 同时,充分调动原住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采用“以新带旧”的模式,将新式特色产业融入到传统村落之中,形成特色产业的培育与整体村落的复兴,以此达到延续历史、构建宜居的传统村落环境的目的[15]。

2.2 传统村落更新策略

(1) 注入颐养功能,打造文旅村落

和尚房村作为姚家峪颐养小镇中颐养文旅体验中心,在更新时注入文旅产业、生态颐养等附加功能。 依据不同的建筑环境及人文景观将村落内部划分成多个颐养区域,在每个区域中建设相应的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与村落内部的现有共享空间相结合,以实现其颐养服务功能,围绕古井、古树等人文历史节点进行深化,在原有传统村落面貌的基础上打造符合当前颐养文旅需求的新型共享空间,既保存了原有的村落面貌又保障了颐养、文旅等功能,形成适合现代颐养文旅需求的传统村落。

(2) 延续村落肌理,建设生态民居

在和尚房村更新设计中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尊重当地传统建造记忆,依据山地村落发展脉络,分析村落聚居空间特征,延续传统村落肌理[16]。对严重扰乱村落肌理的内部私搭乱建建筑予以拆除,同时保护、修缮村落内部传统明清古建筑,并在区域内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进行设计更新,依据场所特质实现不同的展示功能。 此外,结合和尚房村特有的搭挑空间,恢复山地建筑独特院落形式,以丰富村落空间层次。 改造后的和尚房村内部,4 个颐养区域沿水渠交错分布于村落主干道两侧,同时其连接石楼、兴龙寺等人文景观形成村落环形景观带,实现村落肌理的延续。

(3) 增强人文特质,唤醒博山乡愁

据村民讲述,原本和尚房村落中传统人文气息浓厚,但因人员外迁及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目前原始生活气息微乎其微。 村落内部人文古迹也因常年缺乏管理和维护,十分破败。 在更新设计时,注重保护现存人文古迹以及传统习俗,利用交往共享原则确保其在村落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 深度挖掘传统村落中建筑空间及共享空间的使用价值,保留并通过微更新形式达到延续村落文脉的作用,同时开发具有本土特征及人文技艺特征的文化活动及场所,使居民及游客参与其中进行互动,感受传统人文技艺的魅力,从而达到人文技艺的活态传承。

3 和尚房村更新设计构思

3.1 设计定位

和尚房村作为姚家峪颐养小镇项目中的文旅体验中心,兼具颐养与文旅体验双重功能,如图7 所示。 对村落的改造与当地的区域环境及历史人文紧密结合,紧扣“乡愁”主题,分析应用乡土元素,以提升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 在设计中完善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形式,将传统习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中。 关注姚家峪颐养小镇整体服务群体,同时在和尚房文旅体验中心更新时遵守设计的的整体性、原真性、延续性原则为:(1) 为满足颐养需求,提升项目中无障碍设施设计;(2) 为打造文旅体验中心宜人的共享环境,设计应与地形相结合,充分利用本土苗木,并在重要节点适当增添适宜的观赏性树种;(3) 在更新设计中,注重空间及景观节点主题的丰富性,关注体验人群在其中的情感变化,增强居民归属感及游客认同感。

图7 和尚房村更新设计总平面图

3.2 设计构思

和尚房村作为典型的鲁中山区传统村落形式,为更好的满足“颐养+文旅”需求,在原有村落地形特征的基础之上,进行不同的分区及景观带设计,以提高村落内部服务的便捷性。 通过主要轴线连通各分区,达到空间连贯性及整体性的效果,注重文旅功能的整体性及人文景观节点的原真性与连续性,注重村落内部功能分区布局、游览线路规划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设计如下:

(1) 总体布局

和尚房村依据场地现状,结合上述更新设计原则和更新设计策略对功能分区、游览路线、景观节点等进行合理规划,形成“一轴、三环、四区”的总体布局,如图8所示。“一轴”是指以主干道路为主体,连通村落内部各景观节点形成景观主轴线;“三环”是指依据地形差异,和尚房村由低至高形成的3 处环形景观带;“四区”是指村落内部4 个颐养分区,每个分区在颐养、文旅等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有的人文元素、空间形态,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分区景观,以打造文旅、颐养、体验和互动四位一体的具有鲁中山区特色的村落景观。

(2)“鱼骨状”路线规划

和尚房村沿主干道呈线性纵深伸展,内部主干道流畅。 但由于次干道长期缺乏维护,导致整体村落道路结构不清晰,空间指引性较弱。 因此,在路网规划设计中以主干道为主,梳理并整合次干道,形成“鱼骨状”道路布局,确保整体空间具备层次合理性及观赏引导性等特征,如图9 所示。 此外,在更新设计时注重主次干道的结合,创造出合理的空间关系网络,实现邻里空间路线规划的合理性,并促进邻里交往行为产生。 同时,在道路铺装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山石材质,满足村落景观肌理特征,彰显设计的地域性特征。

图8 “一轴、三环、四区”总体布局图

图9 “鱼骨状”路线规划图

(3) 分区景观的布局

据实地调研发现,和尚房村呈现狭长特征,不同民居与自然地形结合形成许多独特景观区域,但区域内民居分布疏密不均。 因此,在更新设计时,为更好的满足“村落颐养+文化旅游”双重功能,依据村落内部不同的景观特征,采用分区管理的组织方式。村落分区设计布局图如图10 所示,和尚房村划分为4 处颐养分区,每个分区由3~5 组建筑群组合而成,并在各区域起始、交叉或开阔处设有该区域专门的特色服务中心。 各区域的景观规划依据内部人文元素展开,结合村落现有特色空间形态建造民俗展馆、文化交流互动区等多样的交往共享空间。 依据文旅体验路线建立不同颐养区域的组织形式,形成村落内部相连的多个环形游览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村落的灵活性和设计感,进而形成一个有序且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景观布局。

(4)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满足村落颐养与文旅体验的双重要求,在和尚房村更新设计中,对村落内部道路交通、饮用水源、夜景照明、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增强村落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服务、医疗、休闲、生活一体化,服务设施布局图如图11 所示。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在指定位置进行钻井取水,加强饮用水网络系统的建设,满足居民及游客的日常需求。 除此之外,对村落内部道路及景观节点安装照明设施,满足和改善村落夜间照明;解决村落内部垃圾、柴草堆放等环境问题,建设特定堆放点。 此外,村落内部景点增加导视系统,提高村落内部生活的便利度。

图10 分区设计布局图

图11 服务设施布局图

3.3 景观节点分析

(1) “颐养+文旅”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的核心是实现该区域的聚散、服务及地域文化展示。 和尚房村更新设计时,每个颐养区域内各配置一处服务中心,采用以点带面的原则,达到每个区域内部就近服务的目的,同时,村落入口处设有总接待中心,并直接管理各服务中心,形成层级服务管理体系,解决地域狭长的村落行政管理难的问题。 服务中心为了实现村落环境肌理一致性,建设过程中在保留原有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以当地石材、木材等本土资源为主,在增强营造室内外空间场所观赏性与功能性的同时,提高村落环境的一致性,如图12 所示。 服务中心还提供医疗检测、休闲娱乐等基础服务设施,以提升区域人居环境整体服务品质。

(2) 民俗体验中心

民俗体验中心是和尚房村“颐养+文旅”体验中心设计的重点之一,由村落民宿、民俗展馆、户外民俗文化展示区3 部分构成,如图13 所示,形成观赏、体验、居住一体化模式。 体验中心作为展示鲁中山区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重要空间之一,通过对和尚房村传统手艺、生产技艺等民俗元素的利用,以室内陈列、户外展示、模拟投影等方式进行展现。 同时,在保留传统建筑形态和布局的基础之上采用共享院落理念,将院落内房屋分成不同居住单元,每个院落供2~4 人居住,实现长期颐养或短期村落文化体验 的双重功能。

图12 “颐养+文旅”服务中心效果图

图13 民俗体验中心效果图

(3) 交往共享空间

和尚房村内部的交往共享空间在各区域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同时也突显村落自身空间的布局特色,是“颐养+文旅”的重要展示区域(如图14 所示)。在更新设计时,(1) 对商店、寺庙、建筑特有搭挑空间等进行进一步的主题定位,再增加如凉亭、廊架等公共设施,使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观赏性;(2)保留村民自发性建造的围合或半围合空间,充分展示传统劳作或民俗场景,吸引游客参与传统日常劳作活动或参与到剪纸、打石等民俗活动中,提升共享空间的互动性,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活动,进而达到诠释民俗精神与民俗文化的双重积极推动作用。

图14 共享空间效果图

4 结语

传统村落更新设计的本质是改善村落人居环境,调整经济结构,保护和延续村落的历史人文特征,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鲁中山区和尚房村内部村落环境、村落空间及历史人文3 方面的现场调研及分析,解决村落人居环境现存问题,结合姚家峪镇“颐养+文旅”体验项目,提出传统村落更新设计的原则及策略,不仅为我国的传统村落再设计领域提供借鉴与参考。 同时,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将文化旅游与颐养服务融入传统村落更新设计中,对打开新型养老社区建设与传统村落更新双赢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和尚村落文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三个和尚有水吃
小和尚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